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業最擔心的事是什麼?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成為法律,大得人心在社會各界一緻為《決定》叫好的同時,公衆也關注一個問題:原本野生、現在卻普遍存在的人工養殖動物,到底哪些還能食用,哪些不能食用?相關從業者能否找到新飯碗?,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養殖業最擔心的事是什麼?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成為法律,大得人心。在社會各界一緻為《決定》叫好的同時,公衆也關注一個問題:原本野生、現在卻普遍存在的人工養殖動物,到底哪些還能食用,哪些不能食用?相關從業者能否找到新飯碗?
按照最高立法機構通過的決定,凡未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陸生野生動物,一律禁止食用。關于“目錄”明細,農業農村部表示,正按照新要求加強溝通協調,争取盡快報國務院批準後公布。農業農村部也要求進一步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将明确水生野生動物範圍。根據最新消息,甲魚、烏龜和牛蛙已經排除。
民衆關心這個問題,當然不是仍想“貪食”,而是因為相關養殖戶遍布南北各地。依據2017年中國工程院發布的《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産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野生動物養殖業産值已超5206億元,其中食用動物産業創造産值約1250億元;全國野生動物養殖産業專兼職從業者有1409多萬,其中食用動物産業從業人數達626.34萬。這麼大的規模,涉及這麼多人的生計,可能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尤其是,一些養殖戶、從業者還是貧困地區的貧困戶。近年來,一些貧困地區把特種養殖當作脫貧産業。如某地一家竹鼠合作社,就帶動了400餘貧困戶。據了解,僅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産業,西部某省至少有6000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
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是必須不折不扣執行的法律。相關養殖戶如何順利轉型,如何不讓從業者生計受到影響,則是擺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題。
當務之急,當然是盡早明确“目錄”和範圍。甲魚、牛蛙等可以繼續養殖食用,相關養殖戶就吃了一顆定心丸。其他的,則仍在等“目錄”,比如那家竹鼠合作社,目前存欄6000多隻竹鼠,每天還得喂飼料,如果不能交易,直接損失就是上百萬元。
所以,早一日明确“目錄”,就意味着養殖戶能早一日采取對策,減少損失。不過,即便等來“目錄”,多數從業者肯定不能再幹老營生了,轉型勢所必然。
事實上,最高立法機構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就指出,決定的出台實施,“可能會給部分飼養動物的農戶帶來一些經濟損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指導、幫助受影響的農戶調整、轉變生産經營活動,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補償。”
但據媒體報道,一些地方隻是一關了之、一封了之、一停了之,對相關養殖戶沒有補償,也還沒有幫助他們轉型的措施。前述那位合作社負責人說,自己想把竹鼠養殖場改建為養豬場,卻面臨資金、證件辦理等難題。
因此,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應該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提醒,盡早調研,盡快出台政策,采取措施幫助數量龐大的相關養殖戶、從業者,尤其是其中的貧困戶。
一是摸清底數。本地特種養殖産業到底規模有多大?養殖存量有多大?有多少人從業,其中貧困人口有多少?是否主要靠特種養殖脫貧?已經脫貧的是否會因此返貧……深入調研,心中有“數”,才能政策對頭。
二是幫助轉型。很顯然,縱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出台,最終能進入“目錄”的在養野生動物将是極少數。那麼,數量巨大的在養動物該如何處理?能否與養殖戶共同商讨,拿出可行的産業替代方案?比如,原來養野豬的貧困戶,有沒有可能改養家豬?能否允許相關養殖戶延期還貸?
三是協助轉業。一些抗風險能力弱的貧困戶,原來養殖的動物“不能吃”了,自己很可能也跟着“沒飯吃”了。因此,要加快發展好扶貧産業,吸納更多從原有養殖産業遷移出來的貧困勞動力。另外,擴大貧困地區勞務輸出,進行技能培訓,也是幫助相關養殖戶轉行的一條途徑。
辦法總比困難多,關鍵是要主動作為。尤其是幫助貧困戶找到新飯碗,不僅事關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也是防止野生動物養殖變成“地下産業”的大事。(據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張典标、王若辰)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