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據說此鳥是最會模仿聲音的鳥

據說此鳥是最會模仿聲音的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9 05:47:26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的動物行為學家艾本,李斯特博士一行在斯裡蘭卡的熱帶雨林中考察時,發現了一隻黑色的、具有優美叉狀尾巴的鳥兒,這種鳥的名字叫“卷尾”,

據說此鳥是最會模仿聲音的鳥(一種鳥堪稱口技大師)1

卷尾

通常習慣于同其他鳥類成群混栖。當時,這隻卷尾飛落在一棵樹上,冷眼盯着艾本一行。突然,它發出一長串尖銳、明亮的叫聲,這是卷尾用來宣布“發現入侵者”的典型叫聲,屬于鳥類的一種“拟攻”行為,它既提醒其他鳥兒危險來臨,同時也向入侵者宣告:“我已經發現你了!”接下來,這隻卷尾做了一件讓艾本頗感吃驚的事情:它除了用自己的語言示警之外,竟然還陸續發出了其他鳥類的聲音,有橙嘴鸫鹛的間斷、不連續的啾啾聲,灰頭噪鹛的尖銳、高亮的鳴叫聲,還有斯裡蘭卡鈎嘴鹛的老式電話鈴聲似的顫聲……最後,它竟然還模仿了這片雨林中最為常見的捕食者——蛇雕的叫聲。之後,它翩然飛去,把艾本等人目瞪口呆地留在原地。

據說此鳥是最會模仿聲音的鳥(一種鳥堪稱口技大師)2

卷尾

真是令人難以想象,在一隻卷尾的口中竟然發出了多種鳥類的聲音!就像一個人可以說第二種或第三種外語一樣。卷尾模仿這些特定的叫聲,仿佛這些鳥類當時就在它的身邊一樣。更神奇的是,這隻卷尾并不是随意模仿什麼鳥的叫聲,它帶有很強的目的性——除蛇雕而外,

據說此鳥是最會模仿聲音的鳥(一種鳥堪稱口技大師)3

蛇雕

它模仿的都是和它一起混栖的鳥類的鳴叫聲!

有一種鳥兒能模仿多種鳥類的鳴叫聲,讓你以為在你的周圍有一大群不同種類的鳥。鳥類的這種模仿能力讓人歎為觀止。

團隊中的“寄生蟲”?

據說此鳥是最會模仿聲音的鳥(一種鳥堪稱口技大師)4

卷尾

卷尾屬雀形目卷尾科,體長230~300毫米,其最大特征就是在身體的最外側的一對尾羽最長,且末端稍向上卷曲,因而得名“卷尾”。卷尾的種類有20餘種,分布範圍非常廣,南至澳大利亞東北部,北至亞洲的溫帶及熱帶地區。但遺憾的是,人們對卷尾類的研究非常有限,就連觀鳥愛好者對它們也缺乏熱情。在澳大利亞,如果你管一個人叫“drongo”(卷尾),他将視為是對他的侮辱,原因大概是因為卷尾類鳥都長得其貌不揚——通體灰色或黑色。盡管它們的叫聲變化多樣,甚至可以發出全音階的鳴叫聲,但這種響亮、甚至有些刺耳的聲音卻無法與其他一些鳥類的“婉轉動聽的歌聲”相比拟。

卷尾通常将巢穴建于空曠地或叢林中。不過,它們總是選擇在樹冠上或電線上栖息,并且每天都在固定的時間巡視四周,時刻保持着警惕。這種鳥本性非常好鬥,經常集群攻擊那些“不善的入侵者”,即使是面對那些比它們個頭大許多的天敵,它們仍然是一群勇往直前的鬥士。

據說此鳥是最會模仿聲音的鳥(一種鳥堪稱口技大師)5

卷尾以空中飛舞的昆蟲為食,任何可能引起昆蟲飛起的情況都能吸引它們的視線,比如打鬧不休的猴群,叢林中自燃的野火。那些被群鳥集體覓食所驚擾起的昆蟲同樣難逃它們的眼睛。

