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百億估值,今年裁員百人。
近期,界面新聞報道稱,FITURE魔鏡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裁員,涉及人數超過500人。FITURE,作為備受追捧的健身鏡賽道頭部公司,一年前,将一款等身豎屏的健身鏡帶到大衆視野之中,号稱這面鏡子能解決居家健身“開始難”和“堅持難”的痛點。
随後,百度、小米、華為等各家紛紛推出自有品牌的健身鏡,一時間“百鏡大戰”硝煙四起,可誰知,多方交戰最激烈的戰場是在二手交易平台。
号稱能解決居家健身“開始難”和“堅持難”痛點的這面鏡子,作用究竟幾何?/ Mirror官網
一年之後
上演“百鏡大戰”
新周刊此前曾重點分析過FITURE——一家不差錢的公司,成立兩年融資4億美元,估值達到了人民币97億元。
當這款健身産品的商業模式和使用效果均有待驗證的時候,各類玩家紛紛大舉入局。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中國智能健身鏡相關行業企業注冊量194家,較2020年全年增長78家;截至目前,共有857家智能健身鏡相關企業處于存續狀态,近半年内增長116家。
入局玩家大緻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和FITURE一樣的創業公司,靠着強大的資本力量迅速鋪開市場,以Mirror、myShape、YUPP為代表。創立于2016年的美國創業公司Mirror被瑜伽服飾品牌Lululemon以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這筆收購讓外界點燃了對健身鏡賽道的信心。
國内健身鏡品牌一覽。/ 精練GymSquare《2022中國健身行業報告》
第二類玩家是以樂刻、咕咚、小喬體育為代表的在體育行業深耕多年的公司。他們的優勢在于多年積累下的專業健身内容,和更為垂直的種子用戶。
第三類玩家是華為、百度、小米等科技巨頭,他們不想放棄任何一個硬件流量入口的機會。
就此,“百鏡大戰”由此展開。
盡管一年後,健身鏡品牌百花齊放,但抛開産品細節,似乎找不到任何一個品牌的創新之處。
市面上的健身鏡可以用“純鏡子形态 健身課程内容”來概括——硬件鏡子、軟件課程内容、技術AI交互。深圳、東莞這類屏顯元器件高度集中的生産地,早就成為了國産健身鏡硬件供應鍊的主要來源。業内甚至有傳言說,“在深圳有幾十家公司都在做智能健身鏡”。
大多數消費者購入健身産品的心态——“擁有它已經讓我覺得健康多了。”/ 電影截圖
鏡子變多了,價格也降下來了,所提倡的健身概念也逐漸泛化。
FITURE魔鏡剛面世時,産品定價高達8200元。一年後上線的mini版本,售價下降至2799元。
随後推出的健身鏡價格一般控制在2500—5000元内。咕咚發布的FITMORE智能健身鏡标準版,定價3999元;百度上市的“添添M30”,售價2699元;樂刻推出的智能健身鏡LITTA MIRROR,售價2499元。
起初,健身鏡市場對準的是無法按計劃到健身房訓練,且有私教消費需求的精準客群。但最近的幾款産品主推賣點已不再隻聚焦在健身上,百度智能生活事業群總經理景鲲接受采訪時表示,家庭場景中,運動和健身相融合是符合大趨勢構思下的産品思路。為了突出家庭感,百度的健身鏡中增加了雙人體感運動遊戲、多人在線連麥健身等等娛樂功能。
小度添添健身鏡M30内置的運動遊戲。
老牌健身器械商億健推出“億健魔鏡”,也适時地加入了體感遊戲和手勢刷短視頻的功能。與其說這是一款健身産品,倒不如說是一款帶有健身功能的電視機。
沒想到,健身鏡的競争對手不是健身房,而是客廳裡的電視機。
消費者在擔心什麼:
價格、技術和内容
健身鏡集體發售的一年後,本就不火熱的消費端更加雪上加霜。
據健身類自媒體“精練GymSquare”總結,截至今年“6·18”,團操健身房J&J發布的mirror,以及億健魔鏡,在月銷量上均有所減少,樂刻去年發售的LITTA MIRROR已在官方商城下架,咕咚發布的FITMORE目前于主流電商渠道由代理商售賣。
于是乎,“百鏡大戰”逐漸蔓延到二手交易平台上。在閑魚上搜索“健身鏡”,轉售價一般為購入價的5-9折不等,轉手原因大多為“搬家不考慮”“無法堅持”等。成色幾乎是九九新,甚至有的包裝膜還沒來得及撕開。
二手平台上轉賣的健身鏡産品。
一年的市場驗證期後,消費者對其評價無外乎“智商稅”“幻想稅”“資本鼓吹出來的新玩具”等偏負面的質疑聲。
華經産業研究院曾對健身鏡賽道研究分析時曾發現,價格、AI矯正功能以及課程專業性是消費者考慮購買健身鏡的主要因素。
2021年影響購買健身鏡的主要因素結構。/ 華經情報網
據悉,健身鏡的硬件成本約占總成本的57.5%。火熱的“百鏡大戰”,并未帶動廠商對硬件供應鍊的把控力。
現階段的價格下降,隻是廠商單純地退而求其次,選擇了稍低等級的硬件元件。定價在2000元級别的健身鏡産品一般會采用成本更低的1080p的顯示屏幕。
以咕咚旗下的兩款産品為例,3999元的标準版和4999元的3D攝像機版,兩者的主要區别在于是否支持用3D攝像頭來給健身動作進行AI識别、打分、糾正和教學。
