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治國必治邊。我國陸地邊境線長2.2萬公裡,從北部邊疆的林海草原到西南邊陲的高山峽谷,從東部的白山黑水到西部的喀喇昆侖。邊疆不僅是确保國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是展示國家實力和形象的窗口。現在,我國的邊疆是怎樣的面貌?邊疆百姓的生活如何?邊疆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呢?6月18日起,中央主要媒體對9個邊疆地區逐一開展行進式采訪報道。讓我們跟随記者的鏡頭一起走進“大美邊疆”。
6月18日起,中央主要媒體對遼甯、吉林、黑龍江、内蒙古、甘肅、新疆、西藏、雲南、廣西等9個省、自治區的邊疆地區逐一開展采訪報道,帶領大家欣賞祖國的邊疆之美,感受邊疆地區的滄桑巨變。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黃泰岩說:“邊疆在中國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是經濟發展的重點,是生态的富集區,也是社會安全穩定的重鎮,隻有邊疆地區現代化了,中國才能現代化。”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大型融媒體報道《大美邊疆行》,綜合運用多種表現形式,帶領觀衆及網友走進邊疆地區。一組組鏡頭不僅展現出今日中國的江山壯麗,更聚焦了邊疆地區在加快區域發展中的生動實踐。
黃泰岩說:“我們黨和國家一直非常關注邊疆地區建設,牽挂着邊疆,多次到邊疆視察考察,到工廠、到農村、到農戶,邊疆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彩雲之南,獨龍江鄉地處高山峽谷中,與緬甸毗鄰,坐守着祖國邊疆。在這裡生活的獨龍族是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少數民族,曾深受封閉、貧困之苦,在全國大家庭的鼎力支持下,2018年,獨龍族率先“一步跨千年”,成為我國第一個整族脫貧的少數民族。此次《大美邊疆行》的直播團隊專門來到這裡。
如今的獨龍江鄉,不僅曾經的溜索改橋,天塹變通途,還通了5G信号。養蜂、養雞、種草果、農家樂,家家有産業、戶戶能增收,2021年,獨龍族群衆人均純收入達到1.5萬元。
不僅日子越過越好,路子也越走越寬。“靠邊吃邊”,昔日的一個個邊陲小城如今也正在成為開放開發的最前沿窗口。
“打開門就是越南、走兩步就進東盟”,是廣西崇左市獨特的區位優勢。把獨特的區域優勢更好轉化為發展優勢,在這個思路引領下,當地對外貿易蓬勃發展。崇左是廣西邊境口岸最多的城市,這幾年,這裡口岸經濟迸發出了很強的活力,像憑祥口岸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陸路水果進出口口岸。
發揮“邊”的優勢,做足“邊”的文章,崇左大力推進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口岸通關模式,提高口岸通關效率。不滿足于做“過客”,依托“口岸”聚焦加工業、物流業、電商等産業,這裡正不斷推動“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乃至“産業經濟”轉型升級。
中國憑祥東盟水果小鎮抓住機會,加快“口岸 ”建設,将進口水果進行就地深加工,衆多企業的入駐,也為當地邊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和穩定的收入來源。
針對邊境地區資源優勢各不相同的特點,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大美邊疆行》的鏡頭下,遼甯丹東寬甸古樓子鄉的特色種植、新疆伊犁河谷的花海經濟、甘肅肅北的新能源産業等等,一一展現,邊疆各地富民産業蓬勃發展,各族群衆的增收緻富渠道不斷拓寬。
黃泰岩說:“發展速度快是邊疆地區這些年當中一個突出的特色,年均增長超過全國平均增長速度,人均GDP也超過了全國平均增長速度,标志着邊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過去大不一樣了。”
不僅産業興,生态也更美。《大美邊疆行》中,滿眼的綠水青山,宛如行在畫卷裡。在邊疆地區,綠色發展,生态優先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長白山山脈是我國東北地區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松花江、鴨綠江和圖們江的發源地。2015年7月,在考察吉林時指出,要大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設,要“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态環境更美好”。在生态優先發展理念的指引下,近年來,吉林持續推進天然林保護等十大重大生态工程。
持續向好的生态讓長白林海成為衆多野生動物栖息的樂園。《大美邊疆行》的紀實拍攝中,對生态條件要求極高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在這裡自在的生活,鴨媽媽帶着破殼24小時後的幼鴨跳出巢穴,進入溪流。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曾一度在我國幾乎滅絕的東北虎、東北豹近年來紛紛回家,并且數量逐年增長。如今,已經有3000多種野生動植物生活在長白林海,這裡也被稱為“物種基因庫”。
千裡邊境線上,各族邊民在這裡生活,家連着國,國護着家,大家共同守護和建設大美邊疆。這些護邊、守邊、建設邊疆的邊疆人,也成為報道的主角。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在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的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牧民卓嘎、央宗兩姐妹和父親桑傑曲巴幾十年來在邊境線上放牧、巡邏的方式守護數千平方公裡的國土的故事曾經感動過無數人,《大美邊疆行》報道團隊也聚焦了他們的故事。
2017年10月,在給兩個姐妹的回信當中,希望她們能夠繼續傳承愛國守邊的精神,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這些年,玉麥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近年來,當地實施以“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主題的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紅色邊境遊。妹妹央宗的兒子索朗頓珠作為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2017年畢業後,也選擇回到家鄉,現在成了村裡的第一書記。
用自己的雙手建設幸福家園,在好政策和大家的努力下,曾經閉塞的邊境鄉如今成為人均年收入近4萬元的邊境小康鄉,曾經的“三人鄉”也已經發展成67戶240人,其中有40多名90後的年輕人。
不僅僅是電視節目,一段段動人的守邊經曆,一個個令人振奮的奮鬥故事,新時代邊疆人的所思所想也通過電波向外傳遞。
除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精彩視頻、音頻節目,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也紛紛推出專題專欄,一篇篇特寫、一張張圖片、一組組報道都生動反映出邊疆地區經濟蓬勃發展、生态持續向好,百姓生活顯著改善的新篇章。
這一路的采訪,既讓我們感受祖國的山河如畫,風物宜人,也讓我們看到了新時代邊疆地區生機勃發、欣欣向榮的發展局面。今天的邊疆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闆在加快補齊,生産生活條件和生态環境在不斷改善,特色産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對外開放水平也在穩步提高。邊疆最大的特點就在“邊”字,不僅要穩邊、安邊、固邊,還要興邊。我們不僅要把邊疆守護好,還要把邊疆建設好,做足“邊”的文章,把生态優勢、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變成發展優勢,讓邊疆更美,邊民更富,邊防更固。
來源: 央視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