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班主任帶班經驗交流稿

班主任帶班經驗交流稿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8 04:40:00

班主任帶班經驗交流稿?之前在b站參加了一位大up的活動,他寄給我一本書——《教師的語言力》我答應他寫一篇讀後感,書早早就翻完了,讀後感卻遲遲沒有動筆因為我一直在猶豫,到底從什麼角度進行分享,對讀者來說才最有用呢今天,我終于醞釀好了我的打算,從我第一屆帶班開始說起01、在我正式接第一屆班之前,學校貼心地給我們開了青年教師入職培訓會老教師們也非常認真地準備了發言稿和PPT從我當時記得筆記來看,她們發言大緻呈現了這些内容:教師的基本素養、本校教師的特點、新教師的要求;制定班級常規、增強班級凝聚力、營造學習氣氛、提高學習成績;因材施教、帶班理念、警惕誤區;培養好班委,不要和學生打成一片,不要事必躬親太過唠叨,不要忽視與家長溝通的方式,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班主任帶班經驗交流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班主任帶班經驗交流稿(第一次帶班當班主任應該做哪些準備)1

班主任帶班經驗交流稿

之前在b站參加了一位大up的活動,他寄給我一本書——《教師的語言力》。我答應他寫一篇讀後感,書早早就翻完了,讀後感卻遲遲沒有動筆。因為我一直在猶豫,到底從什麼角度進行分享,對讀者來說才最有用呢。今天,我終于醞釀好了。我的打算,從我第一屆帶班開始說起。01、在我正式接第一屆班之前,學校貼心地給我們開了青年教師入職培訓會。老教師們也非常認真地準備了發言稿和PPT。從我當時記得筆記來看,她們發言大緻呈現了這些内容:教師的基本素養、本校教師的特點、新教師的要求;制定班級常規、增強班級凝聚力、營造學習氣氛、提高學習成績;因材施教、帶班理念、警惕誤區;培養好班委,不要和學生打成一片,不要事必躬親太過唠叨,不要忽視與家長溝通的方式

