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訣就是——
關于怎麼教孩子畫畫,我原本和大家一樣,也是一問三不知的。
不過最近,我讀了日本畫家、兒童教育專家鳥居昭美的《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又聽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李文馥老師關于兒童自主繪畫的課程。兩位兒童教育專家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原來應該這樣教孩子畫畫啊!原來家長們常見的錯誤做法,會對孩子造成這麼大的傷害!
吓得我趕緊寫了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正确的做法。咱可不能耽誤孩子的未來。
1歲6個月,塗鴉
繪畫是一種表達,也是一種創造
在講誤區之前,我想先重申一下繪畫對孩子的重要性。
繪畫不僅和文字一樣,是一種表達方式,同時也是一門創造性的藝術,對孩子的認知能力、創新能力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中科院的李文馥老師就是專門研究兒童自主繪畫與自主創新能力的。在她的指導下,實驗組孩子不僅畫畫好,他們的視知覺能力、分類能力、圖片詞彙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測試成績也都遠高于普通組孩子。可見畫畫不隻是一項技能那麼簡單。
2歲10個月,能看出教過的痕迹
這3個常見誤區,90%的家長都入坑
雖然畫畫很重要,但大部分家長都在用錯誤的方法束縛孩子,剝奪他們與生俱來的繪畫能力。下面是3個最常見的誤區,如果你也在坑裡,趕緊跳出來吧。
1、教孩子畫形象
很多家長覺得,教孩子畫畫誰不會啊,簡單。
“來,媽媽教你畫蘋果,先畫一個圓,再加兩筆,畫好了,你也照着畫一個。”
但其實,這樣的簡筆畫,根本不是真正的兒童畫,不是孩子内心想要表達的東西。而且教過一次後,孩子筆下的蘋果,永遠都隻有這一個模樣。隻會模仿,不會創造,孩子長大了拿什麼和别人競争?
很多孩子不喜歡畫畫,不會畫畫,就是因為被教了模仿畫,所以失去了自己畫的信心和能力。
另外,塗色畫和寫生(邊看邊畫)也會妨礙孩子創造性的發展,不要讓孩子過早接觸。
3歲,有内容的畫,媽媽做的布丁和盤子
2、用大人的标準評判孩子的畫
看孩子畫畫時,我們常常會很捉急。
“怎麼都是歪歪扭扭的線和圓圈啊!”
“怎麼隻有頭和腳,身體和手到哪兒去了?”
“海水怎麼是黑色的?天空的顔色也不對。”
我們總是習慣用“像不像,對不對”來評判孩子的畫好不好。但其實,孩子的畫是有其内在發展規律的,就像嬰兒先學坐,再學爬一樣。
兒童畫人物肖像的發展過程——
2歲前,孩子的塗鴉以點、線、連續的圓圈為主;
2-3歲,孩子的圓圈開始封口,并能對自己的畫作簡單的解釋;
3-4歲,孩子會先想好要畫什麼,再開始動手。雖然隻是簡單的圓圈和線條,卻是孩子發自内心想要表達的東西。這一階段,孩子還會畫“頭部人像”——用圓圈表示頭,簡單地畫上眼睛和嘴;
4-5歲,孩子筆下的小人開始出現手和腳,然後是身體;
5歲後,小人會穿上衣服,越來越接近真實的樣子。
所以孩子畫畫的時候,别因為畫不符合我們的預期,就急着糾正和示範,那樣隻會挫傷孩子的信心和積極性。給孩子施展的空間,他自然會畫的越來越好。
4歲5個月,幼兒園的老師和朋友們
3、強迫孩子畫畫
很多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畫畫的心是好的,但卻熱心過了頭,反而給孩子施加了壓力。
比如在孩子不想畫的時候,鋪好紙,放好蠟筆,然後對孩子說,“來,我們開始畫畫吧。”或者幹脆給孩子報個班,風雨無阻地送他上課。這樣很容易把畫畫變成一項任務,剝奪繪畫本身的樂趣。
其實隻要把繪畫工具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讓他想畫的時候能自己拿來畫就好了。
5歲10個月,人物的畫法非常形式化
教孩子畫畫的三個重點
講完了誤區,自然要講講正确做法。我們常在電影裡看到,那些很厲害的武林高手在教徒弟功夫時,總會先讓他們做一些看似毫不相關的事。
其實畫畫也是一樣。我們不能直接教孩子畫形象,卻可以用其他方法,教會孩子繪畫和創新的精髓,助他練成“絕世好畫功”。
1、給孩子提供繪畫工具、場所和夥伴
要讓孩子對繪畫感興趣,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想畫的時候随時都能畫。孩子2歲後,我們就應該把繪畫工具放在他能輕易拿到的地方。
畫畫時要給孩子放松、自由的環境。不要因為弄髒衣服、地闆就大聲責備他。
另外,要讓孩子有機會和小夥伴一起畫。這對他來說更有趣,畫出來的作品也往往更有活力,讓人驚喜。
6歲7個月,挖蘿蔔,誠實畫出了自己的感受
2、給孩子豐富的生活體驗
靈感總是來源于生活。很多時候孩子不知道畫什麼,是因為生活太單調了,沒什麼印象深刻的事,去激發他的表達欲望。
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地讓孩子的生活豐富起來。讓他玩水,玩沙,親近大自然,在公園和小朋友一起玩,給他講故事,讀繪本等。
還可以給孩子進行主題式的學習。比如給孩子看各種不同的蛋,摸蛋殼,觀察紋理,嘗蛋的味道,玩蛋的遊戲等等。當孩子有了不同維度的學習和體驗後,就能畫出能表達他感受和想法的獨一無二的畫。
6歲9個月,消防車,孩子經過親身體驗,
2天後憑印象畫出的充滿感動的畫
3、讓孩子介紹自己的畫
我們常常會感到困惑,“孩子到底畫的什麼呀?”甚至有些父母會求助專家來解讀孩子的畫。可我們為什麼不去問問創作者本人呢?孩子自己才最清楚畫的内容和含義不是嗎?
2歲後,我們可以問孩子“這是什麼?”4歲後,可以問孩子“他們在幹什麼?”
鼓勵孩子說出畫裡的内容和故事,并積極地回應他,不僅能讓孩子更自信,對畫畫更感興趣,還能極大地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不過,可不要在孩子專心畫畫的時候問這問那幹擾他哦。等孩子畫完,把畫拿給你看時再問會比較好。
其實,教孩子任何一項技能都是這樣。我們并不需要專業到和老師一樣。陪孩子一起體驗,激發他的興趣,給他自由探索的信心和空間,才是父母的價值所在。這是任何老師都替代不了的。
最後,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對爸爸媽媽們有所啟發,也願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繪畫的樂趣,做一個有趣的人。
注:本文配圖來自鳥居昭美的《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一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