斯裡蘭卡南部的辛哈拉賈雨林,

據說此鳥是最會模仿聲音的鳥(一種鳥堪稱口技大師)6

是地球上最後一片保存完整的熱帶雨林,有着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動植物種群,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自然遺産。艾本等人曾長期在這裡進行卷尾的相關研究。很多次,在他們追蹤鳥群的時候,都在其中發現了卷尾的身影。這種鳥類集群通常由十餘種不同的鳥組成,包括大約40隻鳥,其中一般有2~4隻卷尾。他們發現,當其他鳥辛苦找尋隐藏在植物中的食物的時候,卷尾卻什麼都不做,隻是靜靜地等待着那些受到驚擾後飛向空中的昆蟲。作為團隊中的一員,卷尾可謂收益良多:一隻卷尾可以吃掉被它的同伴們所驚起的昆蟲數量的近40%,其覓食速度是那些單獨覓食的可憐卷尾的3倍以上。

看上去,卷尾就像這個團隊中的“寄生蟲”,它們不用費勁地去尋覓昆蟲,隻需要靜靜地等候食物送上門來,這或者可以稱得上是“竊取他人的勞動成果”。不過,艾本等人用試驗方法模仿卷尾發出的各種鳴叫聲,結果發現,整個團隊中的其他鳥類都被這個聲音吸引了過去。看來,這個群體中的其他成員從卷尾那裡得到的好處,一定足以抵消它們為這種“寄食者”所付出的種種勞動。那麼,卷尾在團隊中所起的作用是什麼呢?

稱職的“警衛員”

據說此鳥是最會模仿聲音的鳥(一種鳥堪稱口技大師)7

對于整個團隊,卷尾最大的職能莫過于“警衛員”。在一個鳥類集群中,擔當“警衛”這一職責是有很大的危險性的。因為警衛人員最容易成為入侵者首先發現的目标。艾本等人長時間的觀察發現,卷尾對入侵者總是保持着很高的警惕性。當其他鳥類忙着在樹叢中覓食的時候,卷尾則四處巡視,一旦發現“可疑人員”,它們就會以鳴叫的方式“拉響警報”。 盡管在斯裡蘭卡的叢林中還有很多其他種類的鳥也承擔着一定的報警職責,但它們似乎都沒有卷尾來得可靠。科學家發現,比起卷尾,其他“警衛”犯的錯誤要更多一些。它們經常會發出錯誤的警報,把一些體型較大但沒有任何威脅性的鹦鹉或犀鳥錯當成天敵。而卷尾則能準确地識别天敵,并在最短的時間内提醒同伴們遠離危險。從整個鳥類集群的功能性來看,卷尾和其他鳥類之間形成了一個“互惠互利”的體系。

卷尾不但會用自己的叫聲發出警報,而且還擅長模仿其他鳥類在遇到危險時發出的叫聲。在美洲,有一種叫做亮絲鹟的鳥,

據說此鳥是最會模仿聲音的鳥(一種鳥堪稱口技大師)8

亮絲鹟

也像卷尾一樣承擔着為夥伴報警的職責。當其他鳥類聽到亮絲鹟的模仿叫聲後,會緊跟着發出叫聲。研究者認為,這種模仿無疑是一種武器,當附近其他種類的鳥聽到報警後,就會從各個方向聚集過來,成群阻擾入侵者,直到最終将其趕走。艾本認為,卷尾通過模仿其他鳥類的叫聲發出警報,這種行為應該具有相同的意圖。

天才的“語言學家”

卷尾以高超的模仿技巧發出一連串的多種鳥類的鳴叫聲,讓你以為周圍有一大群不同種類的鳥。可當你細細尋找之後,你會發現,在你的頭頂上其實隻有一兩隻卷尾。卷尾為什麼要模仿不同鳥類發出一連串的叫聲,而不是單純的發一聲報警呢?

