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農村春耕備耕渠道

農村春耕備耕渠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18:25:37

農村春耕備耕渠道?■衆志成城 同舟共濟 堅決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 特别報道,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農村春耕備耕渠道?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農村春耕備耕渠道(助農春耕記)1

農村春耕備耕渠道

■衆志成城 同舟共濟 堅決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 特别報道

2月15日,由于早上小麥地裡會下露水,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苌淑敏一家早早吃完飯,用電動車載着簍和肥料來到麥地裡。

苌淑敏的家鄉位于我國糧食主産區河南,她結合所學和實踐經驗,把肥料施入土壤耕層,既能降低肥料的蒸發率,提升肥料的利用率,也不會使小麥損傷。

從2月到3月,疫情跨越了雨水和驚蟄兩個重要的農時節氣。農時不等人,在這個春天,從就地幫扶春耕,到在線組團答疑,涉農高校的師生們參與幫扶春耕備耕,守護特殊時期的豐收希望。

一次特殊的就地幫扶

2月14日晚,湖南省邵陽縣迎來一股強寒潮,氣溫從20多OC驟降到3OC左右,這讓研究油菜凍害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生秦夢凡馬上警惕起來。

第二天一大早,秦夢凡匆匆來到村裡的油菜地,查看花期冷害對油菜結實、坐果的影響。他選取了一些單株做了簡易标記,以便持續觀察植株的變化。

通過追蹤,秦夢凡發現了兩個現象:一是當地的油菜品種優良,冷害發生時,處于蕾薹期的材料表現良好,躲避了此次低溫脅迫;二是處于花期的材料,幾乎所有植株角果都未表現出嚴重的冷害現象,空籽粒少,但二次分枝花蕾部分凍死,且約50%的植株莖杆下部有凍裂現象,會大大增加核盤菌入侵的概率。

他立即來到村委會,建議及時噴施多菌靈等抗病菌農藥,通過選擇晚花品種來躲避寒潮,預防花期低溫脅迫,同時要做好病情監測預警。

村委會主任對他豎起了大拇指:“這次抗疫期間,我們村的‘油菜博士’真是幫了我們大忙!”

從邵陽往西南方向約500公裡,廣西柳州的春意來得更早一些。

“體感30OC,春風微拂,春耕幹活特别暢快!”2月上旬,廣西柳州鹿寨縣四排鎮龍馬龍村龍騰屯的柑橘林裡,華中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韋壯敏穿着T恤,戴着手套,正在給橘苗施肥。

韋壯敏學的是農藝與種業,研究的方向是柑橘,正與家中的産業相符。他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農民經驗,得出了科學施肥訣竅:“腐殖質、微肥、複合肥、菜籽枯,這幾樣肥料科學搭配,果樹成長會更快!”

而就在不久前,因為疫情,當地柑橘由每公斤6元跌到了一兩元,果賤傷農,很多農民甯願果子掉落也不願采摘,更不用提施肥、育苗。

韋壯敏先做自己家人的工作,再做村民的工作,建議他們繼續打理果樹,培育樹苗,以待來年。

因為是從疫區回鄉,副鎮長曾來到韋壯敏家裡慰問,韋壯敏“借機”向其請戰,表示“随時準備上陣”,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村民們減輕壓力。

在韋壯敏和村民的努力下,外出賣水果的通道被打開,即便沒有水果商進村收購,也可以把水果的損失降到最低。接下來,韋壯敏開始摘果、送果、賣果,家裡10畝多柑橘賣完後,他還和父親一同幫助鄰居運送柑橘。

韋壯敏還幫助當地百姓選擇病蟲害防治的方法,這個季節的“紅蜘蛛”“樹根苔藓”等都要注意,不然花期來臨,果樹會因此影響産量。

在返校的日期還未知時,春耕備耕已進入關鍵時期。學農、知農、惜農的農林師生們深知不誤農時的重要性。華南農業大學、新疆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不少涉農高校向師生發出号召,把農事訓練課延伸到家鄉的田地裡,指導農民春耕、備産,将對土地的熱愛轉化為對農業生産的思考。

