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教材,初一課外閱讀第一部書就是《朝花夕拾》。略有經驗的語文老師都知道,學生有三怕:“一怕寫作文,二怕周樹人,三怕文言文。”
對于初一新生來說,《朝花夕拾》确實有難度。《狗·貓·鼠》這篇散文,作者的寫作目的本意就是嘲諷,文章嘲諷了那些所謂“正人君子"所散布的流言。表達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嗥叫,時而又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惡。通過回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隐鼠遭到摧殘的經曆,表達對弱小者的同情,以及對施暴者的憎恨。文中德國童話狗貓成仇的故事和日本貓婆的傳說,更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初一學生閱讀此文,對文中的諷刺意味理解起來有相當大難度,因為此文所寫曆史時期,距今有100年,而且影視劇也很少涉及這方面内容,所以不理解并不稀奇。
我在聽取他們閱讀體會的時候,也沒有聽到有人分析嘲諷的對象及目的,多數同學更多注意的是隐鼠這種小動物以及魯迅飼養隐鼠時的樂趣。他們也注意到了,魯迅因為誤以為是貓殺了自己的小寵,而與貓“戰鬥”的經曆,看來孩子有孩子的天性,他們對畫面感強的東西總是有興趣。我覺得如果把我所理解的強加給他們,恐怕他們對周樹人也會産生恐懼,所以我隻引導了一個問題:“魯迅讨厭貓的原因有哪些方面?”大家都知道,作者讨厭的這些方面也是貓的天性,除了媚态在我們正直人眼中有點讨厭外,它的捉鼠,他的嗥叫也是生命的本能罷了。
農村的孩子對狗貓都有感情,因為一般農家都有飼養,強迫讓他們讨厭狗貓太不近人情。不過因為魯迅把鼠描寫得那麼可愛,孩子們對弱小的鼠也動了恻隐之心,這也是意料之中的。
學完此篇,學生最大的收獲是作文原來可以這樣貼近生活,隻要對生活有感悟,花鳥蟲魚,狗貓鼠兔都可以入文。我想這也足夠了,畢竟他們小升初寫的虛情假意,空話連篇的作文曾讓我大傷腦筋,估計這種千篇一律的寫作風氣能改改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