卷尾不喜歡長距離飛行,它們通常隻在以窩巢為中心的直徑約1.5千米的範圍内活動。

據說此鳥是最會模仿聲音的鳥(一種鳥堪稱口技大師)9

科學家通過長時間的觀察發現,在一個鳥類集群共同活動的過程中,如果其中一些鳥飛出了卷尾的活動區,卷尾就會大聲鳴叫并模仿多種鳥類的叫聲,這往往會使那些飛走的鳥掉轉頭來,飛回到它的身邊。為了驗證卷尾這樣做确實是為了吸引同伴,研究人員分别錄制了卷尾非報警時期的兩組鳴叫聲,一組是它模仿其他鳥類的叫聲,另一組是卷尾自己的叫聲。他們發現,當在鳥群中分别播放這兩組叫聲時,被第一組叫聲吸引過來的鳥類的種數是第二組的兩倍以上。這表明,卷尾正是通過模仿來吸引其他鳥的注意,使它們重新聚集到自己身邊或引導它們改變覓食方向。卷尾的這種行為充滿了“利己主義”色彩,其目的是為了更便利地獲得更多的食物。

據說此鳥是最會模仿聲音的鳥(一種鳥堪稱口技大師)10

卷尾的另一個特點,是它會根據不同場合改變模仿的内容。衆所周知,世界上有很多鳴禽都善于模仿其他的聲音,從汽車的喇叭聲到鋸木頭的聲音,模仿的内容千變萬化,但它們并不清楚這些聲音真正的含義,這些模仿也都是随機的,通常是不分場合地哼上幾聲。而且很多技藝高超的雄性模仿者,它們竭盡所能地模仿各種聲音,目的不過是為了得到更多的雌性的青睐。相比之下,卷尾的模仿表演在不同的場合下具有不同的意義。

當入侵者靠近的時候,卷尾會模仿其他鳥類特有的“報警聲”。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它們甚至能将一些天敵如灰白巨松鼠的叫聲模仿得惟妙惟肖!一些鳥類在面對蛇、貓鼬等陸栖天敵,或鷹隼類等高空天敵時,所發出的警告聲是不同的。奇妙的是,卷尾可以分辨出這些聲音的不同,并選擇在特定的場合發出特定的警報。這都表明它們知道這些叫聲的含義。

據說此鳥是最會模仿聲音的鳥(一種鳥堪稱口技大師)11

在某些場合,卷尾則會模仿其他鳥類的“歌聲”,這是鳥群在互相聯系溝通時所發出的聲音。通常,一隻卷尾在離巢之後就會加入一個鳥類集群中,或許從那時起,它就開始随時注意學習其他鳥類的叫聲,并且記住其他鳥類在不同場合發出的不同的鳴叫聲。如果卷尾想要完美地履行職責,它就必須上好這一堂發聲課。

就目前的研究來看,除卷尾以外,隻有鹦鹉和海豚是現今已知的可以精準地模仿其他動物發聲的物種。對于這兩個物種的相關實驗室研究已經開展了很多,但對于它們在野生狀态下是如何應用這一模仿技能的,目前還不甚清楚。艾本通過長時間的野外觀察發現,卷尾不但能區分其他鳥類在預警或其他情況下發出的不同叫聲,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場合發出适當的模仿聲。卷尾具有如此高的認知能力,堪稱“天才語言學家”!

“口技大師”

的奧秘

一些鹦鹉和八哥之所以能模仿人類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鳴管構造與人的聲帶構造非常相似。

2016年英國圖書館發行了一張名為《鳥類的模仿》的視頻,這視頻據說是由“世界上自然聲音最多的資料庫”——英國圖書館聲音檔案室的多盤錄音帶整理而成的,其中收錄了鳥類所能模仿的各種聲音。如果你聽過這張光盤,也許當你再聽到手機鈴聲時,就會習慣性地從窗口探出頭去,看看是不是有一隻聰明的鳥兒在跟你惡作劇。

世界上的很多鳥都是頂級的“口技大師”,不論是昆蟲的,其他鳥類的,或是一些哺乳動物的,甚至汽車、鬧鐘、報警器發出的聲音,它們都能模仿得惟妙惟肖。在《鳥類的模仿》這視頻中就記錄了巴布亞新幾内亞的園丁鳥的模仿聲,

據說此鳥是最會模仿聲音的鳥(一種鳥堪稱口技大師)12

園丁鳥

這種可愛的小鳥不僅可以模仿錘子和電鋸的聲音,而且還能發出滾珠在油漆罐内滾動的聲音,而八哥、鹩哥等甚至可以學會哼一首完整的曲子!為什麼有些鳥類隻會發出簡單的音節,而有些鳥類則可以擁有婉轉動聽的歌喉,甚至具有令人歎為觀止的模仿技藝呢?研究表明,這些“口技大師”的秘密就在于它們與衆不同的發聲結構——鳴管和鳴肌。

