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感覺腎被掏空了

感覺腎被掏空了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30 00:23:08

感覺腎被掏空了?今年3月10日,是第17個世界腎髒日(World Kidney Day),今年的主題是“人人關注腎髒健康——吾愛吾腎、知識強腎”目前,我國的慢性腎髒病患者的人數超過一億,慢性腎髒病呈現出典型“三高”“三低”特點,即發病率高、伴發的心血管病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全社會對慢性腎髒病的知曉率低、防治率低、伴發心血管病的知曉率低更為嚴峻的是,如果不能盡早發現、及時防治,慢性腎髒病将逐步發展為尿毒症,必須依賴費用高昂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者腎移植才能得以長期生存,給國家和個人造成沉重的社會和經濟負擔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腎病學科主任喻曉東做客《健康桂林》,她将在本期為我們講解慢性腎髒病的防治知識,幫助大家知識強腎,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感覺腎被掏空了?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感覺腎被掏空了(感覺身體被掏空)1

感覺腎被掏空了

今年3月10日,是第17個世界腎髒日(World Kidney Day),今年的主題是“人人關注腎髒健康——吾愛吾腎、知識強腎”。目前,我國的慢性腎髒病患者的人數超過一億,慢性腎髒病呈現出典型“三高”“三低”特點,即發病率高、伴發的心血管病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全社會對慢性腎髒病的知曉率低、防治率低、伴發心血管病的知曉率低。更為嚴峻的是,如果不能盡早發現、及時防治,慢性腎髒病将逐步發展為尿毒症,必須依賴費用高昂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者腎移植才能得以長期生存,給國家和個人造成沉重的社會和經濟負擔。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腎病學科主任喻曉東做客《健康桂林》,她将在本期為我們講解慢性腎髒病的防治知識,幫助大家知識強腎。

  小小腎髒有多神奇?

  腎髒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每個人都有一對形似蠶豆的腎髒,位于腰部脊柱兩旁,前面蓋有腹膜,後面有強壯的腰部肌肉。身體健康的成年男性,每個腎髒重量為100~140克,女性略輕,大小相當于本人握起的拳頭大小。

  我們的腎髒具有強大的代償功能,即使一個腎也足夠維持一個人的腎髒排洩和分泌功能。身體有兩個腎髒,增加了儲備和安全,相當于身體有了雙重的保險。總的來說,健康時兩個腎髒可發揮百分之百的作用;由于受傷或疾病隻剩下一個腎髒的時候,可代償維持生命。

  喻曉東介紹,腎髒像一部強大的超自動化機器,在我們的身體中主要承擔了三個功能。

  第一個就是“淨化機”功能。數以百萬計的腎小球在腎髒表面組成了過濾網,當血液流經腎髒時,除細胞和大分子蛋白外的大部分血漿成分通過腎小球(過濾網)濾入腎小囊形成原尿,在流經不同節段腎小管的過程中通過尿液的濃縮和稀釋,最終形成終尿,彙人腎盂,經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随着尿液排出體外的,還有機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産生的多種廢物,包括以尿素氮、肌酐、尿酸等為代表的代謝廢物和毒性物質。

  腎髒是個天然的“篩子”,在正常情況下,腎髒不停地過濾血液,把有用的東西留在血液中,代謝的廢物排到尿中。在腎髒,原尿中的水和其他有用物質,如葡萄糖、蛋白質、氨基酸、鈉離子、鉀離子、碳酸氫鈉等在流經不同節段腎小管時,以不同的比例被重吸收。腎髒就是通過腎小球的過濾及腎小管的重吸收、濃縮與稀釋達到淨化血液、維持機體水、電解質及酸堿的平衡,維持機體内環境的穩定。

  此外,腎髒還是一個“生産工廠”,發揮着内分泌功能,例如分泌腎素、前列腺素、激肽來調節血壓;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促進骨髓造血;活化維生素D3,促進鈣吸收,調節鈣磷代謝。另外,腎髒是許多内分泌激素降解的場所,如胰島素、胃腸激素等,當腎功能不全時,這些激素降解明顯延長,從而引起代謝紊亂;腎髒是腎外激素的靶器官,如甲狀旁腺素、降鈣素等可影響及調節腎髒功能。

  由此可見,腎髒就是以過濾、回收、排洩、制造激素的形式保證了機體内環境的穩定,維持生命的質量。

  警惕!每10人中就有一位腎病患者

  慢性腎髒病(CKD)在我國的患病率高達10.8%,每10人中就有1人患腎髒病,并有年輕化趨勢。根據2011年全國專業資料統計報告顯示,其主要病因是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

  目前廣泛應用的慢性腎髒病定義是美國腎髒病基金會在《腎髒疾病生存質量臨床實踐指南》提出的:腎小球濾過率(GFR)低于60mL/min/1.73m2持續超過3個月,或出現腎髒損傷的标志持續超過3個月,其中腎髒損傷的标志包括:腎髒有病理改變,或血尿、蛋白尿、血肌酐等水平的升高,或影像學檢查有腎髒形态、大小的變化等。

  慢性腎髒病的特點是呈進展性的,但在早期甚或中期患者都沒有明顯症狀,有些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腎髒病,或知道自己腎髒有問題,因沒什麼症狀拒絕遵醫囑就醫,等有明顯症狀再來就診,可能已進入尿毒症,必須依賴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者腎移植才能得以長期生存。

