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一隻被救助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鳽傷愈後,在栖息地廣東清遠被順利放歸大自然。
今年7月27日晚,廣東連山筆架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山護林時,發現一隻受傷的鳥倒在路邊,行動困難,無法飛行。
第二天一早,工作人員将其送到設立在清遠長隆國家級世界珍稀野生動植物種源基地内的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動物專家鑒定發現這是罕見珍稀鳥類海南鳽,除左眼受傷外,沒有其他傷病,活動能力正常。救護人員為其清洗傷眼并上藥,送實驗室做進一步檢查。
經過精心治療和養護,海南鳽左眼傷情明顯好轉,救護中心将其轉移到安靜的環境進行保育,到8月1日,救護人員發現海南鳽已經開始自主采食,随後幾天,其每天進食量達到100克至150克之間,已逐漸恢複健康。
到放歸自然前,這位“傷員”體重達到525克。
在接受全身檢查及評估後,其被确認恢複健康,符合放歸條件。
在放歸現場,海南鳽走出靜置山林中的籠子,确認環境安全後展翅飛離,回歸自然環境。
下一步,筆架山自然保護區将加大在水質清澈、流速緩慢的河流淺灘布設紅外相機,争取再次觀測到海南鳽的栖息狀況開展有針對性的保護。
海南鳽是中國特産的鳥類,在海南為留鳥,在廣東、廣西、福建、浙江和安徽等地為夏候鳥或旅鳥,野外數量僅1000隻左右,比大熊貓還要稀少,被列為全世界30種最瀕危鳥類之一。
晝伏夜出、不喜群居、不喜鳴叫等習性使得它極少被人觀察到,因此也被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救護中心專家認為野生海南鳽之所以能在廣東清遠被發現、及時得到救助,跟該區域近年來生态環境不斷改善當地群衆野生動物保護意識提高有密切關系。
來源: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