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文言文總結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文言文總結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16 01:52:12

七年級(上)

第1篇 詠 雪

南朝·劉義慶

知識梳理

重點字詞句歸納

1. 重點實詞

(1)謝太傅寒雪日内集 集:

(2)俄而雪驟 俄而:

驟:

(3)公欣然曰 欣然: 【F】

(4)撒鹽空中差可拟 差:

拟:

(5)未若柳絮因風起 未若:

因:

2. 重點虛詞

與兒女講論文義

3. 重點句子翻譯

(1)白雪紛紛何所似?

(2)撒鹽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風起。

第2篇 陳太丘與友期行

南朝·劉義慶

知識梳理

重點字詞句歸納

1. 重點實詞

(1)陳太丘與友期行 期:

(2)過中不至 至: 【F】

(3)太丘舍去 舍:

去:

(4)門外戲 戲: 【F】

(5)待君久不至 待: 【F】

(6)相委而去 委:

(7)友人慚 慚: 【F】

(8)下車引之 引:

(9)元方入門不顧 顧:

2. 重點虛詞

(1)去後乃至

(2)相委而去

(3)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3. 重點句子翻譯

(1)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

(2)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3)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第3篇 《論語》十二章(2011課标)

考情搜索: 2014年與《孔子世家贊》對比考查。

課文原文

教參譯文(加粗字詞為教材課下注釋)

教參段層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了,然後按時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惱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嗎?”

第一章:第一句講學習的方法;第二句講學習的樂趣;第三句講為人的态度,屬于個人修養範圍。

曾(zēng)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進行自我檢查:替人謀劃事情是不是竭盡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信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過了呢?”

第二章:強調加強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養。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yú)矩。” (《為政》)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就能有所成就,說話辦事都有把握,四十歲,心裡不再感到迷惑,五十歲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歲時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七十歲時能順從意願,不越過法度。”

第三章:其一生進德修業的發展過程。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為政》)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就可以做老師了。”

第四章:講學習方法,強調溫習的過程中,關鍵在于知新。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ɡ),思而不學則殆(dài)。” (《為政》)

孔子說:“隻是讀書卻不認真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适從,隻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疑惑。”

第五章: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認為二者要結合起來。

子曰:“賢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

孔子說:“顔回的品質多麼高尚啊!一竹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裡,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種困苦,顔回卻不改變他自有的快樂。多麼高尚啊,顔回!”

第六章:高度贊揚了顔回安貧樂道的高貴品質,讀起來情真意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雍也》)

孔子說:“懂得某種學問和事業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研究這種學問和事業為快樂的人。”

第七章:講學習态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談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ɡōnɡ)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 (《述而》)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着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浮雲一樣。”

第八章:講個人修養——不可不擇手段地追求“富貴”,甯願貧賤而堅守“義”。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選取他們的優點而學習,如果也有他們的缺點就加以改正。”

第九章:講學習的态度,善于發現别人身上的缺點和優點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學習的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晝夜。”

(《子罕》)

孔子在河邊感歎道:“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

第十章:對時光流逝的慨歎。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改變其主帥,平民百姓的志向卻是不能改變的。”

第十一章:講人要有志氣、品格,在任何時刻,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改變自己的心志,應該堅定信念,堅守氣節。

子夏曰:“博學而笃(dǔ)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張》)

子夏說:“廣泛學習且能志向堅定,懇切地發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十二章:講求仁的途徑。博學而志向堅定,好問而多想當前的事情,仁德也就在其中了。

【中心概括】本文通過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學習方法(第一章1句、第四、五章)、學習态度(第七、九章)、道德修養(第一章3句、第二、三、六、八、十一、十二章)等方面給人以啟示,教育我們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做人。

知識梳理

一、重點字詞句歸納

1. 通假字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 詞類活用

(1)名詞用作狀語

學而時習之

原意為:時間,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

(2)名詞用作動詞

飯疏食,飲水

原意為:每天定時吃的食物,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動詞用作名詞

傳不習乎

原意為:傳授,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

(4)形容詞用作名詞

溫故而知新

原意為:舊的,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

原意為:新的,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

(5)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原意為:快樂,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

3. 一詞多義

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________【F】

溫故而知新

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_______________【F】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_______________

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_______________【F】

不亦樂乎 _______________【F】

樂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F】

4. 重點實詞

(1)人不知而不愠2014 愠: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日:______________

