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對應二十四節氣圖? 清明節将至,清明比較特殊,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傳統的祭祀踏青的節日相信大多數人都能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但如果能對2個數和4個點加以了解,就可以輕松掌握陰陽曆和二十四節氣的規律,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子午流注對應二十四節氣圖?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清明節将至,清明比較特殊,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傳統的祭祀踏青的節日。相信大多數人都能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但如果能對2個數和4個點加以了解,就可以輕松掌握陰陽曆和二十四節氣的規律。
首先是2個數。1個數是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周期是365.2422日,簡記就是365天;另1個數是月亮繞地球一周的周期是29.5306日,簡記就是29天半。中國古人經常觀察到的天象是太陽的出沒和月亮的盈虧,所以以晝夜交替的周期為一“日”,以月相變化的周期為一“朔望月”。地球繞太陽轉一個周期的時間叫太陽年,以太陽年為單位的曆法叫做陽曆,以朔望月為單位的曆法叫陰曆。陰曆平年12個月,6個大月各30天,6個小月各29天,全年共計354天,每年比陽曆年大約少11天,累計3年就多出33天,為了和陽曆年統一起來,就發明了閏。
月亮盈虧周期變化
中國古代用的曆法,不是純陰曆,而是陰陽合曆,就是現在農曆。陰陽合曆要有閏,古人很重視閏,《左傳》說,“閏以正時,時以作事”,意思是閏起着調整時間作用,而時間是用來安排做事情的。3年閏1次不夠,但5年閏2次又多了些,後來規定19年閏7次。閏月是推算出來的,一年中的月序是不固定的,除農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閏哪個月都可能,閏月六月比較多。如何适當安置閏月,是曆法中重要的課題,原則有二:一是以月相定日序,逐一推算日月合朔日期和時刻,每月初一是合朔日期;二是以中氣來定月序,以曆月中有無中氣來區分曆月和閏月,沒有中氣的月份便是閏月。
關于中氣,則和中國古代曆法文化有關。在中國古代曆法文化中,“氣”是基本概念,“節”和“中”都是用來诠釋、标記或者表述“氣”的。“氣”首先是一個整體,其基本單位為一年。後來又根據需要把一年的“氣”一分為二,叫“陰陽二氣”。上古時候有這種曆法,上半年為“陽年”,下半年為“陰年”。一年的“氣”分為4個段落,就是後來采用最多的是“四分法”,把“氣”分為四個階段,通常叫“四時”,也叫“四季”,也就是春夏秋冬。由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都處在每個季節居中的月份,中國古代尊“中”,視為每個“氣”的正位所在,所以被稱為“中氣”。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每個“氣”的開始,也是兩個“氣”的銜接點,所以又叫“節”,“節”居于月份之初,所以它們不叫“中”,也不叫“氣”,而叫“節”。這樣就把節和氣分開了。
其次是4個點。4個點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時的4個特殊位置,分别對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個重要的“氣”。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在赤道,地球上南北半球都晝夜平分,孔子編著《春秋》,就是取春秋公正之意。夏至日太陽直射到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白天時間最長,夏至後,太陽逐漸南移;冬至日太陽直射到南回歸線,此時,南半球白天時間最長,冬至後,太陽逐漸北移,道家說“冬至一陽生”,就是說從冬至日起,北半球的陽氣呈上升狀态。古人把地球繞太陽一周的360度平均分為12個等份,稱“黃道十二宮”, 4個點分别占據了0度、90度、180度、270度,在這4個點的中間每隔15度插入1個節,再插入1個氣,依次交替,共24個節氣,黃道十二宮每宮含有1個節和1個氣。
二十四節氣圖
二十四節氣是按照太陽曆分置的,根據太陽稱動速度,有的節氣占14日多(冬至前後),有的節氣占16日多(夏至前後)。為了和陽曆協調,陰陽曆法設立了閏月,盡量滿足每個月都有1個節和1個氣,但閏月最大的特點是沒有中氣。《辭源》在解釋“二十四氣”時說,立春,公曆2月3日至5日,農曆正月節;雨水,公曆2月18日至20日,農曆正月中;驚蟄,公曆3月5日至7日,農曆二月節;春分,公曆3月20日至22日,農曆二月中。由此可知,“節氣”也是一個“月節”,一個“月中”交替分布。所謂“月節”,以初一為中點或提前或滞後的區間;所謂“月中”,十五日為中心或提前或滞後的區間。如果查看一下近十幾年的舊挂曆,就會發現,每年的立春總是在春節(大年初一)前後擺動,有時甚至和春節完全重合;同樣,雨水總是在元宵節(正月十五)前後擺動;秋分總是在中秋節(八月十五)前後擺動。冬至總是在十一月十五日前後擺動,所以陽曆的二十四節氣跟陰曆每月的初一、十五有一定的對應關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