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官話方言

官話方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2 05:30:26

聚焦官話方言内部接觸的力作

——評《蘇魯交界東部地帶方言接觸研究》

作者:王健

古往今來,人口流動、空間毗鄰等因素導緻方言之間的接觸從未間斷。在交接區域,不同類型方言相互影響,往往形成方言的過渡地帶。其中,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都具有一些過渡性特征。深入研究過渡地帶的方言,對進一步認識方言發展演變的深層機理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官話方言(聚焦官話方言内部接觸的力作)1

江蘇北部曾經曆“由吳入官”的方言變化。蘇北地區南與吳方言相接、北與冀魯官話相交、西北與中原官話相鄰,是典型的多方言交界地帶。南部江淮官話與吳方言的接觸研究已産生一批重要成果,如Richard VanNess Simmons、石汝傑、顧黔《江淮官話與吳語邊界的方言地理學研究》(2006),王健《蘇皖區域方言語法比較研究》(2014)等。但是,蘇北北部與魯南的方言接觸研究尚未引起足夠重視。王恩建、唐浩和張學城深入蘇北魯南地區,科學開展方言調查,系統歸納這一區域方言特征,出版《蘇魯交界東部地帶方言接觸研究》一書,填補了該地帶方言研究的空白。該著具有三大特點。

一是注重方言調查,獲取大量第一手語料。李榮先生(1995)曾經指出:“方言研究以調查為主。不調查方言就談不上研究方言。離開調查,方言研究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隻有搜集新的語料,才能打開眼界,提高認識。”三位學者精選21個方言點進行實地調查,曆時三年,采訪發音人百餘人次。在規範調查的基礎上,從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系統整理。語音部分詳細記錄歸納每個方言點的音系,同時提供同音字表,成果具有較高的語料價值。詞彙和語法部分系統描寫了具有代表性的語義和語用現象,并提供了《北風與太陽》《牛郎與織女》和《狼來了》三個長篇語料,具體展現這一區域方言接觸的基本面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詞彙部分,該著将詞表按普通話、蘇北東部方言、魯東南方言分欄對照描寫。例如:被動标記,普通話用“被”,蘇北、魯南都用“叫”;處置标記,普通話用“把”,蘇北、魯南也都用“把”。蘇北魯南接觸地帶的詞彙異同一目了然。

二是注重分類比較,揭示區域特殊方言現象。語音方面,例如贛榆門河鎮(河東)方言裡,鼻輔音[m]、[n]、[ŋ]可以自成音節。其中在老派方言裡[m̩]音節轄字相當多,遇攝、流攝唇音字“母木目模幕畝穆牧慕募暮沐墓牡睦某謀”都讀[m̩]。再如贛榆方言裡,來自古來母的今讀[l],如“路連呂嫩”;來自古日母的今讀[ɭ],如“二兒耳而”。有這種現象的方言點包括班莊鎮歡墩埠村、班東村,塔山鎮官莊村、土城村,黑林鎮黑林村、吳山村等。像邊音聲母的舌尖前音[l]和舌尖後音[ɭ]這種對立現象,在漢語方言中并不多見。語法方面,蘇曉青《東海方言研究》(1997)、唐浩《江蘇省北部方言裡“很”的特殊用法》(2016)、葛平平《 江蘇東海方言與“很”有關的句式及其形成》(2021),都研究了蘇北方言裡“很”的用法。該著指出,在蘇北魯南交接地帶也有此類方言現象。“很”跟在動詞/形容詞後,組成“動/形 很 (名)”格式,表示程度深,例如“時間拖很了”“水熱很了”“他花很錢了”;直接與名詞組合,組成“名 很”或“很 名”格式,表示數量多,例如“河裡魚很了”“河裡很魚了”。這對解釋普通話裡“很 名詞”這一語法現象具有啟發作用。

三是注重區域研究,總結交接地帶方言特征。許井崗《蘇魯毗連地區方言語音研究》(2017)、馮青青《蘇北方言語音研究》(2017)等對蘇北、魯南地區的語音分别做了較為詳盡的研究,但側重點不在方言接觸上。區域性方言語料有描寫技術上的困難,研究難度大于單點方言研究。雖然語音可用單字音進行對應描寫,詞彙能以義類為框架進行描寫,但也常見各方言點此有彼無、此無彼有的現象。各方言點在語法範疇、語法手段等方面并不一緻,使得區域語法特征描寫尤為困難。方言交接地帶研究本質上就是區域方言研究。如果要揭示區域方言特點,必須有相當數量的布點調查,同時盡力在統一的框架下加以描寫。該著在充分考慮布點均衡的基礎上,在一些相對複雜的地帶調查更為深入,這樣更能展現交接地帶方言的“過渡性”。例如,塔山鎮官莊村見組字全讀[k kʰ x],同屬一鎮的土城村洪音讀[k kʰ x],細音讀[tɕ tɕʰ ɕ]。鄰近的班莊鎮歡墩埠村、班東村、夾山村的中古見組字今讀為兩組,一組是[k kʰ x],另一組是[c cʰ ç],過渡性特征顯而易見。

蘇北魯南這一交接區域内有中原官話、冀魯官話和江淮官話三種官話次方言,交界地帶方言接觸頻繁;而曆史上這一地區又是古吳語的北端,有一些吳語的遺留成分,因此是研究方言接觸的理想地帶。交界地帶方言無論在語言、詞彙還是語法方面,都具有多樣性特征。和單一地點的方言研究相比,交界地帶方言研究在記錄整理和歸納分析上難度更大。這也許是不少方言研究者不願意涉及這一領域的重要原因。在這種情況下,王恩建、唐浩和張學城的《蘇魯交界東部地帶方言接觸研究》就顯得更為難能可貴,其學術貢獻應予以肯定。

(作者系常熟理工學院中文系教授)

來源: 光明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