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被釘紮破後長了個肉瘤?臨床上常見尖銳器物刺傷未引起重視,有人連截肢的機會都沒有,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腳被釘紮破後長了個肉瘤?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臨床上常見尖銳器物刺傷未引起重視,有人連截肢的機會都沒有
泉州網7月18日訊 (記者 陳小芬 通訊員 王豔卿 黃玲豔)人們在生活中,難免會出現擦傷、刺傷等情況。有市民以為小傷口無大礙,未做任何處理,結果引發更重的傷情。前段時間,60多歲的李先生因足部被鐵釘刺傷,自行擠出血水後未加注意,結果不久出現足部腫脹、傷口破潰,軟組織壞死,不得不截掉半個腳掌。
指導醫生
泉州市正骨醫院外科醫療學科帶頭人 周泉騰
泉州市正骨醫院外科護理學科帶頭人 劉明玲
足部被鐵釘刺傷 糖尿病患者半掌截肢
一個多月前,63歲的李先生右腳不慎被鐵釘刺傷。眼見傷口不大,僅流了一點血,李先生自行擠出血水後就沒多在意。結果沒幾天,李先生的右腳出現紅腫、疼得行走困難,就到當地一診所看病。每次吃藥打針消炎後腳的傷情好轉,但很快又開始反複。
“他到我們醫院後,右足腫脹、第三趾發黑、破潰處流出灰褐色的腥臭味膿液。”泉州市正骨醫院外科護理學科帶頭人劉明玲說,李先生的右足底部可見約0.5厘米×0.5厘米的小傷口,正是這樣的小傷口釀成了“大災禍”。經檢查,李先生的右足發生軟組織感染、壞死性筋膜炎,最後不得不進行右足半掌截趾手術。
劉明玲坦言,經檢查,患者李先生合并有糖尿病,但他沒有控制血糖,也沒有注意控制飲食。在當地就診時也沒有注意對糖尿病進行一并防治和控血糖,單純抗炎沒有局部清創是釀成大禍的原因。按醫囑3天左右更換一次敷料即可。
小傷口處理不當 易引發嚴重後果
“其實這在臨床上很常見,截趾屬于情況比較好的一種。”劉明玲說,作為外科醫務人員,自己經常看到處理不當的傷口,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和不必要的損失,有時甚至威脅生命。有人連截肢的機會都沒有,還會引起敗血症等更嚴重危及生命的病情。
劉明玲說,尖銳器物刺傷會将細菌帶入體深部,容易發展為深度膿腫、壞死筋膜炎、破傷風。若沒有進行及時合理的處置,甚至會發展為敗血症。因此市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應加強防護,遇到紮傷、刺傷、擦傷時,不要大意,一旦發現異常情況,一定要及時到正規專科醫生處進行治療,以免出現不良後果。
處理急性傷口 謹防五大誤區
外科醫療學科帶頭人周泉騰告訴記者,很多人家裡有藥箱,以為小小的擦傷、切割傷,完全可以在家裡自己解決,或者去藥店買一點藥自己塗,或者聽信偏方,把泥土、菜葉、香爐灰、大米抓一把就往傷口上敷,以為這樣就能好。臨床上,他們經常遇到患者在處理急性傷口的五大誤區。
誤區1:任何小傷口都能用創可貼。其實創可貼隻适用于創傷較為表淺,傷口齊整、幹淨,出血不多又不需要縫合的小傷口。一般而言,如果隻是輕微的表皮擦傷,隻要塗碘酒或酒精消毒,就能預防感染。
誤區2:将牙膏、香灰抹在傷口上。相信“土方法”隻會刺激傷口,妨礙清創和增加創面污染的機會,對傷口的愈合非常不利。
誤區3:不包紮,讓傷口自然風幹,才能更快愈合。其實,幹燥情況下,傷口容易結硬痂,導緻新生的表皮細胞難以移動,傷口反而愈合遲緩,因此應适當保持傷口濕潤。
誤區4:多塗藥水,消毒徹底。紫藥水、碘酒等急救藥品雖具有消毒用途,但會降低促進傷口愈合的白細胞活性,導緻傷口愈合慢。一般情況下,使用0.9%的生理鹽水清洗傷口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誤區5:每天換藥能好得快些。如果天天換,反而會破壞剛剛長好的組織,加重瘢痕的形成。其實,隻要保持傷口清潔,不需要每天換藥,可按醫囑3天左右更換一次敷料即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