省:______________

(3)為人謀而不忠乎 忠:______________

(4)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___

(5)三十而立 立:______________

(6)四十而不惑 惑:______________

(7)七十而從心所欲 從:______________

(8)不逾矩 逾:______________

矩:______________

(9)學而不思則罔 罔:______________

(10)思而不學則殆 殆:______________

(11)人不堪其憂 堪:______________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______________

(13)曲肱而枕之 肱:______________

(14)子在川上曰 川:______________

(15)逝者如斯夫 逝:______________

斯:______________

(16)匹夫不可奪志也 匹夫:____________

(17)博學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__

(18)仁在其中矣 仁:______________

5. 重點虛詞

學而時習之 ______________

溫故而知新2015D ______________

學而不思則罔 ______________

為人謀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_

可以為師矣 ______________

(3)于我如浮雲 ____________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_

(5)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______________

6. 重點句子翻譯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博學而笃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二、文意理解與探究

1. 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樣的交友原則和态度?

2. 《論語》在論述“學”與“思”的關系時,為何不先說“思而不學則殆”,而是先說“學而不思則罔”?說說你的理解。

《論語》是兩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學習它,有怎樣的意義?

金題演練

(人物、内容相關)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2分)

有頃,孔子歎息,顧謂曾子曰:“參,汝可語明王之道與?”曾子曰:“非敢以為足也,請因所聞而學焉。”

子曰:“居,吾語汝!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雖有國之良馬,不以其道服①乘之,不可以道裡。雖有博地衆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緻霸王。是故,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然後可以守;三至行,然後可以征。明王之道,其守也,則必折沖②千裡之外;其征也,則必還師衽席③之上。故曰内修七教而上不勞,外行三至而财不費。此之謂明王之道也。”

(節選自《孔子家語·王言解》)

【注釋】①服:用,使用。②折沖:擊敗敵人,戰勝敵人。③衽(rèn)席:借指太平安居的生活。

1. 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含義。(4分)

(1)汝可語明王之道與 ( )

(2)請因所聞而學焉 ( )

(3)不以其道服乘之 ( )

(4)則必還師衽席之上 ( )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2分) ( )

A. 雖有國之良馬 故雖有名馬

B. 不以其道治之 何以戰

C. 明王之道 何陋之有

D. 外行三至而财不費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 請将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

4. 試着分析選文中“内修七教,外行三至”的好處。(2分)

虛詞随文小練

編者按:依據陝西中考說明規定的14個虛詞,典型課文後設置“虛詞随文小練”欄目,随文小結,一練一得。

【用法歸納】乎(11年1考:2015)

《〈論語〉十二章》一課中“乎”字用法極為典型,共出現了6處,請完成下表。

【自主歸納】同學們,除了《〈論語〉十二章》,你還能從其他課文中找到更多虛詞“乎”的義項和例句嗎?請完成下表。

第4篇 誡子書

三國·諸葛亮

全國視野:2018全國考情—對比:邵陽。

課文原文

教參譯文(加粗字詞為教材課下注釋)

教參段層

夫(fú)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yín)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複何及!

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屏除雜念和幹擾,甯靜專一來修養身心,以節儉來培養品德。除了内心恬淡,不慕名利以外沒有什麼可以拿來明确志向,除了屏除雜念和幹擾,甯靜專一以外沒有什麼可以拿來達到遠大目标。∥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于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不定下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年紀随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歲月而消失,最終年老志衰,沒有用處,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隻能悲哀地坐守着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又怎麼來得及!

第1層:提出修身養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養德的具體途徑;

第2層:明确“靜”與“明志”“成才”的關系;

第3層:殷殷叮咛:應惜時勤學、為社會所用。

【中心概括】文章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德要從淡泊甯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講明了修身養德的途徑和方法,立志與學習的關系,甯靜淡泊的重要,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全文體現出諸葛亮對兒子的細微關懷。

【寫作特色】文章概括做人治學的經驗,着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文章短小精悍,言簡意赅,文字清新雅緻,不飾雕琢,說理平易近人。

知識梳理

重點字詞句歸納

1. 重點實詞

(1)靜以修身 靜: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無以明志 淡泊:____________