2月19日,雨水節氣這一天,華中農業大學向全校師生發出“就地幫扶春耕”的倡議,鼓勵師生主動擔當作為,亮明身份,就地參與春耕生産。

這封接地氣的倡議書迅速上了熱搜。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說,對教師而言,參與春耕備耕,是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發現科學問題,解決産業難題,體現服務擔當的好陣地。對學生而言,紮根家鄉,服務農業農村,是一次了解國情、服務社會、培養知農愛農情懷的實踐教育和育人大課。

一堂真實的田間大課

回到位于江蘇省東台市唐洋鎮朝福村的家,中國農業大學2018級科技小院班的王新宇除了看文獻,一直在幫家裡幹農活。

王新宇家中有4畝地,春天長3棚西瓜、1棚大白菜,秋天長秋白菜、香菜等葉菜。從農曆正月十六至今,王新宇一直在幫助照顧白菜苗,從鋪穴盤、擺種子做起,把穴盤放到塑料棚裡,出苗後每天開棚關棚,保證棚裡的溫度适合白菜苗的生長,兩天澆一次水。3月初,在西瓜苗到家前,王新宇還搭好了種西瓜的冷棚。

“在南方,一年四季裡都有活,父母在老家做點兒小生意,地裡的活都是抽空幹,正好今年我在家,能幫上不少忙,讓父母少操點兒心。”王新宇說。

去年一年,王新宇都在位于北京密雲西邵渠村的科技小院進行學術研究和農業科技推廣。自小在農村長大,又在村裡讀研究生,王新宇對農村、農民、農業有着特殊的感情。

“在小院,我能更加清楚地知道農民需要什麼,在村裡能和當地老百姓融洽相處,給他們提供農業方面的專業幫助。我在小院也協助過當地的合作社種植原味西紅柿、有機生菜等,對部分農作物的生長屬性有一定的了解。”王新宇說。

這個假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馮印印同樣一直沒閑着。馮印印的家在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父母常年經營着3畝蔬菜大棚。前段時間,受陰雪天氣影響,黃瓜灰黴病大暴發,花、瓜、葉發生不同程度的腐爛,嚴重影響了黃瓜的品質和産量。

馮印印将這些黃瓜當作樣本,把自家大棚當成了實驗室——首先将病葉、病果摘除,減少菌源;其次,将植株下部發黃葉片打掉,創造良好通風條件;再其次,提早清晨大棚通風時間,改善澆地方式為少澆多次、見幹見澆,降低棚内空氣濕度;最後,配合腐黴劑,啶酰菌胺農藥的噴施進行化學防治。

經過近40天的精心管理,加上氣溫回暖,黃瓜灰黴病得到有效治理,不僅保證了疫情期間的不間斷供應,也為接下來的生産實踐打好了基礎。他迫不及待将這次試驗分享給自己的導師,并把經驗傳授給鄰居們。

在這個特殊的春天,像王新宇和馮印印一樣,不少農林學子把自己的所學應用在家鄉的農業生産實踐中。借由這次的體驗,他們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所做的事情,有了新的理解。

雖然是學農業的,但涉及具體操作,王新宇還是略有生疏,這讓他發現僅有專業知識還是遠遠不夠的。

韋壯敏也有類似的感悟。在學校,他熟悉柑橘種植,但那是屬于科學實驗,不核算成本,也不需要有收入。在家裡幹活則不像試驗田管理那麼精細,同時又要考慮成本收益。這體現在具體操作上,反而父母更有經驗。“親身參與實踐後,你會發現你所做的課題、你的研究将來會用到廣闊的土地上,能夠用到農民的生産中,這是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收獲感。”韋壯敏說。

