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青藏高原加強生态安全

青藏高原加強生态安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5 02:20:38

青藏高原加強生态安全?【生态觀察】作者:歐陽志雲、鄭華(分别系中國科學院生态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生态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青藏高原加強生态安全?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青藏高原加強生态安全(讓青藏高原成為更好的生态安全屏障)1

青藏高原加強生态安全

【生态觀察】

作者:歐陽志雲、鄭華(分别系中國科學院生态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生态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青藏高原位于中國西南部,被譽為“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具有重要的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碳固定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是我國乃至亞洲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區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域。

為保護青藏高原生态環境,我國實施一系列生态保護修複政策與工程,建設了以三江源國家公園為代表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取得顯著成效。青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統得到較好保護,退化草地逐步恢複,藏羚羊、雪豹、野牦牛等一些特有珍稀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得到明顯增長,極大地增強了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穩定性,提高了人民福祉。但同時,青藏高原的生态保護工作也面臨諸多挑戰。

高原生态系統脆弱等問題凸顯

作為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氣候暖濕化特征明顯。過去50年間,青藏高原氣候變暖超過全球同期平均升溫率的2倍,達到每10年0.3℃至0.4℃,是過去2000年中最溫暖的時段,降水每10年增加2.2%。與此同時,青藏高原放牧超載嚴重。2000年至2015年,青藏高原實際載畜量由1.45億羊單位增至1.58億羊單位,理論載畜量由0.86億羊單位增至0.94億羊單位,實際載畜量是理論載畜量的1.6倍以上,出現超載情況的縣比例達80.93%。盡管自2000年以來,青藏高原生态系統質量和功能有所提升,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面積在減小、程度在降低,生态保護與恢複政策和措施取得明顯成效,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仍面臨以下挑戰:

生态系統脆弱。相關數據顯示,青藏高原高寒幹旱荒漠與稀疏植被占34.9%,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凍融侵蝕嚴重。青藏高原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積達46.00×104平方千米,中度以上沙化土地面積達46.90×104平方千米,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積已有4267平方千米。

野生動物栖息地破碎化加劇。截至2015年,受道路切割影響,青藏高原的森林灌叢、草地、沼澤三類自然栖息地,平均斑塊面積分别減少36.6%、40.1%和67%。此外,在羌塘高原谷地低海拔人類活動密集區等局部地區,生态系統受人類活動影響,出現草地退化情況。

外來物種入侵風險明顯增加。受跨境口岸生物入侵、非理性放生、引種、物流等引入外來物種的影響,青藏高原的本土生物多樣性面臨風險,全球重大外來入侵種如草地貪夜蛾、福壽螺、紅火蟻等已在青藏高原造成巨大危害,且已檢測到紅耳龜、牛蛙等惡性外來種的分布。

氣候持續“暖濕化”的不利影響開始顯現。具體包括:加劇凍土面積萎縮、沼澤濕地面積減少和部分生物栖息地退化。自2000年以來,仍有部分地區的森林、沼澤濕地在減少。

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亟待提升

鑒于青藏高原對國家生态安全保障的重要性,以及青藏高原自然環境與生态系統獨特性,為加強青藏高原生态保護,建設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加快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護法。針對生态安全格局構建、生态保護修複、生态風險防控、協調保護與發展、保障措施與監督機制,以及生态保護的法律責任等方面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讓生态保護修複有法可依,用嚴密的法制促進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設。還應充分考慮青藏高原生态系統脆弱、生态承載力低、對資源利用開發的幹擾高度敏感、恢複難的特征,在保護修複制度與機制設計中堅持保護優先、預防先行、自然恢複為主的方針。

構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格局。以生态系統服務功能重要性與生态敏感性空間格局為基礎,科學規劃重點生态功能區,重點保護三江源、若爾蓋、甘南、祁連山、阿爾金、藏西北羌塘高原、藏東南、可可西裡等重點生态功能區。建設以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土保持、生态系統碳彙等生态功能為主導的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布局建設三江源、祁連山、普達措、青海湖、珠穆朗瑪峰等國家公園群,保護青藏高原森林、草地、濕地等自然生态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根據重點保護動植物物種、自然遺迹、自然景觀與生态服務功能的分布,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農業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和生态功能保護區建設,系統解決長期存在的自然保護地布局不合理、定位不明确、空間重疊、管理多頭的問題。

科學實施青藏高原生态保護修複工程。針對不同類型的生态系統和生态退化問題,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濕則濕、宜荒則荒,科學設計實施生态保護修複對策和措施。對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制定物種保護計劃,重點保護牦牛、雪豹、金絲猴、黑頸鶴和大花紅景天、雪兔子等野生動植物物種,以及大鲵、水獺等珍稀特有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

健全生态風險防控體系。構建氣候變化對青藏高原生态系統、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災害的影響預測體系,完善生态風險報告和預警機制。同時,組織編制适應氣候變化行動規劃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适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同時,加強對外來入侵物種的調查、監測、預警、控制、評估、清除,防範外來入侵物種危害風險。

協調生态保護與生産發展。不合理的畜牧業、種植業是導緻青藏高原生态系統退化的主要人類活動因素,應當在制定生态保護相關法規時,明确規定嚴格保護的範圍,引導并支持區域轉變農牧業生産方式,發展與自然環境條件特點相适應的農牧業。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積極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能源體系,先行先試碳中和。青藏高原的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十分豐富,也可支持科學開發生态與文化旅遊。

完善生态補償制度。以優質生态産品供給量及其經濟價值為基礎,完善縱向生态保護補償制度,讓提供更多、更優質生态産品的地區得到更多生态補償。完善并全面推廣生态公益崗位制度,讓牧民從放牧者轉換為生态守護人。同時,探索建立成本共擔、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橫向生态保護補償機制,推動生态産品供給者與使用者關系明晰的地區建立區域間生态補償機制,讓生态産品使用者付費、供給者受益。

探索建立生态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全面推進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建立生态産品價值實現的政策、金融和市場機制。加快建立覆蓋全區的生态資産與産品監測體系,制定生态産品價值核算制度,推動建立生态産品價值核算結果的應用機制,鼓勵各級政府将生态保護和提供優質産品作為重要工作目标。此外,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探索建立生态産品市場化經營模式,拓展生态産品價值實現路徑,通過保護生态、提供生态産品促進青藏高原綠色發展。

《光明日報》( 2022年05月22日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