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志野燒,前幾天看見有些茶友在嫌棄我醜,非常委屈,為此今天想和大家好好聊聊關于我以及我的祖先—志野燒的故事。希望看完後,大家能對我們志野燒家族有所改觀。之前已經介紹過一期,沒看過的茶友們,也可以看志野燒:傳承與發展,離不開創新!
(來張萌萌哒自拍─=≡Σ((( つ•̀ω•́)つ)
草屋前系名馬,陋室裡設名器在先介紹我之前,不得不提的,我的故鄉— 日本,說來神奇,現在的日本茶道在日本人的美學思維裡認為不完整的形式和有缺陷都更能表達精神境界,能真實地呈現自然之美。
(千利休時期的茶室,圖片來源網絡 )
千利休的創舉,引發上流階層的效仿,更樹立了一代日本茶道之風,而後日本茶道漸以真實來呈現自然淳樸之美,展現日本茶道“佗”、“寂”的美感意境。
于是,茶陶藝師們将材料本質的胎底及自然裸燒落灰的面貌,直接真實的呈現在人們面前。從造型到釉彩,直接感受茶道中不完美之美,于是我們志野燒應時而生。
志野燒的工藝特色
說到燒制,其實特點在于坯體上施以石釉,經長時間的高溫慢火燒制,從而引出微量的鐵質,于白色釉面上引出自然高雅且多層次的淡紅色調子,又因其高矽酸比融熔不全,使釉肌表面呈現柚子般的柔軟肌理,特别具有日本濃厚的地方燒色彩。
志野燒的志野名如何由來
說起我們名字的由來,據說是一個叫志野宗信(亦是志野香道流始祖)的茶人喜好之故,而特别委托古濑戶窯、椿窯燒制而來(《志野燒由來書》,1785)
“言傳文明大永年中,志野宗信氏,酷愛茶道,時責令加藤宗右衛門春永,在濑戶椿窯燒造茶器,稱志野燒。”
《志野燒由來書》
另有一說法,是因為施以長石釉的志野茶陶器有如淡雪一般,是日本最早的白色茶陶器,而“白的”與“志野”在日語發音相同。
雖說,我們志野燒的出現一開始是為滿足日本人追求白色陶瓷器的欲望,但有别于白瓷完美無暇的形象哦,我們釉厚薄不一,釉面上分布許多的火山口一般的小洞,且挂釉厚薄不一,畫面豐富,更符合了日本草庵道“佗”、“寂”的不完美性的美感意境。
所謂“佗”“寂”
在向日本人請教茶道文化“美”的概念時,一般的都會得到佗(わび)、寂(さび)的答複,實際上,佗(わび)指去除了多餘的裝飾和技巧,隻留下枯淡之味。寂(さび)指古韻趣味的事物。所以其美學支撐下的 “侘寂”外表看似粗糙,内部非常精美。本源和日本的茶道文化中講求和、敬、清、寂一緻。
日本的美是暗示性的、寄情的。從茶室空間的配置和構成到茶陶的不規則,破裂(冰裂)、歪曲的造型,都能感受到其中包涵的自然的、簡素,靜寂的美感。
說了這麼多,大家對我是不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了呢?雖然我有點醜,但是我很耐看哦!
喜歡我的快把我帶肥家吧!
喜歡的茶友可以後台私信或者評論留言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