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裡面的營養成分幾乎包含了我們身體所需的全部營養,可以說吃雞蛋=全營養餐。但如果吃不對也可能暗藏健康危機。
一名年僅6個月大的嬰兒,因吃了“長斑”雞蛋,出現腹瀉、嘔吐、發燒等症狀,繼而抽搐、昏迷被送往醫院搶救。
對此,醫生懷疑是寶寶吃了感染沙門氏菌的雞蛋,才會出現此些症狀。
沙門氏菌,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緻病菌,如果侵入人體,可引起食物中毒。有數據顯示:中國蛋及其制品沙門氏菌檢出率為3.9-43.7%,但那些“帶斑”的雞蛋真的都被沙門氏菌感染了嗎?未必!
雞蛋為什麼會“長斑”?雞蛋“長斑”的原因通常有以下三種:
- “雀斑蛋”
蛋殼表面出現肉眼可見的褐色斑點,有的斑點甚至稍微凸起,被稱為“雀斑蛋”,是因鈣和蛋殼色素分布不均勻而形成的。
由于蛋殼顔色與雞蛋内物質形成的階段各不相同,因此這類“長斑蛋”與細菌污染并無聯系,可以食用。
- “暗斑蛋”
蛋殼底部有一種色澤較暗的水印狀斑點或者條帶,這類雞蛋看上去會比一般的雞蛋顔色稍暗,叫做“暗斑蛋”或“底斑蛋”。
“暗斑蛋”是雞蛋殼内的水分透過韌性較差的蛋殼膜并積聚在蛋殼附近造成的,也與沙門氏菌污染沒有關系。
- 微生物侵襲
蛋殼上有很多氣孔,若存放時間過長,細菌、黴菌等微生物有可能會鑽孔而入,擴散到一定程度時,蛋殼表面就會形成斑塊;若斑塊較大,蛋白可能已經被感染。
提示:
這類雞蛋雖然和沙門氏菌沒有必然關系,但并不安全,不建議食用。
感染沙門氏菌≠長斑
飼料、環境等都可能會造成雞蛋長斑,“長斑蛋”不代表都攜帶沙門氏菌,同樣的,攜帶沙門氏菌的雞蛋也不一定會“長斑”。
那哪些情況下的雞蛋,可能會感染沙門氏菌呢?
- 母雞感染沙門氏菌
母雞一旦感染沙門氏菌,其卵巢會遭到侵害,可造成所産雞蛋中攜帶沙門氏菌;而且在産蛋的過程中,環境中的沙門氏菌也可能感染雞蛋表面。
- 環境污染
沙門氏菌是一種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細菌。當雞蛋接觸到帶菌的糞便、器具等時,有可能會被感染。
我國雞蛋中沙門氏菌的污染水平很低,而且沙門氏菌的耐熱性很差,一般到100℃的時候就會立即被殺滅,70℃經5分鐘、65℃經15-20分鐘、60℃經1小時可被殺滅。
因此,烹饪時,注意将食物完全加熱,生熟分開,保證飲食安全。
四類雞蛋不能吃
感染沙門氏菌的雞蛋決不能吃,還有這四類也要立即丢掉:
- 裂紋蛋
雞蛋在儲存、包裝及運輸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裂紋,這種雞蛋更易被細菌侵入,不宜食用。
- 粘殼蛋
這類雞蛋由于儲存時間過長,蛋黃膜的韌性變弱,就會粘附在蛋殼上。若貼皮處出現黑色,有異味,則不宜繼續食用。
- 散黃蛋
雞蛋散黃的原因有二。一是運輸過程中會因震蕩導緻蛋黃膜破裂,造成散黃;二是存放時間過長,一些微生物經蛋殼氣孔侵入蛋體,破壞其結構,導緻蛋液稀濁,不宜食用。
- 發黴蛋
雞蛋受潮,蛋殼的保護膜會消失,細菌易侵入蛋内發生黴變,若蛋殼上出現了黑斑點,不能食用。
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本頭條号文章部分來源于互聯網,出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僅供學習參考之用。因此,對文中陳述、觀點斷定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内容的正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供給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