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條熱搜:
某地2021年的【初婚】年齡突破了三十歲。
分别是男31.89歲,女30.73歲。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有人列出一個當代年輕人的人生時間表:
18歲上大學,22歲本科畢業,25歲碩士畢業,進入職場穩定三年就28了。
在此之前沒有精力、沒有錢也沒有條件找對象,工作穩定了之後才有心思談戀愛,考慮結婚的事情。
28歲開始找對象,兩年内找到并且确定下來就算快的了,30歲才能正式開始談婚論嫁。
所以,初婚年齡突破三十歲,沒毛病,基本符合當代年輕人的人生路線。
而且,上面說的這個人生時間表,每一步都是沒有任何阻礙、變數和失敗在幹擾的。
你要是高考補習、考研二戰三戰、讀完研究生又讀博士,但凡有一點拖延和差池,結婚就不知道猴年馬月了。
這個熱搜下面有個評論很有趣:
“哥哥姐姐們放心,我們零零後會負起責任來,徹底貫徹落實晚婚晚育,把初婚年齡推遲到四十歲。”
而且更加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是:
這屆九零後、九五後和零零後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的開始抗拒走入婚姻。
所以他們會一拖再拖,拖到三十歲以後。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我們可以從男性和女性,這兩個角度去剖析。
1、為了結婚,付出的代價高到難以承受。
現在的年輕人結婚,房子車子是标配,還要付給女方家人高額的禮金。
雖說有些女方父母會讓女方把禮金拿回小家使用,但男方總歸是要承擔這部分的支出。
然後買房還不能買的太次,買的太小,最好是在年輕人工作的大城市買房。
這要是家裡沒有一點積蓄的話,如何承受得起呢?
一般家庭一輩子也就存個幾十萬,為了給兒子買房真的要傾家蕩産了,一輩子的積蓄全都得砸進去。
然而,這說的還是有條件給兒子買房買車掏禮金的,更多的是沒條件的家庭。
從後者的家庭出來的男生,就隻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被開除人籍,幾乎失去了絕大部分結婚的資格。
2、現代社會養活自己就很艱難了,不想再承擔更多責任和痛苦。
買房擺酒度蜜月娶媳婦隻是第一步,後面還有無窮無盡的壓力。
現在年輕人買房大多是“老人掏首付 小夫妻一起掙錢供房”的組合,而且往往要還三十年。
也就是說從買房這一刻開始你往後三十年的人生都要為供房而活着,沒有别的選擇。
你不敢丢工作,不敢旅行,不敢買貴的東西,不敢跟老闆大小聲,更不敢随意辭職。
結了婚之後養小孩,又是一筆截止日期遙遙無期的巨大開銷,堪稱無底洞,最可怕的是你将來還要延續當年父母為你做的那件事——給你的小孩買房。
想想結婚之後這無窮無盡的壓力,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年輕男性對婚姻産生抗拒和厭倦的心态。
再說,很多男性意識到:
現代人的婚姻不穩定,離婚率高,女方要求高,付出一大堆之後還要離,索性不結了。
1、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之前有磚家說“上過大學的女生普遍結婚意願低”被很多人噴了,但我覺得,某種程度上這個磚家說得沒錯。
以前的女人,比如說我們的母親那一輩,普遍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懵懵懂懂的二十出頭就結婚生子,人生很早就被定格。
而新一代女性,高等教育率大大提升,女孩子們讀書、學習、開闊視野,接受了很多不同的觀點和生活方式,思想就屬于自己了,不會輕易被騙到或者洗腦。
2、對于現代女性來說,婚姻失去了吸引力。
有人很不解地問,為何父母那一輩的婚姻更穩定,女性普遍都會結婚而且結婚很早?
答案很殘酷:還是因為“教育”。
以前的女人受教育程度低,她們那個年代也不像現在這樣工作機會這麼多。
所以隻能依附男人,早點結婚生子才能有一個穩定的生活。
但是代價是什麼,是日複一日的繁重家務、養育小孩、照顧一家人衣食起居……
不誇張的說,結了婚的女人某種程度上就變成了一家人的保姆。
而現代女性靠自己就能找到一份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何必早早結婚給人當保姆。
再加上,現代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不再把“結婚生子”當做人生唯一的出路和答案。
無數優秀的女性前輩激勵着年輕女孩們:
你是你人生的主人。
你可以成為科研工作者,可以成為運動員,可以成為公司老闆……
哪怕就是當一個普通的公司職員,也證明了你的人生完全具備除了結婚生娃以外的可能性。
倒不如說,過早地結婚,生娃,反而是一種完全失去了“性價比”的選擇。
僅此一次的人生,如果能夠有幸實現人生價值、自我價值,這個選擇,顯然比囿于廚房和竈台、圍着家人小孩團團轉,更具吸引力。
讨論
現在的年輕人為何不想很早結婚,甚至抗拒結婚呢?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