“農村的晚上還是很冷的。在地裡參加灌溉勞動,仰望星空,萬籁俱寂,别有一番滋味。”苌淑敏如此描述自己參與小麥春耕的心情。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道理大家都懂,隻有真正參與到勞動中,才會切身體驗到這份辛苦,才更深地理解,在大家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的當下,依舊要愛糧惜糧。”這個假期,中國農業大學本科生梁芳婷一直在幫助家人種植春玉米。她說:“雖然現在不能坐在教室裡學習,但這樣一種特殊的上課形式也很有意義。将理論運用于實踐,将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是每一個學農人的願望。”

一場開在雲端的春管會

“各位農技員,各位農民朋友,現在春耕已經到了。春種在即,我們省的再生稻育秧播種不能遲于3月底,錯過了時間,今年的再生稻就沒有了,生産時間十分緊迫。”3月3日上午,直播課一開始,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唐啟源就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唐啟源是湖南省再生稻生産首席專家,往年這個時候,他已經奔走在湖南的各個縣鄉,現場給種糧大戶和農民們培訓再生稻種植技術。今年,唐啟源轉以公益直播課和線上解答的方式,為農民朋友解決生産的實際問題。

不論是直播課還是在微信群,唐啟源都主動分享PPT,并把栽培關鍵技術,用圖片、語音進行重點強調。

當天,這堂直播課共有1.2萬人收看,有近8000人參與互動,在兩個小時的直播課中,唐啟源拿出了三分之一的時間回答網友提問。

記者采訪發現,雖然今年春耕處于抗疫的特殊時期,但不少農業院校的專家們仍然忙得不可開交,從走入田間地頭,轉變為在微信、電話以及直播裡的“雲”指導。在一個個電話、微信、直播中,他們繼續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守護特殊時期的春耕希望。

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高緻明指導山區農民通過種植中草藥脫貧緻富已經幾十年時間,平時,隻要沒有教學任務,高緻明總愛往山裡鑽。河南八百裡伏牛山,幾乎每一座山、每一條溪都留下過他的足迹。既有專業技術、為人也沒有架子,高緻明的電話早已成了藥農圈裡的“熱線”。而近日聯系他的,除了有向他請教中藥材種植問題的老朋友,還多了不少新朋友。

原來,不久前,河南農業大學公布了一份專家服務團名單,包括了小麥生産、畜牧生産、特色産業三大類14個領域共40多位資深農業專家,高緻明就是其中一位。這份名單不僅标明了專家的研究領域和聯系方式,還鼓勵專家們用電話、短信、微信、視頻、直播等方式開展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一時間,加高緻明微信的新朋友多了很多。

和高緻明一樣,今年67歲的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财每天都會接到幾十個咨詢電話。每當電話鈴聲響起,郭天财總是不厭其煩,仔細詢問對方的情況。

“河南是全國第一小麥生産大省,在保障國家口糧安全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防控疫情保供給的新形勢下,搞好春季麥田管理非常重要。”郭天财說,“這個時期麥田管理的好與壞,能讓一畝地産量相差100公斤左右。”

今年小麥的旺長趨勢明顯,郭天财給農戶們支招:最好的辦法是在小麥起身期進行機械碾壓,效率高、效果好,也可在起身期對旺長麥田噴施植物生長抑制劑,另外,深觸斷根也是一個好辦法。

在陝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60多位專家教授在各網絡平台上組團為農戶答疑解惑,并推送相關指導文章。在江蘇,揚州大學組織耕作、獸醫、蔬菜種植、特種養殖等領域專家,開展線上服務,為春耕複産提供指導。

疫情期間,對農村幹部的技術培訓也被搬到了網上。為更好地幫助陝西省榆林市橫山區發展山地蘋果産業,培養果蔬産業發展的專業技術人才,去年9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承辦的橫山區果蔬生産管理技術培訓班正式開班,按照計劃,2月17日本該是這學期培訓班開班的日子,受疫情影響,培訓班改為遠程培訓。

“拉枝是促進果樹成花結果的主要措施,主要在夏秋季,一般在6月以後。”在直播課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範崇輝解答了來自橫山區塔灣鎮的學員張生林關于果樹春季管理方面的疑問。

