牛奶和奶粉是兩個大種類,牛奶裡面有不同的牛奶,沒有辦法去直接比較優劣。
如果一定要一個簡單粗暴的答案的話:巴氏滅菌奶>超高溫滅菌奶>奶粉=複原奶
影響牛奶(奶粉)品質的有幾個環節:
對于奶源和流通、儲藏環節,我們普通消費者其實是很難去控制和選擇的,我們可以選擇的更多是牛奶的熱滅菌方式。
所以有了文章開頭的那個排序:巴氏滅菌奶>超高溫滅菌奶>奶粉=複原奶
下面說一下奶粉。
奶粉的性價比是比較高的,因為有物流和儲藏上的優勢,保存低水分的固體總比保存液體要容易嘛。
另外,和大家想的不一樣的是,奶粉的原料不一定比牛奶要好。
奶粉一般是用加工牛奶剩下來的原料加工的,當然在不同奶源地剩下的牛奶原料,品質也不一樣。
一般來說,從牧場收上來的牛奶是要在24小時内加工完畢的,不然牛奶裡面微生物(細菌)的數量會迅速超标。所以在在乳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或者季節,品質最好的牛奶原料會被做成液态白奶産品,剩下來的那部分原料因為保質期和儲藏成本的原因,會被加工成比較利于儲存和運輸的奶粉,然後運輸銷售到乳資源相對短缺的地方,比如中國、中東這些地區。
所以,我們現在加工食品用的很多奶粉(比如說複原奶、乳飲料等等),就是每年大量從新西蘭、澳洲這些地方以20kg的大包裝運過來的。
其實,我猜讀者想知道的是,牛奶和奶粉到底有什麼區别?這些區别會對它們的營養和吸收造成什麼影響?
牛奶和奶粉的差異主要來自于加工的環節,它們的區别是原料受熱程度的不同,導緻它們最後保質期不同,營養的保留程度不同。
剛從奶牛那兒來的生乳營養是最完整的,但是裡面有一些有害的微生物,需要經過消毒才能夠食用。
我們可以買到的牛奶主要有巴氏滅菌和超高溫滅菌兩種,超高溫滅菌的受熱程度更大,所以保質期更長,營養的保留不如巴氏滅菌奶。
奶粉因為涉及到水分的蒸發和去除,受熱的程度最深。
我們來看看熱處理對牛奶中不同物質的影響:
1. 乳蛋白質:牛奶中蛋白受熱會發生變性,也就是蛋白結構發生變化。變性後的蛋白營養價值不變,一般反而會變得稍微更易吸收。但是,一些對嬰幼兒比較重要的活性蛋白(免疫球蛋白、結合維生素/礦物質的蛋白、抗菌蛋白、各種生長因子等)會在超高溫滅菌的過程中變性失活,所以在嬰幼兒奶粉中需要返添加這些蛋白。另,因為賴氨酸在受熱時會和牛奶中的乳糖發生美拉的反應,受熱程度較深的乳制品賴氨酸含量會有20-30%的降低。
2. 乳脂肪:乳脂肪的性質一般比較穩定,營養和吸收上不會有太大影響。但過度的熱處理會使得牛奶中的脂肪容易聚集和上浮。
3. 有機鈣離子(磷酸鈣):加熱會使牛奶中的磷酸鈣溶解度下降,鈣的含量會有一定的損失,尤其是對于受熱程度最高的奶粉來說。
4. 維生素: 維生素B1、B6、B12、葉酸和維生素C對熱不穩定,加熱容易損失。巴氏滅菌奶的營養價值變化不大,超高溫滅菌乳裡面維生素的損失在10-20%左右。其他的脂溶性維生素對熱比較穩定,變化一般不大。
結論:
在同種奶源的情況下,建議選擇在加工過程中受熱程度更低的乳制品(即保質期更短的),也就是巴氏滅菌乳,它的營養品質會更接近剛擠出來的鮮牛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