咕咚發布的兩款FITMORE智能健身鏡。
在健身鏡廠商的構想中,營收靠的是會員費、高質量的付費課程等優質内容。在早期,如何快速提高市占率才是當前入局玩家的當務之急。投資了FITURE A 輪的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曾對外表示,“一個家庭最多裝一兩面鏡子,當有品牌占領這個空間後,第二名很難再進去”。
現階段選擇稍低等級的硬件元件,或許會造成消費者消費體驗上的欠缺,但從商業布局上來講确實是一步快棋。
另外兩個制約因素是AI捕捉技術和持續長期的内容服務,這兩項服務反過來要求廠商加大對産品研發的投入力度,要想長久支撐起這部分投入還得看C端消費者的消費意願。
回想起那段并不算成功的從業經曆,曾經以VR技術切入居家健身市場的從業者宋陽宇反思說,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始終無法與研發成本同步。“這個行業的需求還不足以支撐内容研發費用,更别提硬件費用”。
線上健身行業一直存在變現難、付費意願低的情況。Keep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說明書中提到,2021年,Keep擁有3436萬名的月均活躍用戶。據悉,該數據相當于同賽道排名2-4名的3家公司綜合。
然而,其中的訂閱會員數并不高。雖逐年增長,2021年訂閱會員數達330萬人,但最高滲透率也不足10%,其帶來的相關營收約為3.8億元,占總營收的33%。
各階段,Keep活躍用戶、訂閱會員變化情況。/招股書
同期,Keep的銷售及營銷開支8.18億元,同比增長70.6%。這相當于,2021年,Keep至少需要花費240多元“買”一位訂閱用戶。
宋陽宇怎麼想都感覺,長期來看自己負擔不起高額的獲取付費用戶的成本,于是開始尋求與B端健身房的合作。
先toB再toC,也是目前健身鏡廠商的轉型方向之一。據悉,目前FITURE已與北京國貿大酒店合作,其健身鏡将被放置于酒店健身房、套房和頂層酒廊三個場景。未來,FITURE還會考慮與月子中心和學校合作。
教育成本
是無法估量的成本
玩家資本“自嗨”,消費者不買賬的發展現狀,也是宋陽宇能預料到的。他向新周刊表示,玩家資本押注的是居家健身的可能性。
一曲《本草綱目》過後,遍地都是“劉畊宏女孩”。在4月最火的時候,劉畊宏直播間的觀看人數一度超過4800萬人。互動量最高的一場直播,可能遠超幾家健身鏡公司的日活總和。
劉畊宏狠狠地火了一陣,這讓越來越多的打工人研究起了如何在家健身。/短視頻賬号:劉畊宏肥油咔咔掉
這也讓外界看到了居家健身賽道的無限潛力。某短視頻平台代運營商曾向新周刊記者分析,劉畊宏所入駐的短視頻平台下一步的競争方向可能就是Keep所在的健身賽道,“平台流量也不是白給的”。
作為國内的在線健身平台的頭部,Keep自身也享受着居家健身帶來的行業紅利。較兩年前,Keep估值翻了一倍,躍升至20億美元。
比起啞鈴、劃船機這類較為熟悉的品類,消費者對“新物種”健身鏡尚存不信任感。這種不信任感往往會導緻廠商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用來教育市場。
最開始,宋陽宇從萬向跑步機開始做起。比起健身鏡,萬向跑步機顯得更不親民。萬向跑步機是目前減少使用VR設備産生暈動的最佳設備。大緻分為兩個部分,一個就是支撐架,負責固定玩家的身體,另一部分是跑步台,負責提供舒适的步行體驗。
左圖為萬向跑步機,右圖為玩家視野。/ UP主:Dannie_e
“發現在市場上并不适用”,因為技術成本、VR概念普及等種種原因,宋陽宇的設計思路改為用一些靈巧的方式撬動消費者的購買欲,改為設計裸眼全息投影項目(無需配戴眼鏡的3D技術)。後來又增加了一些趣味性,他又開始研發多人的大空間定位技術的健身體育項目。
但奈何教育市場成本太大,于是,宋陽宇完全放棄了大衆消費級的VR健身産品。
新消費品類代表着新機遇,同時也面臨用戶教育的難題。
最近,FITURE剛剛被曝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裁員,涉及人數超過500人。裁員範圍主要為國内業務一線員工,此外,還有4位VP(vice president,副總裁)離職。
對此,FITURE方面回應稱,作為一家處于成長期的創業公司,為了更長遠地發展,需要根據戰略靈活調整組織架構,并不存在網傳的大批員工離職的說法。
無論是裁員,還是架構調整,經過一年的市場驗證後,這面鏡子是應該照一照真實的市場需求了。
備注:宋陽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 智能健身鏡“最後一塊拼圖”,是價格? | 智能相對論
[2] 「健身鏡」新物種的一年後|GymSquare
[3] 與酒店進行合作,FITURE健身鏡的B端計劃能否成功?|互聯網日常
[4] 健身鏡“獨角獸”FITURE大規模裁員,已有四位VP離職 |界面新聞
[5] 投資人從沒愛過“劉畊宏” | 東四十條資本
[6] 居家健身熱“帶火”智能健身鏡新品類 | 中國電子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