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貝母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的鱗莖。原産于浙江象山,現主産于浙江鄞縣。此外,江蘇、安徽、湖南、江西等地亦産。初夏植株枯萎時采挖,洗淨,擦去外皮,拌以煅過的貝殼粉,吸去漿汁,切厚片或打成碎塊。
浙貝母出自《藥材學》《神農本草經逢原》: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種大而苦者僅能解毒。并去心用。凡肺經藥皆當去心,不獨貝母也。《百草鏡》:浙貝出象山,俗呼象貝母。皮糙微苦,獨顆無瓣,頂圓心斜。入藥選圓白而小者佳。貝母在《綱目》以前的曆代文獻,并未明确分立川貝、浙貝、土貝專條,至明《本草正》始于貝母條後,别立上貝母一條,所指即系本品。清《百草鏡》始有浙貝之名。但據以前各家所述産地、形态,實已包括本品在内。如宋《本草圖經》并有越州貝母的附圖。參見川貝母、土貝母條。
臨床應用
1.風熱、痰熱咳嗽。
浙貝母功似川貝母而偏苦洩,長于清化熱痰,降洩肺氣。多用于治風熱咳嗽及痰熱郁肺之咳嗽,前者常配桑葉、牛蒡子同用,後者多配瓜蒌、知母等。
2.瘰疬,瘿瘤,乳癰瘡毒,肺癰。
浙貝母苦洩清解熱毒,化痰散結消癰,治痰火瘰疬結核,可配玄參、牡蛎等,如消瘰丸(《醫學心悟》);治瘿瘤,配海藻、昆布;治瘡毒乳癰,多配連翹、蒲公英等,内服外用均可;治肺癰咳吐膿血,常配魚腥草,蘆根、桃仁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
【鑒别用藥】《本草綱目》以前曆代本草,皆統稱貝母。至明《本草彙言》始有本品以“川者為妙”之說,清《軒岐救正論》才正式有浙貝母之名。川、浙二貝之功,基本相同,但前者以甘味為主,性偏于潤,肺熱燥咳,虛勞咳嗽用之為宜;後者以苦味為主,性偏于洩,風熱犯肺或痰熱郁肺之咳嗽用之為宜。至于清熱散結之功,川、浙二貝共有,但以浙貝為勝。
平台推薦最受歡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感冒發燒怎麼辦?實用退燒妙招免費送啦!
腳臭怎麼辦?中醫教你如何擺脫腳臭困擾
本平台為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官方今日頭條号,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獲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内容,或可關注“雲南中醫”微信号(yunnanzhongyi)。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