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0.6℃/100m),分布的植被類型也會發生變化。山地垂直地帶性的植被分布,主要有4個規律:
①基帶。山麓地區分布的植被(基帶),與當地的植被分布一緻;
②山腳-山頂。從山腳至山頂,氣溫越來越低(熱量條件越來越差),植被越來越稀疏;
③迎風坡、陽坡。迎風坡和陽坡的光照、水汽更加充足,因此同樣的海拔時,植被比背風坡和陰坡更加茂盛;
④自然帶的個數:同一座山脈,緯度越低,相對海拔越高,自然帶越豐富(個數越多)。

圖1 山地的垂直地帶性(乞力馬紮羅山)
下圖為珠穆朗瑪峰南坡、北坡垂直自然帶譜示意圖。讀圖回答13~14題。

13、與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帶更豐富,原因是南坡( )
A. 相對高度大,緯度低
B. 坡向朝南,溫度高
C. 坡度大,緯度低
D. 海拔高,降水多
14、與北坡相比,南坡雪線(永久冰雪帶的下限)較低,原因是南坡( )
A. 迎風坡,降水豐富
B. 陽坡,光照充足
C. 坡度大,積雪下滑
D. 緯度低,溫度高
答案:A、A
精講精析:(1)分析南坡自然帶豐富的原因。①緯度越低、相對高度越大,則自然帶的數量越多;②珠穆朗瑪峰位于北半球,即南坡更靠近赤道,緯度更低;③從圖中可以看出,南坡的相對高度更大,因此南坡緯度低 相對高度大,自然帶更豐富,選項A正确。
(2)分析南坡雪線較低的原因。①影響雪線的主要因素有溫度、降水、地形等。溫度越低、降水越充足、地形坡度越小,雪線的高度越低;②圖中南坡為西南季風的迎風坡(水汽來自印度洋),降水很豐富,因此雪線較低,選項A正确;③其他影響因素中,南坡為陽坡(光照充足),緯度較低(氣溫較高),并且地形更陡峭,這都會導緻南坡雪線升高,而不是降低,因此選項BCD錯誤。
本節例題的難度适中,解題思路為:①從緯度、相對高度方面,分析南坡自然帶更豐富的原因;②從地形、降水、氣溫等方面,分析南坡雪線較低的原因(降水是主導因素)。
雪線,指的是在高緯高山地區,常年積雪帶的下限(年降雪量=年消融量)。雪線的高度,主要有三個影響因素:
①溫度:溫度越低,越容易積雪結冰,因此雪線越低。
②降水:降水越多,積雪越多,因此雪線越低。
③地形:地形平坦的地區,積雪容易堆積和保留,因此雪線較低;地形陡峭的地區,積雪容易滑落,因此雪線較高。

圖2 雪線示意圖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