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生改課文

小學生改課文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16 21:52:40

小學生改課文?原作者:希希陌上行這幾年孩子讀小學,給孩子檢查語文作業和古詩背誦時,發現小學語文教材裡有些常用詞和古詩詞裡的讀音發生了改變常用詞改讀的如“呆闆”原來讀“ái bǎn”,現在改讀“dāi bǎn”,“說服”原來讀“shuì fú”,現在改讀“shuō fú”,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小學生改課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改課文(小學語文教材改音)1

小學生改課文

原作者:希希陌上行

這幾年孩子讀小學,給孩子檢查語文作業和古詩背誦時,發現小學語文教材裡有些常用詞和古詩詞裡的讀音發生了改變。常用詞改讀的如“呆闆”原來讀“ái bǎn”,現在改讀“dāi bǎn”,“說服”原來讀“shuì fú”,現在改讀“shuō fú”。

古詩詞改讀的也有很多,有些為讀起來押韻保留古讀音的,現在都改成了今音。如北朝民歌《敕勒川》“籠蓋四野”中“野”原來讀“yǎ”,現在改讀“yě”;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斜”原來讀“xiá",現在改讀“xié";賀知章《回鄉偶書》”鄉音無改鬓毛衰“中的“衰”原來讀“cuī”,現在改讀“shuāi”等。

在古詩詞中,還有一些常用詞保留特殊讀音是為突出它們的特殊用法,如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原來讀“jì”,現在改為“qí”,相應的“鐵騎”中的“騎”也改讀“qí”。說到這裡,将來恐怕連古文中的“萬乘(shèng)之國”說不定也要改讀為“萬乘(chéng)之國"了。

或者有朋友可能會問:你對小學新版語文教材的改音現象怎麼看?作為一名多年的語言文字工作者(語言教學、普通話測試),我對這些語音改讀現象持贊成意見。

小學新版語文教材裡一些讀音的改讀并非一些專家一拍腦袋就改掉的,這些字詞讀音的改讀依據的是國家語委頒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和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而《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和《新華字典》裡的讀音改讀,主要是為了人們學習和說話的方便。

說實話,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和普通話測試多年,漢語裡的多音字已經給學習者帶來了太多的困擾,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上述改音現象對語句的理解和人們日常的交流并沒有大的幹擾。為了讓人們識記字詞、日常交流更方便,個人非常贊同新版《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和《新華字典》裡的某些改讀,這些改讀現象除了讓知道舊音的人稍微有點别扭之外,其他的沒有任何毛病。

至于古詩詞中為讀起來押韻保留古音和為特殊意義保留古音的,改讀作今音也并無大的不妥,除了讀起來詩句押韻不夠完美以外。何況,給小學生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去講解古今音異、押韻恐怕難于登天。尤其是《敕勒川》中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籠蓋四野”中的“野”為了押韻,強行要求保留“yǎ”古音,那麼後面的“野茫茫”呢?到底是應該順着讀“yǎ”還是按照平常的習慣讀“yě”?如果按平時的習慣讀“野(yě)茫茫”,萬一孩子們問,老師,為什麼同一首詩中“野”一會兒讀“yǎ”,一會兒又讀(yě)?老師該如何解釋?所以,改掉更好,免得把孩子們弄糊塗了。

既然如此,《敕勒川》“風吹草低見牛羊”中的“見”可改讀為“jiàn”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風吹草低見牛羊”中的“見”讀作“xiàn”與為了讀起來押韻和為特殊意義保留古音不同,後兩者讀音發生改變,詞句的意義并不會發生大的改變。而“風吹草低見牛羊”中的“見”改讀為“jiàn”之後,詩句的句意會發生改變。“風吹草低見牛羊”中的“見”為“現”的古字,在古詩文的傳承中,或者是為了保留古文字,讓古文看起來更古樸典雅,人們并沒有将“風吹草低見牛羊”中的“見”從文字上改為“現”,而隻是保留了“見”的“xiàn”古音。在古代漢語中“見”讀作“xiàn”和“jiàn”雖一音之差,但是意義卻大有不同,“jiàn”是指看見(主動),而“xiàn”則是指被看見,讓看見。根據”見“的古音,“風吹草低見牛羊”應該翻譯為風把草吹得低低的,讓草叢中的牛羊被看見了。如果改為“jiàn”,詩句的意思就會發生改變,可翻譯為風把草吹得低低的,人們看見了草叢中的牛羊。不過,無論是哪種讀音,哪種翻譯,似乎看起來并無大的區别,并沒有影響文意。

但是,如果依此類推,将古文的這類“見”的讀音都改為“jiàn”,有些古文就很難讀得通了。比如《論語·陽貨》中的“陽貨欲見孔子”句。《論語·陽貨》中有這麼一段: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在這段話中,有兩個“見”,第一個“見”應該讀為“xiàn”,意思是讓拜見,第二個“見”讀“jiàn”,意思是拜見。按照這個讀音及意思來翻譯,這段話的意思是:陽貨想讓孔子拜見他,孔子不願意去拜見他,陽貨就送給孔子一隻小豬(逼迫孔子為了回禮不得不去拜見他)。有一天,孔子打聽到他不在家,就趕緊去他家拜謝,結果在路上碰到了陽貨。這段話記載了春秋時期有關孔子的一個典故:陽貨是季氏(魯國權臣)的家臣,把持着季氏和魯國的大權,但是陽貨在魯國名聲很不好聽,大家都不服他。孔子在魯國的威望非常高,陽貨想借與孔子結交來擡高自己的聲望,于是想讓孔子來拜見自己,可是孔子看不上聲名狼藉的陽貨,不願意去拜見陽貨,因為和陽貨結交會損害自己的名聲。陽貨也是個損人,他想了一個招兒,他知道孔子是一個非常講究禮節的人,就送給孔子一隻小豬。在中國古代,小豬算是非常貴重的禮物了。按照禮節,孔子必須到陽貨家裡去親自拜謝陽貨。但是孔子也很機智,打聽到陽貨有一天不在家,專門挑着那個日子去陽貨家裡拜謝陽貨,一則全了禮節,二則也可以向世人宣告:你看,我沒有和陽貨那個腌臜東西交談,我和他不熟。可是,陽貨也很雞賊,聽到這件事情以後,急忙從外面趕回來,幹脆就在大街上堵住孔子,當着大家的面和孔子“親熱”地交談起來,好讓世人看到他和孔子的交情有多深厚,狠狠地黑了孔子一把。後來孔子周遊列國時被匡人圍攻,就是因為匡人聽說孔子和陽貨關系很好。但是,如果把“陽貨欲見孔子”中的“見”也改為“jiàn”,就成了“陽貨想要拜見孔子”,如果和後文聯系在一起,不僅句意說不通,連陽貨誘逼孔子去拜見他的這個典故都會被改得面目全非。

因此可以得知,“風吹草低見牛羊”中“見”不可改讀“jiàn”。在異讀音改讀統讀音、古音改讀今音的過程中,有一個原則必須把握,那就是:改讀是為了讓人們(學生)更方便地識記、運用這些詞語,閱讀古文,如果改變讀音會改變這些詞語的意思,甚至在古文理解上造成歧誤,這種改讀可以休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