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缺乏安全感最明顯的三點

缺乏安全感最明顯的三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08:23:32

缺乏安全感最明顯的三點(缺乏安全感的自救指南)1

我們的行為都含有複雜的動機,但是,我卻感到了模模糊糊的不安。

為什麼我對未來隻有模糊的不安呢?

——芥川龍之介

安全感作為重要的心理學概念,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大衆的關注。

在有關安全感的諸多描述中,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用“模糊的不安”傳神地描繪出缺乏安全感的心理體驗。

安全感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心理需要?如何建立自己的安全感呢?

缺乏安全感最明顯的三點(缺乏安全感的自救指南)2

01 什麼是安全感?

安全感作為心理學概念,最早見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

弗洛伊德假定:當個體受到的刺激超出了其自身控制界限時,個體會産生焦慮,也就是不安全感。

最早對安全感進行明确界定的是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其定義為:安全感是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

我國學者叢中、安莉娟在國外研究基礎上提出:安全感是個體對可能出現的身心危險的預感以及在應對相關情境時的有力/無力感,主要表現為确定感和可控感。

一些關于安全感的讨論會用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安全需要”替代安全感。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者是有區别的:

安全感定義中的“有力/無力感”、“确定感和可控感”,都有一個“感”字,這意味着安全感描述的是個體的主觀體驗;

而馬斯洛理論中的安全需要,是指個體需要穩定、安全、受到保護、有秩序、能免除恐懼和焦慮等,其中既有客觀現實的安全,比如,遠離暴力、戰争,也有主觀體驗的安全。

02 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1. 控制

缺乏安全感的人對“可控感”要求較高,表現為在關系中的控制欲較強,需要通過對交往過程的“全控”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情境示例:

◍ 我會想要了解伴侶的一舉一動,對伴侶與其他人的交往比較敏感,希望他/她把更多的時間和注意力放在我身上。

◍ 伴侶忙碌時,我會極度沒有安全感,盤問他/她、纏着他/她,要求他/她把注意力放到我身上,當他/她被纏煩了時我又會特别恐慌,害怕他/她不要我了。

缺乏安全感最明顯的三點(缺乏安全感的自救指南)3

2. 焦慮

缺乏安全感的人需要較強的“确定感”,表現為需要對安全狀态反複确認,通過頻繁地确認抵禦不安感,當不能實時或及時确認時會因擔憂、不安而焦慮。

情境示例:

◍ 從小缺少安全感的我長大後變得很容易焦慮,總擔心父母年紀大了會出什麼事。

◍ 打電話為什麼不接?為什麼不回信息?一天要打四五通電話确認父母沒事,極度焦慮,沒有一絲安全感。

3. 依賴

缺少安全感的人會因其自身的“無力感”而需要依賴他人。

情境示例:

◍ 感覺自己不值得被人愛,沒安全感,十分依賴别人。

◍ 伴侶覺得我太粘人,但我确實喜歡把安全感建立在伴侶身上,隻要和他/她在一起我的心就是安定的,分開就不行了,就會亂想,很痛苦。

4. 回避

缺少安全感的人因擔心“被抛棄”而拒絕進入一段關系,表現為人際交往中的回避。

缺乏安全感最明顯的三點(缺乏安全感的自救指南)4

情境示例:

◍ 我不敢和異性進一步接觸,擔心對方了解我後會不喜歡、嫌棄我。

◍ 害怕那種靠近而又失去的感覺,我甯可不開始也不想失去,覺得自己特别沒有安全感。

03 安全感的影響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影響個體安全感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人格特質、依戀模式、成長環境是被學界公認的幾個主要影響因素。

1. 人格特質

安全感與人格特質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對于天生具有敏感特質的人,不安、憂慮或許是其生命背景音的主旋律,具有這類特質的人容易缺乏安全感;

對于具有完美主義人格特質的人,做事力求盡善盡美,追求沒有缺點和瑕疵,相關研究顯示,完美主義與安全感負相關,即越是追求完美的人其安全感越低。

2. 依戀關系

依戀關系對安全感的影響,最早見于英國精神病學家 John Bowlby提出的依戀理論(1969)。

依戀,指嬰兒與最初的養育者(一般為母親)間建立的特殊情感關系,孩子的安全感跟依戀關系密切相關。

後人的研究證實了Bowlby的理論,具有安全依戀關系的孩子在面臨沖突情境時,其安全感受到的威脅更低。

個體在童年期形成的依戀關系,會影響其成年後人際關系中的行為模式。

缺乏安全感最明顯的三點(缺乏安全感的自救指南)5

依戀關系中個體間的重要差異在于依戀的安全型或不安全型。

安全型依戀,是指兒童與母親在一起時能舒心地玩耍,并不總是依附母親,當母親離去時,會表現出苦惱,當母親回來,會立即尋求與母親的接觸,并很快平靜下來并繼續玩遊戲。

不安全型依戀,是指兒童對母親的離去表示反抗或是冷漠,當母親回來時,表現出憤怒或是躲避。

3. 成長環境

成長環境是個體安全感的重要影響因素。

有關心理研究表明,在民主型家庭養育方式下成長的個體,其安全感顯著高于被拒絕、忽視和嚴苛對待的個體。

04 如何建立安全感?

