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層親自去考察學習、招商引資,其目的地延展到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福建,旅遊部門相繼在杭州、成都、重慶、武漢等特大城市舉辦旅遊推介會,對西雙版納已算“破天荒”了。
對于内地有心要做大事、想要承擔更重要責任的大中城市而言,這些舉動實在微不足道,越是先進的城市越有招賢納士之舉,越發達的地區越有卧薪嘗膽之志,但如此的“破天荒”對于一個發展滞後、欠發達、需靠“輸血”的邊陲地區,卻彌足珍貴,表明西雙版納知道急了。
被拉大的差距
從縱向看,四五十年來西雙版納經濟社會有了超乎想象的發展,是值得歡呼喝彩,但在為輝煌成就歡呼之時,也要正視差距,橫向上無論是發展速度還是發展質量,與内地發達先進城市相比有巨大差距,很多方面差距是越拉越大,原本就不在同一起跑線,當西雙版納大步前進時,先進發達城市跑得更快。
疫情對部分依賴旅遊的州市沖擊極大
比如旅遊,無論遊客人次、旅遊收入,還是國外遊客結構,西雙版納已無法同旅遊業态豐富的内地城市相比。
比如城鎮化,西雙版納戶籍人口、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均低于全省水平,與全國水平還有不小距離,還未由城鎮化向城市化轉變,離内地早已風生水起的都市區、都市圈、城市群遙遙無期。
比如交通,西雙版納就一市兩縣,縣縣通高速卻很晚,别人早已進入高鐵時代,即将通車的玉磨鐵路設計時速也僅160公裡(設計時速250~350公裡才算高鐵)。
比如産業,全國百強城市、百強縣都在細分行業建成全産業鍊,領先的大城市已形成産業集群,而西雙版納構建産業鍊還是短闆,離産業鍊還早。
所以,西雙版納是神奇美麗與落後欠發達并存、發展條件好與發展進程慢并存、地理區位優與外向型經濟弱并存的自治州,遊客人次已擠出全省前五,财政收入全省倒數第三,GDP全省倒數第五,130萬常住人口的人均GDP也僅4.65萬元,全省為5.19萬元,全國則是7.2萬元。
雲南有三大國門對應着接壤的越、老、緬,但比較2020年進出口總額,紅河州402億、德宏州395億,西雙版納隻有230億,前兩州在培育、發展外向型加工制造業的時候,西雙版納在打“旅遊地産化”之牌,一度風光無比。
地産化的副作用
西雙版納放開旅遊較早,成為被欣賞、贊美的對象,積累很大名氣,但名氣是一把兩刃刀,經濟的産業的問題、跟先進地區的差距在盛名之下被隐藏、被忽視,長期陶醉在贊賞中忘乎所以,變得麻木、敏感,看到并指出問題與差距的人越來越少,更多的是視而不見或見而不言,但當問題要現形時,不會事先打個招呼。
2002年《人民日報》曾指出“版納旅遊的蕭條和麗江、大理的繁榮已是不争的事實”,旅遊地位有所削弱,特别是2010年後,來自一線城市的遊客占比減少,新興旅遊地對遊客分流明顯,傳統主流路線被新興熱點路線打破。
疫情對旅遊的影響很大
同時,州内同類型的景點同質化明顯;而入境遊客,大多來自附近的泰國老撾,歐美遊客偏少。不過,這些都不是什麼大問題,更大的隐患是“旅遊地産化”的副作用。
十幾年來,不顧産業現實、人口規模、經濟基礎、城市能級,急于變現自然與旅遊資源,于是引來大小房企進駐,大部分打着文旅旗号進行房地産無序開發,狹小的城區被地産工地包圍,廣告牌被地産項目充斥,地賣得風風光光,一切問題隐藏在“熱火朝天”背後,直到省上出手,問題集中現形。
這樣的事情,其實已在同處熱帶、主推避寒旅遊的海南、北海發生過,隻要依靠房地産變現自然與旅遊資源的地方,隻要依賴房地産賺快錢的地方,繁榮是暫時的假象,将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旅遊地産化沒有讓西雙版納的城鎮化進入城市化,沒有讓西雙版納的産業由“傳統農業型”轉變為“新型工業型”,作為旅遊勝地,産業布局跟不上房地産的無序擴張,給今後西雙版納帶來兩大“痛點”。
城市設施欠賬:生活污水直排瀾滄江(2020年春,大橋附近)
其一,資源受限型産業難以擔起引領發展方向、産業聚集的大任,泛濫的旅遊地産化隻會使當地經濟結構離以實體經濟為核心、以新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經濟體系越來越遠;
其二,按高質量要求,今後就必須為配套多年來已建房地産項目所需的公共配套支出,就說教育與醫療,要有錢并持續投入,再加時間積累,西雙版納是依靠轉移支付過日子的州,自身“造血”能力低下,“有錢”已是大問題,“持續投入”就會成為大缺口,這公共配套欠賬該如何補上,會成為不易解決的難題。
“資源受限型”的主導
這麼多年來,西雙版納的主導産業隻多出了房地産業,“資源受限型”産業一直是主導産業,何謂“資源受限型”産業?
