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宇,解放軍306醫院,腎内科
人體的肌肉分為三種:心肌、平滑肌及骨骼肌。其中的心肌及骨胳肌是有橫紋的。橫紋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是由于各種原因導緻的橫紋肌細胞損傷,胞内成分所産生的毒性物質釋放入血,引起生化紊亂及組織器官損害的臨床綜合征。
橫紋肌溶解症的誘因
RM通常發生在與運動相關的肌肉。造成橫紋肌溶解症的因素有很多,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症是一組由于過度運動後所緻的骨骼肌損傷,較為常見。劇烈的運動如馬拉松或者體操等出現的脫水、發熱、酸中毒和饑餓所緻肌肉能量貯存耗竭等,均是橫紋肌溶解症的誘發因素。許多藥物(如:降脂藥物、環孢菌素、氯氮平、大環内酯類藥物、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等等)也可以引起橫紋肌損害,嚴重者可危及生命。低鉀血症是肌溶解的誘發因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非酮症昏迷或锂中毒亦可引起橫紋肌溶解症和急性腎損害。
橫紋肌溶解症也常見于酗酒者。亦可有發熱、全身乏力、白細胞和(或)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等炎症反應的表現。尿外觀呈茶色或紅葡萄酒色尿。因本病大約30%會出現急性腎衰竭,當急性腎衰竭病情較重時,可見少尿、無尿及其他氮質血症的表現。
橫紋肌溶解症的診斷
有使用引起橫紋肌溶解的藥物史及其它誘發因素。肌肉疼痛、乏力、肌肉痙攣、肌肉腫
脹、肌肉“注水感”及急性腎功能損傷等臨床表現。血清CK高于正常值的10倍;血肌紅蛋白濃度升高、無紅細胞性醬油色尿和肌紅蛋白尿可确診。同時要考慮其他合并因素。
非特異性的肌痛、乏力,濃茶色尿,血清CK、Mb增高,尿潛血陽性,但鏡檢無紅細胞。CK是反映肌細胞損傷最敏感的指标,當CK>1000 U/L可考慮RM診斷;CK一般于
肌損傷後12 h内升高,1~3天達峰值,3~5 天後漸下降⋯。Mb半衰期約2~3 h,可迅速的經腎髒排出和經肝髒代謝,因此無肌紅蛋白尿不能排除RM。該疹的主要特征是血清肌酸激酶、肌紅蛋白升高,以及肌紅蛋白尿,常合并急性腎損傷。
橫紋肌溶解症的治療
早期主要為病因治療,減少進一步的肌損傷、恢複腎髒血流灌注及提高Mb清除,對防治急性腎功能損傷、改善預後有着重要的臨床意義。
1、一般治療:确診後積極治療原發病、去除緻病因素;在非急性腎損傷患者,心肺功能允許情況下給予充分補液水化,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靜脈滴注碳酸氫鈉以堿化尿液,增加Mb的溶解度,減少Mb管型形成補充足夠的熱量、适量維生素以及卧床休息等支持治療。
2、血液淨化治療:早期酌情使用連續性腎髒替代治療(CRRT)對逆轉病情有重要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