明:_____________

(3)非甯靜無以緻遠 緻:______________

(4)非學無以廣才 廣才:____________

(5)淫慢則不能勵精 淫:______________

慢:______________

勵:______________

(6)險躁則不能治性 險:______________

(7)年與時馳 馳:______________

(8)意與日去 意:______________

(9)遂成枯落 枯落:____________

2. 重點虛詞

靜以修身 以:______________

3. 重點句子翻譯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

(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4)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第5篇 狼

清·蒲松齡

知識梳理

重點字詞句歸納

1. 詞類活用

(1)名詞用作動詞

一狼洞其中

原意為:洞穴,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詞用作狀語

①其一犬坐于前

原意為:狗,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後也

原意為:隧道,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詞多義

止有剩骨 ______________

一狼得骨止 ______________ 【F】

意暇甚 ______________

意将隧入以攻其後也 ______________【F】

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

狼不敢前 ______________【F】

恐前後受其敵 ______________

蓋以誘敵 ______________【F】

3. 重點實詞

(1)綴行甚遠 綴:________________

(2)一狼仍從 從:________________

(3)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并:________________

驅:________________

如故:______________

(4)屠大窘 窘:________________

(5)顧野有麥場 顧:________________

(6)場主積薪其中 薪:________________

(7)苫蔽成丘 苫蔽:______________

(8)弛擔持刀 弛:________________

(9)眈眈相向 眈眈:______________

(10)少時 少時:______________

(11)一狼徑去 徑:________________

(12)目似瞑 瞑:________________

(13)意暇甚 暇:________________

(14)屠暴起 暴:________________

(15)又數刀斃之 斃:________________【F】

(16)乃悟前狼假寐 寐:________________

(17)狼亦黠矣 黠:________________

(18)而頃刻兩斃 頃刻:______________

(19)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變詐:______________

幾何:_______________

4. 重點虛詞

(1)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

(3)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

又數刀斃之 __________________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

久之,目似瞑 __________________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

以刀劈狼首 __________________

意将隧入以攻其後也 __________________

5. 重點句子翻譯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3)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第6篇 穿井得一人

《呂氏春秋》

課文原文

教參譯文(加粗字詞為教材課下注釋)

教參段層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gài)汲(jí),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宋國有一戶姓丁的人家,家裡沒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澆田,經常要有一個人在外面(專門做這件事)。等到家裡挖了一口井之後,告訴别人說:“我家挖井得到了一個人。”∥有人聽說了這件事,并傳播開來說;“丁家挖井挖到了一個人。”居住在國都中的人都在講述這件事,使宋國的國君知道這件事。∥宋國國君派人向丁家詢問,丁家回答:“(家裡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一個人的勞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個人。”尋到的消息如此,還不如不知道。

第1層:開端:宋國姓丁的人家因為到外面打水,常要占一個勞動力。後來自家打了井,就告訴别人“穿井得一人”。

第2層:發展:别人并未懂這話,就把丁氏的話傳開了,直傳到國君那裡。

第3層:結局:丁氏告訴國君使者自己的話的真正意思。

【寓意】對于傳聞,要以審慎的态度進行分析、甄别,不要輕易相信傳聞,也不要輕易傳播未經證實的傳聞。

知識梳理

重點字詞句歸納

1. 詞類活用

動詞的使動用法

聞之于宋君

原意為:知道、聽說,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

2. 重點實詞

(1)穿井得一人 穿:______________

(2)家無井而出溉汲 溉:______________

汲:_____________

(3)及其家穿井 及:______________

(4)國人道之 道:______________

(5)丁氏對曰 對:______________

(6)得一人之使 使:______________

3. 重點虛詞

宋之丁氏 ______________

有聞而傳之者 ______________

國人道之 ______________

求聞之若此 ______________

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______________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

4. 重點句子翻譯

(1)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第7篇 杞人憂天

《列子》

課文原文

教參譯文(加粗字詞為教材課下注釋)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wú)所寄,廢寝食者。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崩塌地會陷落,自己無處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

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擔心而擔心,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聚積的氣體罷了,沒有一個地方沒有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裡活動,為什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隻使墜,亦不能有所中(zhòng)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chú)步跐(c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shì)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那個人說:“天如果真的是聚積的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氣聚積的東西中那些能發光的,即使掉下來,也不會有什麼傷害。”

那個人又說:“地陷下去怎麼辦?”

