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精進
猿猿學習獨創體制内年輕公務員的“職場指南”和“解憂雜貨店”,講授機關情商、職業發展、公文寫作、遴選選調等,接受猿友投稿,為體制内的你排憂解惑。
經典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
近期,中央陸續備案同意四川、湖南、廣東等省份關于市縣機構改革的總體意見,标志着國家機構改革已經由中央、省向市、縣、鄉鎮全面延伸,進入了縱深到底、橫向到邊的全面鋪開、穩步沖刺階段。
接下來,猿叔将以11月28日對外公布的《廣東省關于市縣機構改革的總體意見》(以下簡稱《總體意見》)為例,談談自己對廣東市縣機構改革方案的理解。本文為猿叔解讀市縣機構改革第二輯——《機構改革分流,人員去向何處?》。
一、新一輪“大洗牌”
根據中央關于地方機構改革主要時間節點要求,各省級黨政機構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報批,2018年底前完成調整;省以下黨政機構改革在2018年底前報批,在2019年3月底前調整到位。
按照慣例,地方機構改革的時間都隻會提前,不會滞後。
本輪是各省的市縣機構改革方案報中央備案同意了,說明大原則大框架已經定調成型了,接下來各市縣要在總量控制、限額管理等硬性要求下,結合自身實際對當地的機構設置作調整。
據了解,各市的機構改革方案初稿都大體完成,并按時間節點要求統一上報省裡,但是處于保密階段,等待省裡批複後才真正揭開神秘面紗。
可以預見,12月開始全國各市縣将會密集開展本地機構改革,組織部門、宣傳部門、統戰部門、農業農村部門、市場監管系統、國土系統、安全監管系統、消防系統等改革主要錨定的單位都将面臨一次大“洗牌”。
二、不搞斷崖式分流
機構改革中,最為困難的就是人員的進退與去留。
這次改革明确提出不搞斷崖式人員精簡分流這項政策,統籌多種渠道把涉改的每名幹部安排好、使用好,富餘的幹部和人員在工作實踐中逐步消化,目的是要讓廣大體制内幹部吃下“定心丸”。
同時,改革會按照有利于改革平穩推進、有利于服務管理、有利于幹部安享晚年的原則,紮實做好離退休幹部歸屬交接,确保事情有人管、經費有保障、黨組織活動不斷線、服務水平不降低。
可以預見,本次改革大概率不會出現大批人員被迫辭退下崗的現象,大家的飯碗還是能保住的,但肯定會涉及領導職務調整和人員分流安置的問題。
三、拉長闆凳擠一擠
下面我們就來談談領導職務調整和人員分流安置的問題。
目前,各地的中直單位機構改革大體已經完成。在所有的中直單位當中,稅務局是人數最多、人員構成最複雜、層級最多的部門,對地方機構改革也是最有借鑒意義的。
截至目前,全國範圍内的國地稅機構合并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所有市縣稅務局的三定方案已經出台,市縣級和鄉鎮新稅務機構統一挂牌,人員也已經全部重新任命、調整到位。
在稅務局的機構改革中,總體上還是以“1 1”的整合方式為主。
比如,原來某地級市國地稅局兩邊各一個局長兼黨組書記,合并中其中一個轉為副局長兼黨組副書記,但仍然保留正處長職務。
再比如原本的地級市稽查局為副處級單位,改革後降為正科級,裡面所有内設機構由正科級變為正股級,但原有的正科長仍然任正科級幹部,原有的領導職務全部得以保留。
因此,在地方機構改革中,仍然對于涉及合并的單位也會參照國地稅這種模式,領導班子成員大概率會以“拉長闆凳排排坐”的方式安置或者調整到新成立的部門任職,原有的領導職務會得以保留。
普通幹部會根據工作需要調整到新單位新部門,還有一部分年輕人員可能會以挂職、借調進行安置,以時間換空間,部分年紀稍大的人員會轉到非關鍵崗位,等待自然消化。
對于新組建和需要拆分的單位的幹部就相對幸運,不僅不需要擔心領導職數和人員編制數減少的問題,而且在新的無人區裡當一頭“拓荒牛”,有充分施展自身才能的空間,發展機遇和前景都會大很多。
底盤不穩、地動山搖,在機構改革的大潮中要站穩腳跟關鍵還是要看工作能力。
在今天這個知識不斷更新、行業不斷變化的世界裡,大家一定不要在最該奮鬥的時候選擇了安逸,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不斷刷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那才是你成長進步最重要的資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