農業是“資源受限型”産業,技術能讓農産品畝産量提高一半甚至一倍,可無法實現翻十番,農業始終是受限于土地面積,在相同的土地資源裡,雖然種茶、種橡膠的收益比種糧種菜要強一些,但在辛苦程度、投入成本上,前者要遠大于後者。
農民的勞動單價變化緩慢,農産品價格也有極限值,算一下就知道無論種茶種膠、種糧種菜,或養魚養豬、養蜜蜂,掙的永遠是最基礎的環節,工業支撐不足,附加值較低,要提高收入大多隻能擴大種植面積,農民隻是不鹹不淡地過着,辛苦又灑脫地過着。
利用熱帶氣候種植反季蔬菜,山上枯黃的即是橡膠林
旅遊業也是“資源受限型”産業,産值受限于景點資源遊客接待量,目前的節假狀态與經濟發展階段,“又有時間又有錢”的人真的不多,依賴旅遊業的地方經濟規模很受局限,西雙版納經濟規模比較小,GDP剛突破600億,什麼概念?全國百強縣第100名的GDP已達570多億,發達地區已有500億級的鄉鎮出現,而西雙版納是擁有130萬人口的地級州。
2020年,西雙版納州一級賣地、稅收等總的收入僅57.7億,縣一級的景洪市24.7億、勐海縣11.4億、勐臘縣5.7億,什麼概念?單單維持一個常規縣級政府運轉一年就要30億左右,24.7億、11.4億、5.7億不夠發公務員工資的,不說脫貧攻堅,不說教育、醫療,每年僅僅固投就需要上百億,這麼多錢全靠舉債和轉移支付,發展數十年,“造血”能力仍很低下,幾乎全靠輸血,這就是現實,難言高質量發展。
40年間天然林減少過半,且碎片化
“資源受限型”的農業對自然生态影響不小,在勞動單價、畝産量、農産品價格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工業基礎薄弱而支撐不足,為了提高産值或收入,隻能擴大種植面積,耕地資源有限,隻能向山林争地,于是乎鼓勵農民種橡膠、種茶、種砂仁甚至雲麻,自然保護區之外的天然林因此被蠶食,本應是生态環境“優等生”的西雙版納,也出現灰霾圍城、毀林種茶、天然林面積減少……
今年,中央第八生态環保督察組就點名西雙版納:景洪市的垃圾處理場“環境違法問題突出,本是治污設施,卻淪為污染源”;“由于毀林開墾、毀林種茶等原因,2020年天然林面積較2016年減少18.4萬畝”。
的确神奇美麗,的确異域風情,但也得正視差距
看到這裡,應該理解西雙版納為什麼急了,西雙版納确實也該知道急了,要急于跟上全省的步伐,要急于改變與先進地區差距被拉大的趨勢,要急于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改善産業結構。
西雙版納開始正視差距值得欣慰,隻有正視差距,才會知道急,隻有認真研判所急,才能找到好對策,若是如此,才能建成“世界旅遊名城、沿邊開放示範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未盡内容,參見《西雙版納該怎麼辦》
參考資料:
1.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雲南省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3.黃映玲.西雙版納發展論[C].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10.0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