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聚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方的虛空之處,沒有一個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麼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

那個杞國人消除了疑慮,非常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消除了疑慮,非常高興。

【寓意】諷刺那種害怕不可能發生的災禍、徒然自擾的庸人。當然也應該看到,對一種事物認識不足、了解不夠,難免會産生畏懼心理。也有人認為其中傳達出強烈的憂患意識。

知識梳理

重點字詞句歸納

1. 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異義

身亡所寄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死,死去的

3. 重點實詞

(1)因往曉之 曉:________________

(2)若屈伸呼吸 若:________________

(3)終日在天中行止 行止:______________

(4)奈何憂崩墜乎 奈何:______________

(5)隻使墜 隻使:______________

(6)亦不能有所中傷 中傷:______________

(7)充塞四虛 四虛:______________

(8)若躇步跐蹈 躇步跐蹈:__________

4. 重點虛詞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 ______________

因往曉之 ______________

5. 重點句子翻譯

(1)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

(2)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參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 古詩文閱讀

專題一 文言文閱讀

統編教材文言文分冊梳理訓練

七年級(上)

第1篇 詠 雪

知識梳理

1. (1)聚集 (2)不久,一會兒 急 (3)高興的樣子 (4)大體 相比 (5)不如,不及 趁、乘

2. 介詞,跟、同

3. (1)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

(2)跟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

(3)不如比作柳絮乘風滿天飛舞。

第2篇 陳太丘與友期行

知識梳理

1. (1)約定 (2)來 (3)舍棄 離開 (4)嬉戲,玩耍 (5)等待 (6)舍棄 (7)感到慚愧

(8)拉,牽拉 (9)回頭看

2. (1)副詞,才 (2)表承接,就或不譯 (3)連詞,就

3. (1)正午已過,不見那友人來,太丘丢下(他)而離開,太丘走後,友人才到。

(2)(您)正午時分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着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3)友人感到慚愧,便從車裡下來拉元方。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第3篇 《論語》十二章

知識梳理

一、1. 說 悅 愉快

2. (1)按時 (2)吃 (3)老師傳授的知識 (4)學過的知識 新的理解和體會 (5)以……為快樂

3. (1)了解 得到 知道 覺得 認識,識得 (2)快樂 樂趣

4. (1)生氣,惱怒 (2)每天 自我檢查、反省 (3)竭盡自己的心力 (4)誠信 (5)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6)迷惑,疑惑 (7)順從 (8)越過 法度 (9)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适從

(10)疑惑 (11)能忍受 (12)喜愛,愛好 (13)胳膊 (14)河流 (15)往、離去 代詞,這,指河水 (16)指平民中的男子,這裡泛指平民百姓 (17)堅定 (18)仁德

5. (1)連詞,表承接,然後 連詞,表承接,就 連詞,表轉折,卻,但是 (2)介詞,替 動詞,當,做 (3)介詞,對,對于 (4)代詞,它,這裡指學問和事業。一說,指仁德 (5)代詞,……的人

6. (1)學習了,然後按時溫習,不是很愉快嗎?

(2)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惱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嗎?

(3)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就可以做老師了。

(4)懂得某種學問和事業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研究這種學問和事業為快樂的人。

(5)一國軍隊,可以改變其主帥,平民百姓的志向卻是不能改變的。

(6)廣泛學習且能志向堅定,懇切地發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二、1. 原則:選擇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态度:視交友為樂事。

2. “學”是“思”的先決條件,先學後思符合認知規律。

素養提升設問

首先,《論語》中包含着許多超越特定時代的内容,例如本課所選的各章,對我們的學習、成長有重要意義。其次,《論語》在兩千多年的中國曆史上長期占據重要的位置,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閱讀《論語》,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傳統。

金題演練

1. (4分)(1)你(汝心之固) (2)見聞,知識(卒獲有所聞) (3)正确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4)返回,回去(還于舊都)

2. (2分)A 【解析】A項中的兩個“雖”都是連詞,譯為“即使”。B項中的兩個“以”都是連詞,前者譯為“按照”;後者譯為“憑借”。C項中的兩個“之”,前者是結構助詞,譯為“的”;後者作賓語前置的标志,不譯。D項中的兩個“而”都是連詞,前者表承接,譯為“就”;後者表并列,譯為“和、且”。故選A項。