鳥類的鳴管位于氣管下端與支氣管的交界處,這部分由許多軟骨環支撐,氣管内外壁變薄成一層膜狀結構,稱之為鳴膜。

據說此鳥是最會模仿聲音的鳥(一種鳥堪稱口技大師)13

當氣管的氣流振動鳴膜時,就可以發出聲音,然而這還遠不能讓一隻鳥發出變化多樣的叫聲。解剖學顯示,在兩支氣管連接處的内壁,還有一脊狀軟骨,其上端凸起成一個半月膜,它把鳴管分成左右兩個鳴管。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鳴管中的半月膜收縮或松弛,回旋振動,發出不同的鳴叫聲。那些不善于鳴唱的鳥類

(非鳴禽)的鳴管的結構通常比較簡單,隻能發出幾個單調的音節。而我們熟知的那些“歌唱家們”(鳴禽)的鳴管則相對發達,它們就像是擁有由專業大師制造的頂級雙簧管的演奏家,不但可以利用兩邊鳴管輪流鳴唱,甚至還可以用一邊的鳴管唱出一個逐漸升高的音符,用另一邊的鳴管唱出一個逐漸降低的音符,由此完成一個高難度的二重奏。

曾有研究指出:一些鹦鹉

據說此鳥是最會模仿聲音的鳥(一種鳥堪稱口技大師)14

鹦鹉

和八哥之所以能模仿人類的語言,發出抑揚頓挫的聲音,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鳴管的構造與人的聲帶的構造非常相近。人的聲帶從喉嚨到舌端大約有 20厘米,橫于喉腔當中;而那些善于模仿的鳥類的鳴管從喉嚨到舌端的距離大約為15厘米,并呈近似直角的鈍角,而這個角度就是決定音色的關鍵,越接近直角,發出的聲音就越逼真。

據說此鳥是最會模仿聲音的鳥(一種鳥堪稱口技大師)15

八哥

像鹦鹉、八哥這些公認的“口技大師”,除了擁有比一般的鳥類更加複雜完善的喉管構造外,它們還有另一個特殊的結構——鳴肌。鳴肌是附着于鳴管處的一種特殊肌肉,根據附着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内鳴肌和外鳴肌。與鳴管一樣,鳴肌也可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收縮或舒張,進一步控制鳴管的管徑、聲率和張力。非鳴禽的鳴肌比較簡單,多數隻擁有1~2對鳴肌,而且其中多數都不具有内鳴肌;鳴禽通常有6對鳴肌,而“口技大師們”則最多可擁有9對鳴肌,其中光内鳴肌就有4~5對。“口技大師們”正是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自身優勢,加之後天的勤學苦練,完美地通過這些鳴肌控制鳴管和鳴膜的顫動形成不同的音階,模仿出豐富多樣的聲音。

另外,還有人認為鹦鹉、鹩哥之所以能模仿人類的聲音,與它們的舌頭不無關系。這些鳥類的舌頭形狀與人的非常相似,前端呈圓形,圓滑且肥厚柔軟,活動靈活,因此更容易發出一些簡單但準确清晰的近似人聲的音節。在民間,人們認為在調教八哥說話之前,必須先給它們“撚舌”。

據說此鳥是最會模仿聲音的鳥(一種鳥堪稱口技大師)16

撚舌

一些養鳥愛好者認為,與鹦鹉和鹩哥相比,八哥的舌頭外層附有硬殼,如果不把這層硬殼去掉,就很難教會它們學說人語。所謂“撚舌”,就是指通過人為地揉搓八哥的舌頭,使其舌端蛻下一層舌殼。這個活兒看似簡單,實則在手法和力道的把握上異常困難,也會給八哥帶來很大的痛楚。不過,至少從目前來看,還沒有相關的科學研究可以證明“撚舌”是八哥學語過程中的一項必不可少的步驟。更何況,如果僅僅為了滿足我們人類的一點樂趣,就給動物朋友帶來不必要的傷害,這委實不可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