遠程培訓号召學員深入當地春耕一線開展田間管理,搜集農戶生産中遇到的問題。“線上培訓會跟農時結合起來,今天的課堂,學員們提出的春季果樹修剪、蘋果拉枝、新栽果園成活率不高等問題,都是他們深入當地群衆果園,在春季管理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範崇輝說。

一支象牙塔裡的智囊團

2月19日,一份題為《新冠肺炎疫情對山東農業的影響與應對建議》的智庫報告提交到了山東省領導的案頭。

這份報告來自依托山東農業大學建設的山東省“三農”省情調研中心。報告主文約3300字,附帶19份圖表,詳細分析了疫情對山東省農業的影響,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建立防疫糾紛的綠色解決通道”“迅速破除一切物流交通障礙”等6項政策建議。

“農業産業與社會的穩定發展密切相關,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要讓農産品供應得到保障。我們觀察到,疫情對農業生産力的影響是普遍的,但影響範圍到底多大,大到什麼程度,不得而知。政府急需這方面的信息,政策決策也需要數據支撐。”談到調研的初衷,山東省“三農”省情調研中心主任、山東農業大學經管學院(商學院)院長陳盛偉說。

想法歸想法,這次特殊調研也面臨着實際困難。調研需要花費成本,教師和學生也都隔離在家,隻能采用線上調研或電話訪談的形式,由此産生了很多困難。比如有時打好幾遍電話對方都不接,以及面對辛辛苦苦拿到的數據,無法組織大家當面研讨,影響工作效率。但大家還是想盡辦法克服困難,把報告完成了。

中心副主任、山東農業大學副教授孟光輝說,從設計問卷到成稿,總共花了10天時間。19名專家老師和63名研究生,對全省16地市130個縣區675家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狀況進行了摸底。結果顯示,疫情對山東省農業産生影響的廣度達到80%。

“廣度涉及‘面’,100個被訪對象中有80個受到明顯影響,以往,價格和市場行情波動隻能影響一部分。”孟光輝說,“這個數據說明這次疫情的影響很嚴重。”

數字背後,是一個個真實的農戶和企業。有的油炸花生企業,減産300噸,損失幾十萬元。有的小麥加工企業,小麥加工減少100噸,損失加工費2萬元。有的面醬和醬菜企業,疫情期間收入損失80%。有的草莓種植戶,減産2500公斤,收入減少10萬元。有的海産品養殖戶,規模減少200畝,産量減少100萬公斤,損失300萬元。

有的經營戶遇到實際困難,急需要傾訴的渠道,在填完問卷後,主動打電話給孟光輝反饋問題。一個養鴨戶的電話打到孟光輝研究生那裡,向他反映有的屠宰場借機壓低鴨子的回收價。

陳盛偉介紹,這次調研的特殊性,除了表現在調研的目的、方式與以往不同外,在内容上也更加全面。“既有對現實的影響,也有對未來可能産生的影響,既涉及金融方面,也涉及實際生産,還有解決現實問題的渠道思路,是圍繞疫情對農業生産、‘三農’領域全面影響的一次調研。”

深入“三農”、研究“三農”、服務“三農”,是涉農高校的一項常态工作。疫情期間,一封封來自農業高校的政策建議報告,為有關部門及時出台針對性舉措提供了有力支撐,有效發揮了高校智庫思想庫、智囊團的角色作用。

四川農業大學多位專家向有關部門提供了疫情對春耕生産影響的分析報告和建議。華中農業大學從經濟學、公共管理、食品安全、農業科學等角度,針對疫情對種植業、畜牧業、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工作、春耕與農業生産、農業農村發展、農民工就業的影響等問題展開對策建議研究,截至3月9日,已累計向湖北和相關部門報送報告50篇。

在陳盛偉看來,農業高校智庫可站在相對獨立的第三方角度,客觀反映農業一線的真實情況,而農業高校本身具有的科研技術力量,也成為疫情期間農業院校發揮思想庫、智囊團作用的優勢所在。

本版圖片由各高校提供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19日第4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