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一生有很多豐功偉業,且被世人稱頌。從他的膽識到謀略都是非常厲害的,做起事來比較果斷。在孝莊皇太後的培養下成為一代明君,更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
來源網絡
當年康熙,擒鳌拜,平三藩,收複台灣,驅逐沙俄,西征漠北,其這些功績,更展現了康熙的雄才大略。雖然康熙有35個兒子,卻對選接班人而事事不順,最終在彌留之際才選出接班人。然而,康熙在選自己接班人之時,而非一時決定。便是經過深思熟慮,百般考驗才定奪下來,而所接位之人,便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大清朝的雍正皇帝。
接下來,長城君便分析一下,康熙皇帝為何選四阿哥胤禛做自己的接班人?
先來談談,八阿哥胤禩為何沒有被康熙選中作為接班人?
首先,八阿哥胤禩以寬仁收買人心。在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為了籠絡人心,一般都會與朝中大來往,所辦之事,都是一些要走綠色通道的。為了得到人心,八阿哥胤禩可以幫助大臣們延期上交國庫欠款,其不知國庫欠款對清朝有多重要,這樣是康熙最希望看到的。
但是,事情往往都有不如人意之時,通過這次事情讓康熙對八阿哥胤禩另有看法。
來源網絡
通過這件事,康熙對八阿哥胤禩,有了新的看法。再加上,之前讓八阿哥胤禩管理府庫,結果搞的國庫空空,在黃河決口後,要赈濟百姓時,竟然沒有銀子,更沒有糧食。這讓康熙對他的能力有所看法。
其次,用計謀陷害太子,讓康熙把太子胤礽廢除。八阿哥胤禩接下刑部冤獄案,但是,他接着案子的目的,想通過這個案子,讓康熙把太子胤礽廢除,進而自己就機會上位。雖然,這件事做的滴水不漏,但沒有瞞過康熙的眼睛,在此案件結束之後,便被康熙所調查,其幕後黑手竟是八阿哥胤禩。
通過八阿哥胤禩審理刑部冤獄案,讓康熙看出八阿哥胤禩,對兄弟之間的情誼,隻是表面功夫,而非真心。也反映出八阿哥胤禩,其寬仁之心,是有目的的,不是出自己真心。如把大清朝江山交到這樣的人手裡,必定沒有好的發展,更不會刷新勵志。
總之,八阿哥胤禩沒有抓住康熙想要的,而是與康熙背到而行。
來源網絡
長城君再來分析一下,康熙為何選四阿哥胤禛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其一,要以清朝的民生大計着想。對于黃河決口,純屬是天災,面對天災的話,首先是赈濟災民,安撫災民。那麼相應就要銀子以及糧食,如沒有這兩樣,赈濟不了災民的話,有可能真的會動搖國本。
康熙在朝上處理此事的時候,八阿哥胤禩說的頭頭是道,可是,最終讓四阿哥胤禛打亂了。因為四阿哥胤禛對康熙說,國庫沒有糧食,也沒有銀子可赈濟災民。讓康熙大為失色,直接責怪太子胤礽與八阿哥胤禩。
後來,四阿哥胤禛說出了解決方案,四阿哥胤禛便接下前往江南籌款籌糧的差事,其中,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人們,處處為難四阿哥胤禛與十三阿哥胤祥。不負所望,最終完成了康熙所交待的任務。
其二,以大清朝的财政大計着想。解決了黃河決口以及赈濟災民之事,康熙便開始着手國庫欠款之事。康熙當朝宣布誰要是追回國庫欠款,給予重賞,可是,沒有一個人同意。衆所周知,這是一件得罪人的事,八阿哥胤禩為了人心,輕易的放棄這次機會。眼看沒有人給康熙分憂,四阿哥胤禛對康熙說,自己願意接下追回國庫欠款的差事,也願意做一個孤臣。這讓康熙對他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來源網絡
雖然四阿哥胤禛沒有完全追回國庫欠款,但是,康熙對這個皇子的做法十分滿意。可是,四阿哥胤禛便朝中的大臣基本都得罪了。這讓康熙感受到四阿哥胤禛,是真正替自己分憂的皇子。在康熙心裡,四阿哥胤禛又增加了滿意度。
其三,以兄弟之間的情誼,做到寬仁之心對待子民,進而上奏讓太子複位。在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接下了刑部冤獄案,可是,四阿哥胤禛雖然接下了,但因生病沒法接受此任務。在此案中,八阿哥胤禩陷害太子胤礽,導緻康熙廢除太子。後來,康熙知道此事是八阿哥胤禩所做。
四阿哥胤禛沒有參與此事件,而在康熙從新選太子時,力推讓太子胤礽複位。這次四阿哥胤禛又讓康熙非常滿意,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寬仁待人。這也是康熙所想要的,也是心目中的接班人。
其四,要以大清朝出發,來處理軍機事務。自從清朝建立之後,對于邊境是一大隐患。當時康熙要選一個大将軍王到西北打仗,可是,能帶兵的隻有十四阿哥與十三阿哥。四阿哥胤禛便推薦十四阿哥做大将軍王,這也正和康熙心意。其實,康熙知道十四阿哥與四阿哥對立,但是為了大清朝,四阿哥胤禛放棄個人恩怨,以大清朝為大局而考慮。
來源網絡
後來,康熙把十三阿哥胤祥圈禁十年,其實,是為了給雍正留一個有用之臣。因為康熙知道,四阿哥不會用十四阿哥的。讓十四阿哥出任大将軍王,也是緩解八阿哥胤禩對雍正的對立矛盾,也是保護十三阿哥胤祥。
總之,康熙所做的一切無外乎給雍正鋪路,讓雍正順利的登上皇位。更說明了康熙在選自己接班人的時候,是經過長期觀察,長期考驗而選的。
長城君曰:從八阿哥胤禩,到四阿哥胤禛,康熙對選擇自己的接班。在考驗上面花費的功夫比較多,因皇子比較多,故而選接班人的時候,比較謹慎。再從民生大計,财政大計,以及寬仁之心,以及處理軍機事務等,都要能解決才可以。
參考文獻:
本文以《雍正王朝》為藍本,其内容隻代表個人觀點,并非正史分析。
【文:長城說曆史,圖:來源網絡,侵權必删,本文原創首發,請勿轉載,侵權必究,了解更多古代史,請關注長城說曆史,您的點贊,轉發,評論是長城君創作最大的動力;因本人能力有限,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批評指正,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