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蕾 主任醫師
山西省中醫院特需醫療科·代謝病·糖尿病科
不知您是否親曆或聽周圍人說過以下情況:
“大夫,體檢報告上說我有甲狀腺結節,我是不是要手術啊?我是不是患癌症了?”
“大夫,最近我感覺自己手抖、心慌,食欲不錯,但體重變輕了,家人和同事都說我最近脾氣特别差。
“大夫,最近我發高燒,脖子痛,在家門口的診所輸了好幾天消炎藥,好像沒啥效果,您看我這是咋啦?”
“大夫,我最近要備孕,去做了相關檢查,人家說我甲功有問題,讓我先不要懷孕,您看看這咋辦?”
甲狀腺的位置: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内分泌腺體。由左、右葉及峽部組成,呈蝴蝶狀,緊附着于第2-4器官軟骨下方,即頸前喉結部位,可随吞咽上下移動。
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産熱、蛋白質代謝、脂肪代謝、糖代謝、維生素代謝、水鹽代謝、神經肌肉系統、生長發育。
妊娠期甲減
妊娠期甲狀腺功能減退導緻母體和妊娠不良結局
妊娠糖尿病風險增加4倍,子痫先兆風險增加70%,妊娠高血壓風險增加22%,流産風險增加60%,低出生體重兒風險增加3倍。
甲狀腺激素對胎兒的影響
甲狀腺激素是胎兒腦神經發育的必需激素。甲狀腺激素缺乏可以導緻胎兒腦發育障礙,嚴重發生呆小症。甲狀腺激素促進腦發育的第一階段是妊娠前20周。大腦主要部分和腦幹大部分的神經發生都在此階段内完成,表現為神經元的倍增、移行。此時,胎兒甲狀腺功能尚未建立,腦發育依賴的甲狀腺激素完全或主要來源于母體。此時期母體激素缺乏對胎兒腦發育的影響近年來已受到廣泛重視。
妊娠甲狀腺功能減退對後代發育的影響
妊娠甲狀腺功能減退:胎兒死亡率增加3.4倍,循環系統畸形發生率增加約9倍,影響腦發育,後代智力和運動能力下降,自閉症風險增加。
妊娠期甲狀腺疾病高危人群的定義
甲狀腺疾病史和/或甲狀腺手術史,甲狀腺疾病家族史,甲狀腺腫,甲狀腺抗體陽性的婦女,有甲減的症狀或臨床表現,不孕婦女,曾行頭頸部放射治療,肥胖症(BMI>40kg/m2),Ⅰ型糖尿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白癜風、腎上腺功能減退症、甲旁亢、萎縮性胃炎、惡性貧血、系統性硬化症、系統性紅斑狼瘡、幹燥綜合征等,30歲以上婦女,服用胺碘酮,服用锂治療,碘放射造影劑暴露的婦女。
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認識
甲狀腺結節是發生在甲狀腺不同部位的腫塊,其形成可能與一些環境因素、碘攝入多少、頭頸部放射史及家族史等相關。發病率很高,且女性多見,有良惡性之分。大部分人們的結節最早是通過甲狀腺超聲發現的。
中醫理論認為,甲狀腺結節屬中醫“瘿瘤”範疇,是内外合邪緻病的結果,是氣郁、痰阻、血瘀互結于頸前喉結部位所緻的以頸前逐漸形成或腫大或結而成塊為典型表現的病症的總稱。
臨床常見的甲狀腺結節多為良性,隻有5%左右是甲狀腺癌。
甲狀腺結節--具有哪些特征需高度關注?
甲狀腺超聲提示結節直徑大于1cm,且邊界不清,形态不規則,包膜不完整,内部有豐富的血流信号,有部分砂礫樣鈣化點,縱橫比>1等特點,建議進一步治療。如果為良性的,在超聲上可能看不到這些特點。
當然,結節的良惡性之分,還與患者有無頭頸部放射史、甲狀腺癌家族史等危險因素相關,需綜合判斷。
甲狀腺結節--檢出後該怎樣處理?
