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常見顔面部畸形主要包括血管瘤、唇腭裂(兔唇、面裂)、颌骨畸形(龅牙、地包天)等,當寶寶出現這些情況時,通常在4、5歲以後,容易在很多人面前會産生自卑感,甚至抑郁,對後天性格的形成非常不利。
造成這些顔面部疾病的因素很多,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以及胚胎時期孕婦的創傷、病毒感染以及内分泌的影響。
聰媽邀請了颌面外科楊學财主任來講講這些疾病的防治注意事項。
第
1
類
-唇腭裂-
唇腭裂包括:
● 顱面裂 cranio-facial cleft
● 常見唇裂、腭裂
● 面橫裂、正中裂
● 面斜裂
唇腭裂多跟哪些因素關系比較大?
遺傳: 多基因遺傳性疾病
營養:VitA、 VitB2、葉酸、泛酸缺乏
感染和損傷:風疹、不全流産、藥物堕胎
内分泌:生理精神損傷、腎上腺皮質激素升高引起畸形
藥物:氨甲碟呤、苯妥英鈉、抗組織胺藥、反應停
物理:放射線、微波
煙酒:孕婦大量吸煙、酗酒
------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 12周前的孕期保健
準媽媽該如何預防?
● 避免頻繁接觸放射線和微波
● 戒煙、禁酒
● 盡量避免病毒感染
● 優生宣教
● 補充營養
● 避免過度緊張和激動
● 避免過度勞累和外傷
唇腭裂的治療
唇腭裂一般在嬰幼兒時期通過外科手術修複,越早治療對後期的語音恢複效果越好,唇裂治療的最佳時間在3-6個月,腭裂的最佳治療治療時間為8-18個月。
第
2
類
-血管瘤-
血管瘤(hemangioma)是嬰幼兒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40%~60%發生于頭頸部。該腫瘤雖然具有自行消退的特點,但少數腫瘤由于生長迅速或位于重要的器官,壓迫周圍組織,可引起嚴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礙,甚至威脅生命,必須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
血管瘤的症狀:
最初表現為毛細血管擴張,迅即變為紅斑并高出皮膚,似楊梅狀,随嬰兒第一生長發育期,約在4周後快速生長,形成面部畸形,影響功能,如閉眼、張口等。在第二生長發育期,4~5個月時,快速生長。
發病原因:
目前嬰幼兒血管瘤的發病原因不明,有研究表明,妊娠期應用黃體酮或接受絨毛膜穿刺、妊娠期高血壓及嬰兒出生時低體重可能與血管瘤的形成有關。
血管瘤治療:
目前,治療血管瘤的方法主要有等待觀察、藥物治療、激光治療和手術治療等,除少數情況(如眼睑和頭皮巨大血管瘤)外,目前不主張将手術治療作為血管瘤的首選治療。冷凍治療深度難以掌握,效果不确切,并有可能出現瘢痕或色素沉着或脫失,因此,現已很少用于面頸部血管瘤的治療。放射性核素如90 锶貼敷治療早期皮膚淺表血管瘤效果良好, 但有引起皮膚萎縮、攣縮、色素沉着、色素缺失或脫發等并發症。激素治療敏感, 血管瘤增殖期:動态觀察
在口腔、顔面等重要部位、危及生命或重要器官功能者,應積極治療
血管瘤有較高的自然消退率。 一般認為,5 歲以内的自然消退率為 50%~60%,7 歲以内為 75%,9 歲以内達 90%。 血管瘤消退後,約 10%~20%的病例有殘留皮膚改變,常見的是局部皮膚色素沉着或減退、毛細血管擴張,極少數病例可有皮膚松弛、瘢痕或萎縮、皮膚皺折或凹陷等。
第
3
類
-牙颌面畸形-
牙颌面畸形主要系指因颌骨發育異常引起的颌骨體積、形态以及上下颌骨之間及其與顱颌面其他骨骼之間的關系異常和随之伴發的牙合關系及口颌系統功能異常與顔面形态異常。
發病病因
颌骨發育畸形是個體生長發育過程中逐漸顯現的一類病變,通常是由先天性的因素或後天性的原因.或者由二者聯合影響所緻。
先天性的因素中,可由基因遺傳或胎兒發育期的母體内環境影響,如母體妊娠期營養不良、内分泌紊亂、損傷或感染性疾病,均可影響牙颌系統的正常發育而導緻畸形。
在後天因素中,從嬰兒到少年的生長發育階段,任何引起牙颌系統發育障礙的因素,如代謝障礙與内分泌功能失調、感染、損傷、營養不良、局部血供障礙以及不良習慣等均可導緻牙颌面畸形的發生。
嬰幼兒時期對牙颌面畸形的預防
● 盡量做到母乳喂養,隻能人工喂養的孩子,家長盡量矯正孩子的的吃奶姿勢,即側卧喝奶,家長抱着孩子喂奶,應呈45度角。
● 家長要經常留意寶寶的口腔牙齒的變化,及時發現和糾正寶寶吐舌頭、咬手指、咬嘴唇等不良習慣。
● 發現寶寶有打鼾、扁桃體炎等鼻咽科疾病一定要盡早就醫,這些疾病最易導緻寶寶地包天、牙齒不齊等症狀。
牙颌面畸形的治療:
由于牙颌面畸形患者的外科治療.需按畸形情況和治療要求,切開并移動牙—骨複合體,重建正常的牙颌面結構的三維空間關系和功能,并獲得滿意的顔面美容效果。因此對治療方案、牙合關系的調整,骨切開的部位,骨塊的移動方向、距離以及手術方案的選擇,均應于術前有精确的考慮和設計,并對選定方案的預計治療效果,作出術前預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