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獻可表示作者已經仔細研究過該研究領域相關的文獻資料,并産出了新的内容、觀點。如果作者可以批判性的評論先前的文章并區别出自己的新發現與現有累積的知識不同,就能建立權威與可信度。而“質先于量”是在引用文獻時需考慮的關鍵因素。而引用文獻過多或過少,都會隐射作者學術能力和其論文不足的信息。
如果引用數量不足,尤其是大衆比較熟悉的主題,讀者可能會認為作者沒有做好足夠的文獻研究。如果作者沒有下功夫做好研究,讀者會質疑論文是否值得花時間閱讀。讀者會想:論文有什麼創新點和價值? 作者是不是對學術研究不太在行? 此外,讀者也可能認為你有抄襲的可能,因為當引用文獻過少時很可能是因為作者沒有将參考的相關文獻列入引用文獻中。
如果引用數量過多,讀者會想你是否有徹底地分析與研究主題相關的文獻。如果是文獻回顧類型的文章,那引用數量則另當别論。論文需專注于研究主題的調查與發現,讓讀者看到你發現了什麼,以及這個新的發現是否偏離或符合現在學術圈對于你論文主題的理解。
在引用文獻時,你可以“把那些思想精華轉化成自己的語言,用不同的詞彙、結構和語句來表達同樣層次的含義”。但同時,你也要小心不要把參考文獻原作者的意思表達錯了,如果不能準确表達原文意思,還是要引用原句最為妥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