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大意如下:“從什麼時候開始,青天之上有了明月?我今天就停下酒杯來問一問。人想攀登明月真是太難了,月亮卻老是跟着人走。月亮猶如飛天明鏡每天都照耀着紅色宮殿,雲霧散盡,月亮皎潔的清輝灑滿天空和大地。每天都看到月亮從海中升起,也看見它每天從雲間山後消失。秋去春來,月亮上的白兔總是在那裡搗藥,月宮裡孤獨的嫦娥在與誰做鄰居?現在的人不曾見過古時的月亮,但是今天的月亮卻曾經照耀古人。古人和現在的人都像流水一樣,波接一波地逝去,可是古人看到的月亮和我們看到的月亮卻沒有改變。就希望每天喝酒歌舞的時候,月亮的清輝能夠永遠映照在金杯裡。”
《把酒問月》
這是一首李白應友人邀請而作的詠月抒懷詩。衆所周知,悠悠歲月,亘古不變的明月是時空裡的奇迹,它常常會引起人們的遐思,引發人們的無限想象,成為人們寄予相思之情的重要媒介,而詩人李白對明月也是情有獨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從這裡,我們不難發現,詩人李白很小便喜歡月亮了。而在這首《把酒問月》中,詩人對于明月更是寄予了無限的深情,他仰望蒼穹,塑造了一個崇高、永恒、美好又神秘的月之形象,抒發了對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的慨歎,而且這其中穿插景物描繪和神話傳說,展現了詩人曠達博大的胸懷和飄逸潇灑的性格,使得詩作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古詩背景繪圖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詩人這首詩作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浪漫主義神采,體味詩人浪漫潇灑的詩情。詩作的前兩句統攝全篇,以疑問句的形式表達了詩人此時此刻的困惑以及對明月的神往,而且此時詩人酒到酣處,仰天發問,探究明月的起源,寫得極有氣勢,充滿灑脫豪放之氣,洋溢着詩人強烈的情感,使得詩作一開篇便籠罩上了一層浪漫傳奇的色彩。其中,“停杯”二字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對明月的神往和迷惑雜糅的情态,而“一問之”則把詩人把酒問月的豪爽灑脫的姿态概括地描繪了出來,使得詩人酒酣之态淋漓盡緻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明月
而且,“李白鬥酒詩百篇”的形象也随之浮現在讀者眼前。看來,對李白而言,有酒必有詩。接着,“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随”。詩人舉杯問月,寫出了人類與明月的微妙關系。古往今來,追尋明月,希望飛升以求長生不老的人數不勝數,但是這一切也隻不過是徒然,明月高懸,欲攀不能,使人可望而不可即。不過,對于明月來說,不管夜間人們走到哪裡,随時都能夠得到月光的照拂,相伴同行,如在身邊。顯然,人生是短暫的,明月卻是永恒的,明月以萬裡清輝伴随着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的人們,普照塵世。
詩人喝酒繪圖
同時,這也是詩人對明月的一種拟人化的寫法。在詩人李白的眼中,明月對于人而言高不可攀,可人對于明月來說它卻是全程守護,這種浪漫主義的筆觸使得皎潔的明月被惟妙惟肖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也讓人們對明月有了更加深刻而深入的認識。然後,“皎如飛鏡臨丹阙,綠煙滅盡清輝發”。詩人在這裡以浪漫飄逸的手法描繪了月色之美。此時,濃重的雲霧逐漸消散,皎潔的明月漸漸升起,猶如懸挂在天際的飛天明鏡,而散射出的清輝則灑滿天空和大地,下照朱紅色的宮殿。
朱紅色的宮殿
無疑,明月和月光在詩人的筆下都煥發出了亮麗的色彩,都展現出了不一樣的面貌。當然,這與詩人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描寫手法是緊密相連的。詩人在這裡,把皎潔的明月比作懸挂在天際的飛天明鏡,想象豐富而奇特且恰到好處,并以“丹阙”“綠煙”作為陪襯,把月光描繪得妩媚動人,光彩奪目。應面作名不僅如此,詩人還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明月夜出曉沒的情景。“但見宵從海上來,甯知曉向雲間沒。”明亮皎潔的明月在夜間從東海升起,拂曉時分又漸漸隐沒于西天雲海之中,如此的循環出沒,亘古不變。
明月從東海上升起
接下來,詩人在景緻描寫的基礎上還穿插了浪漫傳奇的神話傳說。“白兔搗藥秋複春,嫦娥孤栖與誰鄰?”詩人仰天望月,馳騁想象,就月中白兔及嫦娥發出提問:秋去春來,月中白兔年複一年不辭勞苦地在那裡搗藥,為的是什麼呢?夜夜獨處的嫦娥,又有誰可以做伴呢?其中,“白兔搗藥”是個神話傳說。西晉傅玄《拟天問》中有言:“月中何有,白兔搗藥。”這裡,詩人對神物白兔、仙女嫦娥的孤寂落寞深表同情。當然,這與詩人本人的遭際也密切相關。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詩人李白因不屑阿谀奉承權貴,被排擠出京。
嫦娥劇照
這雖是人類無法改變的自然規律,不過就算人是一棵葦草也是一棵有思想的葦草,面對稍縱即逝的時光,孤寂的日子,正确的做法應該是珍惜時光,把握現在,及時行樂。就這樣,詩人以飽滿熱烈的情感,豐富奇妙的想象和唯美細緻的描述,多側面、多層次地描繪了清高孤傲的明月形象,并将明月和人生反複對照,在時間和空間的雙重感受中,表達了詩人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可以說極富藝術感染力和浪漫氣息。當然,這也有力地展示了詩人浪漫主義的風采。詩人這首詩作絕妙的自我造像,飄逸浪漫的神韻唯“谪仙”方能有之。
參考資料:
·《拟天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