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鄭闆橋為什麼喜歡畫竹石

鄭闆橋為什麼喜歡畫竹石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3 06:24:15

梅蘭竹菊曆來是中國畫家鐘愛的題材,而且提到墨竹,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難得糊塗的鄭闆橋,更是理所當然的認為,鄭闆橋畫竹自然是胸有成竹,可萬萬沒想到,鄭闆橋自己都說。

他畫竹是胸無成竹,而真正胸有成竹的是另有其人,這人還和鼎鼎大名的蘇轼是表兄弟。

鄭闆橋為什麼喜歡畫竹石(鄭闆橋畫竹都是胸無成竹)1

在鄭闆橋之前,曆史上有個人畫墨竹很厲害,他就是北宋的文同。“胸有成竹”這個詞,就是由他而來。他被認為是文人畫的先鋒。他的竹子,筆墨紮實而不僵,氣韻靈動而不滑,非常耐看。他的作品流傳到今天的很少。隻有一幅墨竹,就這一件足以名載史冊了。

鄭闆橋為什麼喜歡畫竹石(鄭闆橋畫竹都是胸無成竹)2

文同(1018—1079),字與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等。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人。任邛州、洋州等知州,元豐初年任湖州知州,未到任而死,故有“文湖州”之稱。

擅詩文書畫,以善畫墨竹著稱,主張“胸有成竹”而後動筆。畫竹葉創濃墨為面、淡墨為背之法。在其影響下,形成了“文湖州竹派”。以一人擅畫一物而開派,毫無疑問文同是個高手。

鄭闆橋為什麼喜歡畫竹石(鄭闆橋畫竹都是胸無成竹)3

文同與蘇轼是表兄弟也是藝術上的知音,胸有成竹的廣為人知就要感謝蘇轼,在文同的仰慕與傳播者中,蘇轼是最為重要的人物。這對表兄弟“竹石風流各一時”,成了墨竹的倡導者。

他們在創作之外,理論貢獻也很高,如“雖無常形而有常理”“達者寓物以發其辯”等觀點,涉及到藝術觀察、藝術構思和藝術傳達的要旨,其意義不僅在于繪畫,對各藝術門類的創作都有借鑒的價值。

鄭闆橋為什麼喜歡畫竹石(鄭闆橋畫竹都是胸無成竹)4

一些學者甚至認為,墨竹逐漸被賦予新的内容,獲得新的聲望,在文人間廣泛流行,主要歸功于蘇轼對文同墨竹的贊賞。可以說文同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蘇轼的宣傳。

文同認為:“世無知我者,惟子瞻一見識吾妙處”。有時文同還會特地在畫幅中留下空白,隻等待蘇轼一人加以題詠。蘇轼的繪畫創作也受到文同的啟發,如米芾評論蘇轼的墨竹畫:“運思清拔,出于文同與可,自謂與文拈一瓣香。”

鄭闆橋為什麼喜歡畫竹石(鄭闆橋畫竹都是胸無成竹)5

蘇轼曾寫信向文同抱怨,在不少相識的士大夫家裡都看到了文同所作的墨竹,而他隻擁有“一竿”,因此他專門令人去求畫。于是文同送他一件《筼筜谷偃竹圖》,自言“此竹數尺耳,而有萬尺之勢”。文同送給蘇轼的這一竿竹子非水墨竹,乃是着色竹子。蘇轼收到竹子後,精心裝裱,并作贊語。蘇轼有詩曰:“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莊周世無有,誰知此凝神。”

鄭闆橋為什麼喜歡畫竹石(鄭闆橋畫竹都是胸無成竹)6

文同總結了畫竹的基本原則,自稱“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即為“胸有成竹”的來曆。蘇轼畫竹受文同影響很大,他在《與可(即文同)畫貨彗谷堰竹記》中記述了文同的一話。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一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複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鹘落,稍縱則逝矣。”

意思就是,竹子初生時,隻是一寸高的小芽而已,但節、葉都已經具備了。從像蟬的腹部、蛇的鱗片一樣,到劍一樣挺出高達十尋的,各種形态都是天生就有的。如今畫竹的人一骨節一骨節地來畫它,一片葉一片葉地來堆砌它,哪裡還會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啊!

所以畫竹一定要心裡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提筆來仔細的觀察,就會看到他所想畫的竹子,急起揮筆,依照心裡竹子的形象,一氣呵成,以再現心中所見到的(竹子)。(這個過程)好像兔子跳躍飛奔、鷹隼俯沖下搏一樣,稍一遲疑,機會就失去了。

鄭闆橋為什麼喜歡畫竹石(鄭闆橋畫竹都是胸無成竹)7

後來的鄭闆橋也愛畫竹,按現在話說他還是文同的粉絲,常常在畫中也提起他,這也足以說明文同畫竹的藝術魅力和影響,鄭闆橋自題《墨竹圖》:“在紙中者,有在紙外者。此番竹竿多于竹葉其搖風弄雨,含霜吐露者,皆隐躍于紙外平!

他又說:“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闆橋畫竹,胸無成竹。與可之有成竹.所謂渭川千畝在胸中也;闆橋之無成竹,如雷霆霹靂,草木怒生,有莫如其然而然者,蓋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與可之有,闆橋之無,是一是二解人會之。”

鄭闆橋為什麼喜歡畫竹石(鄭闆橋畫竹都是胸無成竹)8

實際上,鄭闆橋“胸無成竹”與文與可“胸有成竹”在根本上是不矛盾的,鄭闆橋注意的是在創作之前,構思要與熟練的技巧相結台,但這種寫意畫與文同高度寫實墨竹畫在技法上又是有區别的,即有寫意與寫實、抽象與具象、神似與形似的不同。所以鄭闆橋的胸無成竹絲毫也不遜于胸有成竹。

鄭闆橋為什麼喜歡畫竹石(鄭闆橋畫竹都是胸無成竹)9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鄭闆橋畫竹還講究書與畫的有機結台,“以草書之中豎長撇法運之”,他說:“書法有行款,竹更要有行款,書法有濃淡,竹更要有濃淡,書,去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為此,人們都能從他的字畫中體味到。

鄭闆橋畫的怪石,先勾石約輪廓,再作少許橫皴或淡擦,但從不點苔,造型如石筍,方勁挺峭,直入雲端,往往竹石相交,出奇制勝,給人一種“強悍”“不羁”“天趣淋漓,煙雲滿幅”之感《竹石圖》。

鄭闆橋為什麼喜歡畫竹石(鄭闆橋畫竹都是胸無成竹)10

竹一直受到曆代畫家的喜愛,《宣和畫譜》将繪畫總分十門:“道釋門、人物門、宮室門、番族門、龍魚門、山水門、畜獸門、花鳥門、墨竹門、蔬果門”。墨竹獨立成門,可見人們有多愛它。

但中國人是什麼時候最早開始畫竹子呢?材料不足無法搞清。有起源于關羽、王徽之、顧恺之等多種傳說。北周大詩人庾信有“水影搖叢竹,林香動落梅。直上山頭路,羊腸能幾回”的詠畫屏詩,可知當時屏風畫上是有竹子的。這距離今天已經1400多年了。

陝西乾縣唐章懷太子李賢墓壁畫上有綠竹二叢,是目前所見最早的上色竹之一。張彥遠《曆代名畫記》卷十說唐“蕭悅,協律郎,工竹,一色,有雅趣”。白居易還專門寫過稱頌他的《畫竹歌》,“不根而生從意生,不筍而成由筆成”“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

鄭闆橋為什麼喜歡畫竹石(鄭闆橋畫竹都是胸無成竹)11

圖片資料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