以及

班主任常規工作、學生的常規管理和凝聚力建設、與代課老師通力合作;愛、細、嚴,嚴而有度,教而有方;愛心、耐心、細心、進取心,教育的及時性,與家長談話的技巧和要求;如何保證紀律,選好班幹部,用好班幹部;……她們的發言内容都非常真誠、切實,都是自己實際做法的總結。學校這麼做也的确是良苦用心,在培養青年教師方面費盡心力。然而,當我回顧我前兩年的帶班過程時,我忽然發現,這些内容對我來說,作用并不大。這并非我不懂得向老教師學習,而是因為,我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其實是——我還不知道我們到底應該對學生們有什麼要求。我很容易理解學生的狀态,也沒有統一的要求,因此在管班的時候,就是想起來說一說,想不起來就算了。不知道要求,自然就稀裡糊塗,自然就堅持不下來。學,也隻能學個表面,就像領導說的,沒有“藝術”;又或者像老教師說得太過“佛系”“對學生要求低”“沒見過好學生”……我也是一頭霧水:“那好學生到底啥樣啊?”對此,老教師好像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總之就是,樣樣都好。我也嘗試用自己的初中時代對比了一下。反而覺得,學生們做出這樣的行為,我好像也可以理解诶……因此,結果可想而知。02、這個問題,我之前還沒有意識。直到我看到《教師的語言力》這本書,突然一下就明确了。在這本書中,作者說:“分班時,通常會綜合人際關系能力和學習能力等各種要素,盡量進行平均分配(注:當然,我們這裡一般隻根據成績分)。盡管如此,一年結束後,在不同班主任的影響下,班級最終會形成不同的氛圍。究竟是什麼導緻這些班級出現了差異呢?那是因為不同教師所設想出的學生的理想形象不盡相同。因此,即便遇到完全相同的情況,不同教師所使用的教導語言也會大不相同。教師之所以會“忽視一些細節”,是因為他們腦海中沒有産生對于這一項内容學生的“理想形象”。“希望學生在一個學年後具備什麼能力?”“希望他們能做什麼事情?達到何種程度?”教師需要在腦海中描繪出對學生的具體期望。如果無法描繪出這些形象的話,就無法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評價。即便做了評價,也隻不過是根據當時的情況而做出的随意點評,并不能将其長期應用于今後的教學活動中。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成長的機會。舉個例子。比如說,如果教師對學生有這樣的理想形象:早上到校後和同學們打招呼。那麼他們就會留意哪些學生打了招呼,然後就可以表揚:“今天A同學主動和同學們打招呼了!”又或者:交作業的時候,要把作業本對齊。那麼教師就會注意作業的提交方法。還可以及時提出這樣的問題:“大家有沒有想過交作業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并在提問後給予指導。這些“理想形象”需要提前設想。因為如果你臨場發揮的話,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充足的時間仔細考慮的。如果教師在平日裡經常浏覽關于學生理想形象的清單,當需要對學生進行教導時,恰當地教導語言就能夠脫口而出了。做到這一步之後,接下來就是,抱有理想,降低期待了。03、請原諒我在這裡大量引用了原書内容,因為這一部分對我太有啟發了!我記得這個内容青葭老師在她的知乎live中講過,就是要先在腦海中想象,在收作業的時候,學生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然後想辦法解決問題就可以了。但很可惜我當時手忙腳亂,完全來不及想。說到這裡,我們思考一下,為什麼老教師們能做到對學生“及時評價”“及時表揚”?這是因為他們心裡有“理想形象”在。就好比你備課備出了“标準答案”,學生在說到這個詞的時候,你立馬就會表現出驚喜,進而表揚他。而對于年輕教師來說,我們也知道“及時評價”好,也想做到“及時表揚”,隻是有心無力罷了。所以,“及時評價”的核心,是“明确學生的理想形象”。如果你能牢記這一階段學生的“理想形象”,何愁表揚和批評太過随心所欲呢?同樣的情況還有選班幹部。老教師們說,選好班幹部,用好班幹部。但是,我沒有對“好班幹部”的“理想形象”,自然不知道自己該“選”什麼樣的人,更不知道該怎麼“用”。人和人不一樣,我們允許人的性格有差異,但是行為的最優解,通常是不會變的。在按照原則選好班幹部之後,就可以按照行為的最優解,去培養他做事的能力。這裡又能勾連一下我在做的研究生課題。“理想形象”其實就是一個大概念:不同教師所設想出的學生的理想形象不相同,因此,即便遇到完全相同的情況,他們所使用的教導語言也會大不相同。好的教師擁有一個合适的“學生的理想形象”。……04、我在跟邱悅分享我的看法時,她提出了一點質疑。她認為,教師不應該對學生有“理想形象”的設想。因為這樣有些學生就會為了迎合老師而做出符合“理想形象”的舉動。培養出來的學生千篇一律,反而會限制學生的發展。而且,部分老師可能正是因為有“理想形象”的存在,才會對學生有一些不恰當的苛責。所以在她看來,我們要明确的是底線和原則,而不是“理想形象”。我們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些探讨。我簡單說下我的看法。首先,我覺得“理想形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你對你的“理想形象”很熟悉,那麼當學生做出同樣行為的時候,你就能做到“及時表揚”。