首先應該調整好心态,不要過分擔心,最好去醫院相關科室就診評估結節的性質:
若為良性,當結節較大,有壓迫器官或食管,有發音障礙,或存在甲狀腺功能異常時,可予以治療;若無特殊不适症狀,則無需用藥,定期複查甲狀腺超聲,随訪觀察即可。
若為甲狀腺癌,也不必過度恐慌,因其浸潤性小,治愈率和存活率是所有癌症中最高的,據調查術後存活率可高達90%。
甲狀腺結節--中醫藥的優勢
如有頸前憋脹感,可配合中藥治療。中醫理論認為肝、脾、腎三髒在很多内分泌代謝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甲狀腺結節大多先起于肝,漸次波及脾腎兩髒,形成氣、痰、瘀互結,肝、脾、腎同病的局面。治療過程中應分清标本主次,治病求本,做到扶正祛邪,行氣消痰,化瘀消瘿并舉,可緩解頸前憋脹感,減小結節範圍,延緩病情進展。
甲狀腺結節--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哪些?
日常生活中,建議大家定期體檢,盡量避免接觸各種輻射,不要刻意補充過多的海帶、紫菜等含碘量過高的食物,适量鍛煉身體,保持心情舒暢,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預防甲狀腺結節發生的重要方面。
亞急性甲狀腺炎
亞急性甲狀腺炎--認識
亞急性甲狀腺炎簡稱亞甲炎,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疼痛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男女之比為1:4,30~50歲女性為發病高峰。
臨床表現:
(1)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驅症狀:亞甲炎發病前1~3周出現病毒感染的症狀,如發熱、肌肉酸痛、咽痛、乏力等;
(2)甲狀腺區特征性疼痛:逐漸或突然發生的程度不等的疼痛,轉頸或吞咽動作可加重。
體格檢查:
甲狀腺輕中度腫大,多數伴結節,質地較硬,觸痛明顯。
輔助檢查:
(1)甲功異常表現:分為三期:甲狀腺毒症期→甲減期→恢複期,整個病程6~12月;
(2)血沉增快:常>50mm/h;
(3)甲狀腺超聲:甲狀腺一側或雙側腫大,内部回聲不均勻,實質内一處或多處片狀低回聲區。
現代醫學治療:
主要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用藥後療效迅速,腫痛症狀很快消失,但停藥後易複發,且存在激素的其他副作用。
亞急性甲狀腺炎--中醫藥的優勢
中醫理論認為亞甲炎發病原因是體質因素加以外感時毒、情志因素等所緻,以頸前瘿腫劇烈疼痛為特征,日久可出現虛損症狀的病證。采用中醫辨證治療亞甲炎,不但臨床症狀改善顯著,又可減少激素的毒副作用,可謂穩中求勝,收到好的臨床療效。
碘--認識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狀腺激素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在維持機體健康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健康成人體内的碘總量為20~50mg,平均為30mg。碘的生理功能是通過甲狀腺激素完成的,如:促進生長發育,參與腦發育,調節新陳代謝,影響其他器官、系統功能。
一般人群碘推薦攝入量120ug/d:按照我國《食用鹽碘含量》标準,每天攝入5g食鹽,可攝入碘100ug;每天從飲水中獲得碘量為10ug;每天從食物中獲得碘量為25-50ug。所以對于一般人群來說,隻要能夠吃到合格碘鹽,就能夠保證碘營養,不需再吃任何含碘保健品和碘強化食品。
特需人群補碘:
從母親懷孕到子代出生後至三周歲以内,是子代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此時發生碘營養不良,會增加大腦發育遲滞的風險。兒童青少年各器官生長發育快,基礎代謝增強,碘消耗較多。因此,妊娠婦女、哺乳婦女、嬰幼兒(出生後至36月齡内)、兒童青少年等人群應注意充分補碘。
碘缺乏或過量的危害
碘缺乏(甲狀腺激素合成不足):
輕度:地方性甲狀腺腫(俗稱“大脖子病”);
嚴重:影響兒童智力和體格發育;妊娠婦女早産、流産、死胎發生率高。
碘過量:
甲狀腺自身具有調節機制,一定時間内的碘攝入過量,一般不會引起甲狀腺功能紊亂。但長期碘攝入過量可導緻甲狀腺自身調節失衡和功能紊亂,進而導緻甲狀腺疾病的發生。
可見,碘攝入缺乏或過量均可能引起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疾病患者如何正确補碘?
