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清明祭掃最新活動

清明祭掃最新活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09 23:33:14

作者: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 由興波

中華民族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逐漸形成了形式多樣、内容豐富的中國傳統節日。每個節日又因節氣、地域、民族等不同而有所差異,形成了獨有的文化符号。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節,同時還是傳統祭祖節日,凝聚着民族精神,傳承着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了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内涵。

清明祭掃最新活動(清明時節祭故人)1

在中國古代,清明節的文化符号中除了祭祖、掃墓這樣的内容,還包括踏青、遊玩、戴柳條“驅鬼辟邪”、蕩秋千、蹴鞠、放風筝等許多活動的。在清明節的衆多活動中,祭掃可以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内容。祭拜、追思故去的親人,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承,也是人類共同的親情守護;是傳承優良家風、凝聚血緣關系,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論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如何發展,繼承孝道、傳承家風、緬懷逝去的親人都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我們常提及的“孝道”,既包括對長輩的生前奉養,也包括對其逝去後的祭拜和緬懷。2006年,清明節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8年,清明節正式成為了國家法定假日,都說明了我們對傳統節日的重視。

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陰陽和諧、生死轉化,我們祖先在設立了諸多歡娛的節日同時,也設立了帶有哀悼元素的清明節,這是對“死”的尊重,是将生死觀轉化為哲學思想的一種體現。古人非常重視“死”的儀式感,從成殓、出殡、安葬等儀式,到頭七、周年祭祀、掃墓等後續活動,都是有一系列程式規範的,這既是對逝者的尊重,也是對生者的心理撫慰。當代社會,不論是在形式感方面還是心理層面,人們對于“生”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死”,清明節卻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正确面對和思考人生終極問題的良好契機。

清明節文化傳承了數千年,其内容和形式也随時代發展而有所變化。随着社會的發展,人員實現了大規模流動,越來越多的人未必有條件回到家鄉祭掃。因此,如何在異鄉實現祭掃,成了當代人面臨的一大難題,也是社會管理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

随着電子設備的普及、網絡的發展,“網上祭掃”等新興方式的出現,成了當代人對清明節文化的一種改變和創新。近年來,随着人們文明素養的提升,各種文明祭掃的方式成為一種社會新風尚。移風易俗,文明祭掃,就是要将祭掃活動與傳承清明節優秀傳統文化相銜接起來,通過植樹綠化、踏青遙祭、經典誦讀等方式緬懷逝者。這樣,既達到了祭掃目的,又利于豐富清明節日内涵。不僅如此,還可将追思緬懷逝者與弘揚優良家教家風有機結合起來,由實地實物祭掃轉移到對逝者的精神文化傳承上來,這樣更富現實意義。

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清明節掃墓既是對先人的追思和悼念,也是對生者的啟迪和激勵,重在感情。總之,清明時節,我們要通過适當的形式表達哀思,傳承優良家風,又能夠文明祭祀。真正的孝道不是拘泥于形式,而在于祭拜者内心是否真正的虔誠。這才是清明節祭掃的真正意義。(由興波)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