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陝西頻道消息:西安鐘樓位于西安市中心,古城牆内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會處,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鐘樓。其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廣濟街口,與鼓樓相對,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 年)整體遷移于今址。
明代西安是西北軍政重鎮,所以無論從建築規模、曆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來說,西安鐘樓都在中國同類建築中占有重要位置。1956 年 8 月 6 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鐘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 年 11 月 20 日,西安鐘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王朝定都南京後,其間還有一次遷都之議。有大臣主張遷都西安,朱元璋曾有些心動,并專門派太子朱标赴西安實地勘察,選擇宮室基址,并繪制陝西地圖。太子朱标從陝西回到南京後,呈獻了陝西地圖給父皇朱元璋,并詳細介紹了西安的地理優勢,認為:“舉天下莫關中若也,天下山川惟秦地号為險固”,提議遷都西安。但不久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此時朱元璋已經年邁,這位晚年喪子的老人心力交瘁,遷都之事便不了了之,但西安鐘樓已按照國都建築級别建成。
鐘樓初建時的位置在西大街以北廣濟街口的迎祥觀,與南北城門正對,這一位置處于唐長安城的中軸線上,是隋唐長安城皇城的中心。長安城遭廢棄後,外城郭荒蕪,城市規模收縮進皇城以内,城市功能區域重新劃分,但中心軸線延續至五代、宋、元時期,一直未變。然而,在其後的 200 年間,西安城不斷改建,在原皇城的基礎上,向東、向北各擴建了近 1/4 的面積。随着城市東擴,城門改建,新的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觀的鐘樓便日益顯得偏離了城市中心。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 年),由巡撫禦使龔懋賢主持,将鐘樓整體遷移于今天的地址,成為一座绾毂東西、呼應南北的軸心建築。鐘樓二樓西牆上,嵌有一方《鐘樓東遷歌》碑,記述了這座巨大建築整體遷移的過程。
鐘樓整體以磚木結構為主,構建于用青磚、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樓體為木質結構,深、廣各三間。自地面至樓頂總高 36 米,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下部磚石結構的正方形基座高 8.6 米,每邊長 35.5 米,面積約 1377.4 平方米。基座之上為兩層木結構樓體,由四面空透的圓柱回廊和叠起的飛檐等組成,高27米,内有樓梯盤旋而上。由台階踏步上至基座的平台可進入一層大廳,大廳四面有門,周為平台,頂有方格彩繪藻井,二層四面有木格窗門與外廊相通。
鐘樓構造技術繼承了唐宋建築的形制,又有明代建築技術的革新,整體呈典型明代重檐三滴水建築藝術風格。樓分兩層,下層為一重屋檐,上層有兩重屋檐,四角攢頂覆蓋碧色琉璃瓦,各層有鬥拱鑿景彩繪,四周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細窗及雕花門扇,是一座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宏偉建築。
鐘樓頂部為三重四面攢尖頂結構,由鬥栱支撐。金頂原來是銅皮包裹,木質内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換成了用真金錘成的金鉑薄頂。在微翹的屋檐上覆蓋有深綠色琉璃瓦,樓内貼金彩繪,畫棟雕梁。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與寬均為 6 米的十字形券洞與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相通,這裡過去是四條大街交會的通道,人流車輛可以從券洞通過。随着城市建設的發展,券洞因無法容納巨大的交通流量而需要封閉,因此,環樓體周圍另開辟了公路轉盤,以鐘樓為中心輻射出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并分别與古城牆東、西、南、北四門相接,地下則開辟有專供人行的環行通道。
鐘樓的設計構造體現了古人高超的智慧。外部的重檐三滴水攢尖頂式不隻是增加建築形制的美觀,而且緩和了雨水順檐下落時對建築的沖擊力,鬥拱巧妙地運用了力學原理形成均勻負荷。四角攢尖的樓頂按對角線構築四條垂脊,從檐角到樓頂逐漸收分,使得金頂穩重莊嚴。樓上琉璃瓦的闆瓦之間扣以筒瓦,以銅質瓦固定,更使建築穩固結實、渾然一體。
西安鐘樓的建築形制、級别之高甚至超過了當時的國都。在皇權社會中,所有的建築都要遵循嚴格的等級制度,西安鐘樓的重檐攢尖式屋頂和故宮中和殿相同,所使用描龍畫鳳的和玺彩繪,同樣隻使用于皇家建築當中。
鐘樓西北角懸挂一大鐵鐘,為明憲宗成化二年(1466年)所鑄,重達6800千克。鐘樓一開始懸挂的并不是這口大鐘,而是鑄造于唐代的景雲鐘。景雲鐘鑄成于唐景雲二年(711 年),唐睿宗李旦親自為其撰書銘文。鐘高 2 米,直徑達 1.5 米,重達萬斤。鐘身鶴飛龍翔,鐘鳴聲揚數十裡,一直為西大街廣濟街口的皇家道觀景龍觀(後改稱迎祥觀)所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報時鐘聲,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除夕夜辭舊迎新的“新年鐘聲”,都是由此鐘采集而來。2000 年,景雲鐘登上中國郵票,被譽為“天下第一名鐘”。
昔時,每逢清晨,有專人擊鐘向居民報時,但現在鐘已不再有報時的作用了。不過逢年過節它依然會被敲響,祈福平安。1953 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對鐘樓進行過一次全面整修,完成了填塞基座防空洞、樓基包磚、換配梁柱、油漆彩繪、寶頂貼金和加裝避雷針等工程。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有關部門對鐘樓屋面、寶頂等又進行了多次整修,使這座古老的建築煥然一新。(供稿 文/圖 碑林區委宣傳部 編輯 葛小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