  鑒此,自2006年起,由國際腎髒病學會和國際腎髒基金聯盟聯合倡議,将每年3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四定為世界腎髒日,其目的在于提高人們對慢性腎髒疾病及與其相關的心血管疾病的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認識;讓人們認識到早期檢測和預防慢性腎病是目前全球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必須警惕的是,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慢性病可能引起腎髒病,而腎髒損害又可以引發高血壓、心血管等全身多系統疾病。在血壓長期偏高或血糖長期偏高,血脂過高的情況下,會導緻腎髒的血管發生硬化、狹窄甚至堵塞,不能過濾血液,也就是腎小球的濾過率下降,那麼腎髒排出體内毒素減少,毒素在體内不斷堆積,腎髒功能逐漸衰竭,最終可能導緻尿毒症的發生。腎髒病早期就出現高血壓,後期出現心髒擴大、心功能不全、心包炎、心律失常、加速動脈硬化及血管鈣化。

  此外,平時應用的很多藥物都能引起腎功能減退,甚至發展為終末期腎功能衰竭。如索米痛、吲哚美辛、對乙酰氨基酚等非甾體消炎藥,長期大劑量應用,會導緻慢性腎功能衰竭;頭孢噻吩、阿昔洛韋、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類或抗病毒類藥物,會導緻急性腎功能衰竭;抗胃酸藥物,如西咪替丁、奧美拉唑等,長期應用可導緻慢性腎髒疾病;蛇毒、生魚膽、蜂毒等動物類,會導緻急性腎功能衰竭;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如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等,可導緻急性或慢性腎髒損害。

  老年人發生腎髒疾病的風險增加。喻曉東解釋,在35—40歲以後,腎功能(腎小球濾過率GFR)每年下降約1mL/min/1.73m2,随着年齡的增長,伴随疾病也在增多,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冠心病等,造成一定的腎損傷;而且老年人用藥種類多、複雜,也可能對腎髒造成傷害。  

  此外,以下人群會增加得尿毒症的危險,如家族中有腎髒疾病患者的人(如多囊腎)、做過泌尿系統手術的人、反複泌尿系統感染的人、腎結石,體外碎石的人、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人(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幹燥綜合征)、長期熬夜、喝碳酸飲料的人。

  由此可見,腎髒受到損害的機會是多方面的,病因複雜,而且是在不知不覺中悄悄進行的。專家提示,廣大讀者甚至包括非腎内科的醫務工作者,對腎髒疾病的認識依然很匮乏,許多慢性病患者可能潛在性地已經存在不同程度的腎損傷,但由于腎髒代償功能很強,患者在早期覺察不到自己已患有腎病,一旦發病,即腎功能喪失超過50%,往往已為時過晚,失去早期幹預機會,已經從可逆性轉為不可逆性腎功能損害,出現腎衰竭等悲劇,這樣的例子其實屢見不鮮。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對腎髒進行保護和檢查,最忌諱病急亂投醫、到處找偏方、相信各種神藥,或是漠不關心、數年不複查。

  積極預防,遠離腎病

  當出現以下這些症狀時,說明腎髒這台“機器”的功能出現了故障。

  腎不好,首先在尿液上有所體現,當尿像啤酒泡沫一樣,且經久不散,有可能是尿液中蛋白質含量增多;當尿顔色出現變化,尿色像濃茶或洗肉水時,就是血尿的信号;正常人一般一天排出1500~2500毫升尿,起夜0~1次,尿量過多或過少,起夜次數增多都是異常的,需要進一步檢查。

  眼睑、面部等部位出現浮腫是腎髒疾病寫在臉上的預警信号,繼而會發展到肢體、軀幹等部位。腎功能衰竭時,廢物在皮膚沉積,會導緻嚴重的皮膚瘙癢。

  當多餘體液積壓在肺部或貧血,都會導緻氣短,同時缺乏力量且感受非常疲憊,有可能是腎髒疾病引起。

  高血壓是腎髒疾病常見的表現,但患者往往會到心血管專科就診,當出現高血壓時,尤其是年輕人,應該排除腎髒疾病的可能。

  腎髒病發展到終末期,會影響胃腸道功能,引起厭食、惡心、嘔吐等症狀。

  預防腎髒疾病,我們首先要管住嘴,邁開腿。少吃鹽,過量的鹽會使血液中的鈉離子含量過高,增加腎髒負擔,影響腎髒功能;多喝水,每天喝充分的水能促進排尿,這不僅能排除身體内的代謝廢物,避免腎髒結石,還對尿道有沖刷自淨作用,但不要養成憋尿的習慣,俗話說“流水不腐”,憋尿時細菌大量繁殖,易引起尿路感染,甚至影響腎髒功能;不要用飲料代替喝水,應該飲用幹淨的水,飲料的高熱量、添加劑、咖啡因都對腎髒不利;另外避免熬夜,适當運動,控制體重,也會減少患慢性腎病的概率。

  在使用消炎藥、抗生素等藥物治療疾病時,一定要謹遵醫囑,不要亂用藥或不合理用藥,也不要亂使用江湖遊醫或來曆不明的非正規機構所開出來的中草藥物。

  喻曉東提示,不論是健康人群還是有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病史的人群,都應該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體檢。腎髒常見的檢查有尿常規、尿微量蛋白、腎功能、B超等,其中尿常規是最基本最簡單的篩查手段,而且價格便宜,大多數腎髒疾病都可以從尿常規檢查發現出來,而具體結果判斷則以專業醫生意見為準。

  專家提醒,腎髒病發病率高,症狀不明顯,一旦進入尿毒症,危害非常大,所以每年進行健康體檢,早防早治最重要。慢性腎炎、高血壓、糖尿病、老年人及藥物等是尿毒症的危險因素,需警惕;若出現尿液異常、水腫、腰痛等症狀,應及時到腎内科就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