甲亢→對碘的生物利用能力明顯增高,給予富碘食物,将合成更多的甲狀腺激素→應限制碘的攝入。
甲減→據甲減原因不同,補碘要求不同:
(1)甲狀腺全部切除或完全破壞,患者需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食用加碘鹽和未加碘鹽對甲狀腺無明顯影響;
(2)甲狀腺腺葉切除或甲狀腺組織仍有殘留,可正常碘飲食,包括食用加碘食鹽;
(3)碘缺乏地區因碘缺乏所緻的甲減,食用加碘鹽是最有效的方法。
甲狀腺結節→碘缺乏或過量均可緻結節→應适碘飲食。
甲狀腺疾病患者如何正确補碘?
妊娠期甲狀腺疾病:
妊娠期患有甲狀腺疾病的患者也要攝取足量的碘,食用加碘食鹽是最好的方法。
妊娠婦女:
若患自身免疫甲狀腺炎和甲減→定期監測甲功,及時調整左甲狀腺素劑量;
若妊娠前甲亢并低碘飲食→至少妊娠前3個月食用加碘食鹽;
若妊娠期甲亢→仍應攝取足夠的碘,定期監測甲功,及時調整抗甲狀腺藥物劑量。
甲狀腺疾病患者如何正确補碘?
以上是針對常見的幾種甲狀腺疾病所給予的常規補碘建議,臨床上,甲狀腺疾病複雜多樣,每種疾病病因和發病機制不同。因此,對于不同甲狀腺疾病患者如何正确補碘,應遵循專科醫生建議,特别是前文所述的補碘的特需人群:妊娠婦女、哺乳婦女、嬰幼兒(出生後至36月齡内)、兒童青少年等。
碘的食物來源
不同食物含碘量不同,部分海産品含碘量較高,如海帶、紫菜、帶魚、幹貝等。海帶、紫菜含碘量最高,幹海帶能達到36240ug/100g;其次為魚蝦蟹貝類(如幹蝦米類983ug/100g、赤貝162ug/100g、花蟹45.4ug/100g、帶魚40.8ug/100g)。其他食品中,蛋類含碘量較高(如鹌鹑蛋233ug/100g、鵝蛋59.7ug/100g、雞蛋22.5ug/100g);不同奶類含碘量差别較大,肉類含碘量在1.9~4.5ug/100g;植物類含碘量最低,特别是水果和蔬菜。
甲狀腺疾病患者注意事項
(1)因體檢或有不适症狀而被确診為患有某種甲狀腺疾病者,首先應放寬心态;
(2)專科門診(代謝内分泌科)就診,定期複查相關檢查(如甲功、甲狀腺超聲等),調整所用藥物劑量;
(3)有甲狀腺疾病家族史的患者,應提早于專科門診排外相關疾病;
(4)育齡期女性,尤其是曾患甲狀腺疾病或有家族史者,均應于備孕前于專科門診就診,監測甲功情況,遵專科醫生給予相關診療建議;
(5)患有甲狀腺疾病的妊娠婦女,遵專科醫生建議,務必定期于專科門診監測甲功情況,調整藥物用量;
(6)患甲狀腺疾病或有家族史者,應遵專科醫生建議,正确對待加碘鹽及含碘食物,尤其是妊娠婦女、哺乳婦女、嬰幼兒(出生後至36月齡内)、兒童青少年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