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殷商和西周時代,由于當時青銅器制作技術非常精湛,所以青銅器廣泛出現。可中國北部缺乏大型銅礦,這就緻使當時僅有的少量銅資源,隻能被制作國家重器、宗廟祭器和滿足少量的戰争器物。
現存的商彜周鼎,以及銅矛銅戈等,皆為此類産物,然而時至今日仍然沒有出土過一件銅器耕具,因此可以推斷出由于當時産銅量非常有限,遂導緻耕農隻能使用石器農具,然而石器農具隻能進行淺耕,從而緻使農耕無法滿足日常生活所需,所以殷、周時代大量民衆,主要依賴的還是畜牧和狩獵,而畜牧和狩獵的生活方式,必須要經常遷徙過着居無定所的半遊牧生活。
即使到武王克殷入主中原以後,這種生活方式仍然沒有得到很大改變。擅長農耕的周族以武裝移民方式,分封宗親功臣于中原各地,雖然帶動了中原各地的農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可由于他們使用的仍然使用的是石器,所以還是隻能過着半農半牧的生活。這點也可以從《詩經》中,對于牛羊和狩獵記載甚多,就可以看出來。
而至于中國什麼時候出現鐵器,在諸多史家文獻中,都沒有明确的記載,且在殷商和西周的出土文物中,都沒有發現過鐵器文物。
而到了春秋時代,則有了很多關于使用鐵器的記載,比如《管子·小匡篇》、《國語·齊語篇》和《吳越春秋》等諸多先秦文獻,都有很多類似這樣的記載。具體而言,《史記》中就記載了這樣一段話:範雎對秦昭王曰:“吾聞楚之鐵劍利而倡優抽。夫鐵利士勇…”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在春秋中期以後,鐵的用途越來越多,随之而來的煉鋼技術也較以前有了很大提升。
所以可以說,春秋時代是銅鐵遞嬗的時代。而在石器與銅器并用的時代,人民仍然過着半農半牧的生活,故公有分配的井田制度,才能維系存在那麼長時間,當時也與當時人民生齒不繁有很大的關系,中原地區的地廣人稀,就導緻當時的土地資源,足夠維系社會的正常運轉,而這也是周代初期封建社會的情形。
而當春秋前中期進入鐵器時代以後,農業從淺耕進入深耕狀态,農産因此而富裕,人民也過上了定居的生活,安定的生活也導緻了人口的大量激增,随着生齒日繁,原有的封建土地已無法滿足人民生活所需,于是社會上出現了大量流蕩失業的人。
除此之外,随着人民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彼此之間也有了很多隔閡,況且鐵器時代的到來也讓土地産出迅突增,而土地價值的升高和不穩定的社會結構,導緻土地兼并之事層出不窮,而這也是進入鐵器文明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從而促使依托銅器時代,所建立起來的舊式社會體系逐漸走向崩潰,最終瓦解開創了新的王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