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太陽系八大行星木星介紹

太陽系八大行星木星介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9:31:26
在電影《流浪地球》中,太陽即将變成紅巨星

太陽系八大行星木星介紹(太陽系内最大的行星)1

人類不得已帶着整顆地球逃往4.2光年外的比鄰星,在靠近木星時,木星強大的引力幾乎要把整顆地球都吸了過去,甚至地球的大氣都開始被木星吸收,最後人類為了保全地球,點燃了木星。

太陽系八大行星木星介紹(太陽系内最大的行星)2

整部電影除了令人震撼的行星發動機之外,木星也備受人類關注。

太陽系内的行星按照性質劃分,可以分為岩石行星和氣态行星,前者包括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後者則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木星的質量最大。

太陽系八大行星木星介紹(太陽系内最大的行星)3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粗略估算,木星的質量等于太陽系内所有其他行星的兩倍以上,體積更是能夠容納1300個地球,如果說木星是足球大小,那麼地球就相當于一顆小石子一樣,而它的體積之所以這麼巨大,是因為它是一顆氣态巨行星。

太陽系八大行星木星介紹(太陽系内最大的行星)4

既然木星主要由氣體組成,宇航員能否在表面順利登陸?

假如強行登陸,會不會直接掉進木星的内核呢?

太陽系八大行星木星介紹(太陽系内最大的行星)5

木星又為何被科學家稱為太陽系内最可怕的行星?

由于木星的體積巨大,離太陽也不遠,在晴朗的夜空中用肉眼就能看見它,所以木星自古以來就為人所知。

太陽系八大行星木星介紹(太陽系内最大的行星)6

早在巴比倫時期,人們就把木星定義為天神馬爾杜克,到了1610年伽利略最早開始使用儀器對木星進行觀測,不過由于望遠鏡還在初期發展階段,所以觀測最多的還是木星雲帶,并發現了圍繞在木星周圍的四顆衛星。

太陽系八大行星木星介紹(太陽系内最大的行星)7

1972年3月,美國宇航局發射了首顆木星探測器先驅者十号,随後又接連發射了更多探測器,對木星也有了更詳細的了解,不同于其他由岩石組成的天體,木星是一顆主要由甲烷,氦氣,氫氣以及各種冰态物質組成的氣态巨行星。

也正因如此,雖然木星的體積和質量巨大,但密度卻非常小,甚至還沒有地球高。

太陽系八大行星木星介紹(太陽系内最大的行星)8

不過畢竟質量放在那裡,在它的強大引力下,木星擁有衆多的衛星以及由宇宙塵埃和碎石組成的塵埃環,比較熟知的如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十二,在早期的探測計劃中,還發現了木星強大的磁場和輻射帶。

太陽系八大行星木星介紹(太陽系内最大的行星)9

探測數據顯示,木星的磁場強度為地球的十幾倍,是太陽系中磁場最強的行星,如此強大的磁場源于木星核心的液态金屬氫,在運動過程中形成了磁場。木星的磁場範圍達到了木星周圍140萬-700萬千米,這能保護木星的氣層不被太陽風刮走。

對于人類而言,木星則是極其危險的

太陽系八大行星木星介紹(太陽系内最大的行星)10

20世紀末,美國航天局發射了伽利略号探測器。在木星強大的引力下,探測器的下降速度遠遠超過了科學家的設想,導緻探測器在和大氣層的摩擦過程中産生了1.5萬攝氏度的高溫,由于木星的氣層非常厚,探測進入雲層表面時承受的壓強超過了20個大氣壓,短短幾分鐘之内,探測器就與地球失聯了。

太陽系八大行星木星介紹(太陽系内最大的行星)11

假如人降落到木星上,又會發生什麼?

雖然我們常說木星是氣态行星,但它并不是完全以氣體組成,氣态行星指的是主要成分為氣體,但依然擁有固态的内核。

太陽系八大行星木星介紹(太陽系内最大的行星)12

當我們進入木星時,并不會看到像地球一樣明顯的地表,而是感覺像懸在空中一樣,進入雲層向下90公裡後,就到達了木星大氣層中對流層的底部,這裡的壓強達到了地球的10倍,假如沒有專業的防護設施,人無法在這樣的壓強下生存。

太陽系八大行星木星介紹(太陽系内最大的行星)13

接着再往下,随着壓強的增加,氫氣和氦氣開始被壓縮成液體,大約在木星雲層頂端下6000公裡處,物質基本都變成了液體,放眼望去可能更像地球上起霧的海面,因為氣體和液體的分界線不是特别明顯。

太陽系八大行星木星介紹(太陽系内最大的行星)14

當我們接着往下,繼續下潛8000公裡左右,就到達了木星的核心,這裡的壓強達到了3000-4500Gpa,這樣的壓強下,液态的氫氣變成了固态的金屬氫,溫度達到了三萬多攝氏度,不過這裡也沒有明顯的固态分界線,還是液态和固态融合在一起。

太陽系八大行星木星介紹(太陽系内最大的行星)15

所以如果人類真的降落到木星上,還是有固态的地面可以站立,隻不過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強下,需要極為先進的宇航服才能承受。

太陽系八大行星木星介紹(太陽系内最大的行星)16

目前我們對木星的了解還僅限于皮毛,它還有很多未知,比如木星的巨大的氣态風暴,像一隻眼睛一樣注視着整個太陽系,科學家至今無法推出風暴合理的模型,不過科技總是在進步,總有一天人類會對太陽系了如指掌,直至前往更深處的宇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