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孔子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

論語孔子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19:44:53

論語孔子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論語之道原來孔子講的)1

【2.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本章表面上是論述“學”的問題,用意仍是在講“為政”之法,等于是上一章的補充。

“溫故而知新”,是現代人常常為“學習”而引用的一句話。但究其原義,是在論證人的一個行為常識,并引申為一個“定理”。“溫”原義指溫度不冷不熱,引申為重新加熱,如“溫飯”,又引申為重複行為,即“溫習”之義。此處“溫”與“知”相對,“知”為果,“溫”為因,“溫”就是能知的一切方法,根據常識,更多的指“學習”、“觀察”、“了解”等,并不僅僅專指“複習”。“故”原義為指使做事。指使做事是事情結果之因,故引申為“原因”,原因屬于過去的事,故又引申為“過去的事”。此處“故”與“新”相對,“新”指剛出現的事物,“故”就是“過去的事物”。“溫故而知新”字面意思就是“學習了解過去的事物,就能知道現在的事物”。

“可以為師矣”。古文“可以”不是現代文的“可以”。“可”原意有許可、同意的意思,此處相當于現代文的“可以”。“以”有憑借、利用的意思,此處用作介詞,“以”後省略了代詞“之”,用以指代“溫故而知新”。“師”原意為“衆多”。在《周易》六十四卦中為“師”卦之名,所謂“地水師”,地下之水彙集之象就稱為“師”。古代人數衆多者莫過于軍隊,故以“師”指代軍隊。軍隊必有首領,且以首領代表軍隊,故“師”引申為首領。首領必以法指揮軍隊,故又引申為“法”。法必以教以學而行,故稱從事教學者為“師”。在此處,“師”是“效法”的意思。“可以為師矣”的意思是:可以把“溫故而知新”作為一條法則來應用。

“知新”是“學”的一個目的,主要體現在做人方面,講的是道德修養,這與現代社會倡導的科技或社會管理方面的“創新”不同。“知新”之“新”并非專指從來不存在的事物,也包括早己存在、隻是時下不為人所了解的事物,一旦被人觸及,亦稱之為“新”。人類一代代延續,創造了數不盡的人類文化,對一個剛進入人世的人來說,一切文化知識都是新的,都需要知,都需要學。所以,“知新”就是“學”。

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學習方法與理解能力的不同,使得每一代人甚至每一個人,對已有知識的認知即“學”的結果都不一樣,這就存在一個如何使“學”更正确的問題。“知新”亦包含使“學”更趨于正确的意思。

使“學”更正确,涉及“學”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可能導緻不同的學習效果。選擇更高水平的老師是一種方法,緊跟老師學習是一種方法,不恥下問是一種方法,自我反省是一種方法,等等。這裡,又以孔子的話提出了一種方法,就是“溫故”。

“溫故”首先指學習既有的傳統文化知識。既有的知識于己可能是新的,于人則可能是學過的,故可稱“溫故”。此“溫故”與“知新”便成了一個意思。

“溫故”更多地指自己已學習過的知識。學習過的知識并不一定就能從中得到“真知”,而常常是一知半解,甚至認知錯誤,這就需反複學習學過的東西,不斷改變自己的認知,這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既使認知正确,通過“溫故”還有發現“新知識”的可能,這也是“溫故”的深層意義。

“溫故”與“知新”相對,“故”與“新”存在着一定聯系。一是“故”與“新”為兩件不一樣的事,但二者之間有相似性,通過學習“故”,可以知道“新”。二是“故”與“新”是同一件事的兩端,“故”為因,“新”為果,通過了解因,可以推知果。以此理解“溫故而知新”,可與“慎終追遠”比類發明其深意。

總之,“溫故而知新”即使作為一條學習法則,也不僅止于“複習原來的知識”這一項内容,即使以上所有論述也不足以涵蓋其應有的涵義。比如《論語》一書,前後重複的概念、語義甚至語句就不斷出現,而每一次重複,可謂是“溫故”,其實是以重複的内容表達新的涵義,能理解到新的涵義,就是“知新”,這亦是“溫故而知新”的又一涵義。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編排于此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論述“為政”之法。上一章是講“識人三法”,本章是講“知新之法”。“知新”亦是“識人”,相對于“三法”,“知新”識人方法更多,故本章是從更寬泛的層面論述“為政”之法。以“知新之法”識人,即“溫故”,也就是全面了解一個人的“故事”,凡與一個人有關的一切信息、言行、事物,乃至生活中的點滴表現,都是“溫故”的内容。從各個層面、各個角度了解一個人,才能看的全、觀察的清楚,才能認識的完整、透徹。“識人”,最終要落在認識自己上,以“知新之法”“溫故”自己,就要把重點放在“知新”上,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講的就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要天天提高,要使自己每一天相比于上一天都是“新人”。要成為“新人”,就要“無所不用其極”以“溫故”,如“賢賢易色”,“重忠信”,“慎終追遠”,“三年無改父之道”,“因不失其親”,“就有道而正”,“如琢如磨”,“不違如愚”等等,反複學習此章前的“故學”,以之使自己“知新”,天天進步。何止“故學”,此章後“新學”亦要“學而時習之”。總之,“知新”為目的,“溫故”為手段,把此“知新之法”貫徹于“為學”實踐,就是為學之“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