安全感是個體的一種主觀感受和體驗,與個體所處環境具有關聯性。同時,安全感更大程度上是個體的内在心理狀态,具有不受外界環境影響的穩定性。

安全感水平不同的人對來自外界的刺激的行為反應不同。

安全感應該由個體的内部生發、自我滋養,支持個體在應對外界紛繁複雜的變化時,維持自身心理狀态穩定、主觀體驗良好。

安全感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建立安全感呢?

1. 學會選擇并負責

加拿大心理學家威廉·布列茨認為,安全感是人在自然奮鬥中主宰行動并對行為後果負責的過程。

可見,做出自己的選擇,完成目标并對選擇的結果負責,可以使個體獲得掌控感進而促進個體内在安全感的構建。

2. 完善人格,建立獨立安全感

建立完善的人格被視為“自我成長”的終極目标。

缺乏安全感最明顯的三點(缺乏安全感的自救指南)6

擁有完善的人格,意味着對“自我”有穩定的确定感,可以抵禦因外界環境、評價發生變化時産生的焦慮和不安感;

擁有完善的人格是建立獨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礎,“獨立”意味着個體的安全感由其内部産生,不依賴外界環境或他人,具有穩定性和恒常性。

3. 培養生存技能,建立現實基礎

安全感的建立需要一定的現實基礎,一般情況下,朝不保夕、風餐露宿、居無定所的生存狀态很難會感受到安全。

培養基本的生存技能,是建立安全感的現實基礎。

雖然安全感核心在“感”,是一種主觀體驗,但是客觀世界依舊是主觀體驗的基礎,為自己營造穩定、安全、有秩序的生存環境,有助于安全感的建立。

4. 嘗試小“冒險”,體驗“幸存”

缺乏安全感的人在人際關系中常因收不到及時的回應,擔憂關系的崩壞,表現出回避、退縮,甚至是離開關系。

訓練耐受一定水平的焦慮,嘗試小的“冒險”,體驗“幸存”有助于建立安全感。

比如,當對方沒有及時回應時,嘗試讓耐受焦慮,試着相信對方雖然沒有及時回應,但依舊是在意、關注你的,當耐受過焦慮後,感受到對方的回應、關心,知道關系依舊是良好的,體驗到“幸存”。

經曆這一過程,可以修正“想象災難——感到焦慮——回避逃跑”這一典型的缺乏安全感的行為模式,建立新的、安全的行為模式,實現安全感的重建。

5. 尋求幫助

安全感的建立是系統而複雜的過程,可以通過他人的協助完成。

比如,通過與心智健全、人格穩定的伴侶、朋友互動,在穩定、良好的關系中修複或重建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最明顯的三點(缺乏安全感的自救指南)7

在親友的幫助下無法完成或依舊有困難時,可以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

安全感是從恐懼和焦慮中擺脫出來的信心,是由内而外的強大,是從内在生發出來的自由的翅膀!

願你的安全感猶如心中開出的花朵,輕盈美麗、閑适自在。

參考文獻

————————

司徒穎如. 大學生親子三角關系對友誼質量的影響:自我分化和安全感的中介作用. 碩士論文. 哈爾濱師範大學, 2019.

李彩娜,孫穎 等. 安全依戀對人際信任的影響:依戀焦慮的調節效應. 心理學報 2016(8):989-1001.

趙瑞. 大學生完美主義與安全感的相關研究. 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3(10):22-24.

洪豔麗. 安全感的研究概述. 大江周刊·論壇,2011(12):112-113.

侯立元. 初中生安全感與生活事件的關系探究. 碩士論文. 華東師範大學,2010.

安莉娟,叢中. 安全感研究述評.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3(12):698-699.

Ojha,H. & Singh,R.R. Child rearing attitudes as related to insecurity and dependence

Proneness. Psychological Studies,1988(33),75-79.

[美]亞伯拉罕·馬斯洛. 人類動機理論. 1943.

缺乏安全感最明顯的三點(缺乏安全感的自救指南)8

點擊名片,查詢關于韓洋咨詢師的内容:

缺乏安全感最明顯的三點(缺乏安全感的自救指南)9

點擊心理體檢,了解自己當下的情緒和心理狀态:

缺乏安全感最明顯的三點(缺乏安全感的自救指南)10

圖片來源:Elke

責編:yy,ying

▽ 你缺乏安全感嗎?

「心理體檢」服務也許能幫到你

點擊了解一下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