其次,對學生的苛責,隻是因為“理想形象”不夠恰當而已,并不是其本身的問題。隻有明确了有“理想形象”的存在,我們才能把潛意識裡的東西表象化、文字化,然後再拿出來讨論,看看我們對于學生的設想有哪些共識,哪裡地方有偏差,哪裡出了問題,哪裡需要修正……最後,我想,這裡可能也有翻譯的問題。作者提到的“理想形象”,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為“學校場景中的理想行為”,也就等同于學生的行為規範。05、但是,我們本來就有中小學行為規範啊,學校也有學校的規章制度,我也有制定我自己的班級目标、常規要求……說到底,這不是一樣的内容嗎?和中小學生行為規範相比,“理想形象”更關注學校場景下的具體行為,同時還包括收作業要把本放齊之類的常規要求;和班級目标相比,班級目标更像是對學生品質的描述,比如“我希望我的孩子們熱情活潑”等等,而“理想形象”則是對學生行為規範的想象;跟常規要求相比,青年教師又很明顯沒有經驗,更不可能形成自己熟悉的一套常規要求……而且,這之間還存在主動和被動的差别。“理想形象”是我們主動構建出來的,而規範制度則是别人對我們的要求。凡是被動的東西,必然不會獲得真正的思考和評估,也就必然落空——直到我們開始主動構建。哪怕有一些參考,也是會内化為自己的東西的。我們可以思考這樣兩個角度。角度一:别人告訴我們,要抓學生的衛生,然後我就仿照老教師的做法抓學生衛生;角度二:我希望學生保持教室的衛生,這樣能讓大家更好地進入和保持學習狀态,然後我去思考學生需要做什麼,才能完成這個目标。模仿是必要的。但是比起雲裡霧裡的模仿,不如在工作的前期先思考自己的要求,而後再根據經驗調整自己的期待。06、《中小學生行為規範》就像我們教學過程中的課标。不過,我個人感覺不是很全,因為它隻包含行為,不包括心理、動機等,所以還需要再結合“理想形象”重新整合。準則很重要,目标很重要,下一步就是我們如何讓學生認同并落實?讓學生認同這個規章制度,就要把主動權交給他們,讓他們來說說看,如果不從讨好老師、獲得表揚的角度出發,你認為這些規章制度有存在的必要嗎?讓學生落實,則是需要正向反饋,教師表揚以及同學監督。而及時的正向反饋,就又回到了我們剛才的話題。教師對“理想形象”越熟悉,就越能做到“及時表揚”。就好像教師對“标準答案”越熟悉,就越能做到“及時表揚”一樣。我們的前輩們經過科學的考量,制定出了中小學行為規範和行為守則,但是,在工作的前兩年,我對它卻沒有理解和認同。所以,如果我再一次帶班,我一定要重新梳理,一年後,三年後,我希望我的學生是什麼樣子?這個預想,不是空洞的套話,而是包含具體場景的具體行為。07、請允許我對第一次帶班的青年教師提出我非常淺薄的建議。同時也是對我自己的反思和期待。第一次帶班應該做哪些準備?第一步:詢問。一定要提前了解學校對班級的考核标準,都有哪些方面?分别是什麼要求?如何評比,如何獲得流動紅旗等等。最好再能了解一下《中小學生行為規範》中對學生的要求,有時間可以把這些内容分類列成表格。當然,如果學校有手冊的話,就更好了。第二步:設想。你對自己将來要帶的這些學生,在具體的場景中應該做到什麼,有比較清晰的“理想形象”:每位同學最基礎的要求是什麼?小組長應該做到什麼?班幹部要求做到什麼?……第三步:讨論。把學校的規章制度拿出來與同學們讨論:你認為它們有什麼存在的必要?我們應該如何才能做到這些要求?共同商讨出一套做法來。讓學生對自己的“理想形象”也有一個比較明确的認知,班集體形成共識。我不希望這些東西是在我工作了十年二十年的時候,通過“經驗”獲得的,而是希望能夠通過一套明确的、規範的量化标準,幫助我更好地明确學生的行為規範。如果用逆向設計的表述方式,我們也可以這樣說:第一步:設立行為目标。第二步:設定評估方式。第三步:設計規範流程。08、光有以上内容,對于初次帶班的班主任基本夠了,但是對于成長階段的班主任還不夠。第四步:研究。并不是所有學校的規章制度都是合理的。因此我們還要了解:如果想讓學生獲得最好的發展,學生最需要什麼樣的目标和規範?對于最後一條,我咨詢了一位心理老師,她從她的青少年認知專業角度提出了以下内容:初一初二,應該是“有目标的散養”。注重規則,凝聚力以及正向反饋。這一階段,最好不要強調成績,學生更需要的是體驗、實踐,從中找到樂趣,拓寬興趣,并不斷探求更合理的方法(學習方法、運動方法、做事方法、人際交往的方法……)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控能力還不夠,但他們的整理能力、時間管理能力、目标管理能力,如果訓練得當的話,絕對沒問題。除了管理技巧,學生還能獲得一些情懷類的東西。而到了初三,就可以專注解決升學問題。這個時候,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習慣和方法,從認知發展的角度上講,也能夠完成更難的學業任務。這些内容隻是她的建議,具體的還我們還可以再探究。09、我現在想做一個事情,就是實施我上述列出的三步。尤其是商讨學生在不同場景下的“理想形象”,能不能形成一個體系,這個體系是什麼?《教師的語言力》這本書中列出了一些場景。當然,在中國的國情下,我們還可以依照行為規範再商榷。無論如何,我還是覺得這個東西非常有必要拿出來讨論。形成共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你對此有什麼想法,請務必聯系我。雖然說是讀後感,其實隻是截取了這本書中很簡短的一個小章節,發表了一些自己的淺薄看法。這本書中還有一些精華,大家可以自行發掘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