3. (4分)所以沒有德行,道義不能被尊崇,沒有道義,德行也無法發揚光大。

4. (2分)在内實行七教,國君就不會因政事而煩勞,對外實行三至,就不至于勞民傷财。

【參考譯文】過了一會兒,孔子歎息了一聲,回頭對曾參說:“曾參啊,可以對你談論古代明君治國之道吧?”曾參回答說:“我不敢認為自己有了足夠的知識(能聽懂您談治國的道理),請求通過聽您的見聞(知識)來學習。”

孔子說:“(你)坐下來,我講給你聽!所謂道,是用來彰明德行的。德,是用來尊崇道義的。所

以沒有德行,道義不能被尊崇,沒有道義,德行也無法發揚光大。即使有一國之内最好的馬,如果不能按照正确方法來使用騎乘,它就不可能在道路上奔跑。(一個國家)即使有廣闊的土地和衆多的百姓,(如果國君)不按照正确方法來治理,也不可能成為成就王業的霸主。因此,古代聖明的國君在内實行七教,對外實行三至。七教修成,就可以守衛國家;三至實行,就可以征伐外敵。聖明國君的治國之道,守衛國家,一定能擊敗千裡之外的敵人;對外征伐,也一定能得勝回朝,(為百姓創造)太平安居的生活。因此說,在内實行七教,國君就不會因政事而煩勞,對外實行三至,就不至于勞民傷财。這就是所說的古代明君的治國之道。”

第4篇 誡子書

知識梳理

1. (1)屏除雜念和幹擾,甯靜專一 (2)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确、堅定 (3)達到 (4)增長才幹

(5)放縱 懈怠 振奮 (6)輕薄 (7)疾行,指迅速逝去 (8)意志 (9)凋落,衰殘。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

2. 連詞,表目的,來

3. (1)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屏除雜念和幹擾,甯靜專一來修養身心,以節儉來培養品德。

(2)除了内心恬淡,不慕名利以外沒有什麼可以拿來明确志向,除了屏除雜念和幹擾,甯靜專一以外沒有什麼可以拿來達到遠大目标。

(3)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

(4)年紀随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歲月而消失。

第5篇 狼

知識梳理

1. (1)挖洞 (2)①像狗似的 ②從通道

2. (1)僅,隻 停止,停下 (2)這裡指神情、态度 動詞,想要 (3)前面 動詞,上前 (4)攻擊 名詞,敵方

3. (1)連接、緊跟 (2)跟從 (3)一起 追随、追趕 跟原來一樣 (4)處境困迫,為難 (5)看,視

(6)柴草 (7)覆蓋、遮蓋 (8)解除,卸下 (9)注視的樣子 (10)一會兒 (11)徑直 (12)閉上眼睛 (13)從容、悠閑 (14)突然 (15)殺死 (16)睡覺 (17)狡猾 (18)一會兒 (19)巧變詭詐 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4. (1)連詞,表轉折,但,可是 (2)代詞,兩隻狼中的另一隻狼 (3)介詞,在 (4)代詞,相當于“它” 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音節助詞,無實義 結構助詞,的 (5)介詞,用 連詞,表目的,來

5. (1)兩隻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戶。

(2)一會兒,一隻狼徑直離開,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隻狼都被殺死,禽獸的詭詐手段能有多少啊?

第6篇 穿井得一人

知識梳理

1. 使……知道

2. (1)挖掘、開鑿 (2)澆灌、灌溉 從井裡取水 (3)待,等到 (4)講述 (5)應答,回答 (6)使喚,指勞力

3. (1)助詞,補足音節,無實義 代詞,指丁氏說的話 代詞,指“穿井得一人”這件事 定語後置的标志 (2)介詞,向 介詞,在

4. (1)居住在國都中的人都在講述這件事,使宋國的國君知道這件事。

(2)得到一個人的勞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個人。

第7篇 杞人憂天

知識梳理

1. 舍 釋 解除、消除

2. 無,沒有

3. (1)告知,開導 (2)你 (3)行動,活動 (4)為何,為什麼 (5)縱使,即使 (6)傷害 (7)四方

(8)這四個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4. 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 代詞,指他

5. (1)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擔心而擔心,就去開導他。

(2)那個杞國人消除了疑慮,非常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消除了疑慮,非常高興。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文言文總結(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知識點複習題及答案)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