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15:21:01

澎湃新聞記者 陸林漢

十多年前,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境内不少青年在高原草甸上工口放牛或采藥,因地處偏僻,多生活在貧困之中。2010年,“壤巴拉非遺傳習所”在當地建立,從唐卡技藝的傳授擴展到繪畫、音樂、雕刻、醫藥等多項技藝的傳授,讓當地的牧民青年接受了教育,成為了技術與藝術的從業者,也改善了當地的經濟狀況。

2020年11月20日,在長江之尾的上海北外灘白玉蘭廣場,一個“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十周年成果展,展示了他們是如何從學習技藝到藝術的融合創新的。

非遺傳習所的建立

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壤塘縣,地處川甘青結合部,阿壩州西部。壤塘雖然在藏語裡意為“财神居住的地方”,卻是該省最貧困的區域。

這裡地處青藏高原的東緣,長江黃河源頭水系分界之處,雪域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四方是九寨溝、四姑娘山、若爾蓋和康定大草原,草原、森林、峻嶺、川流……豐富的地貌景觀和生态系統蘊養了悠久的人文曆史。在小小山村之中,竟然保留了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近十項,涉及音樂、繪畫、雕塑、醫藥、陶藝、造紙等不同領域,被專家譽為文化活化石。

但由于偏遠閉塞、地貌複雜多變,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和局限。青少年拓展學業、發展事業的機會稀少,大多隻能以農牧業為營生,年輕人也無法得到好的教育和就業機會。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1

10:31

精微之路-覺囊唐卡傳習所紀實(短版)。 視頻來源 網絡(10:31)

澎湃新聞了解到,2010年,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壤塘縣的嘉陽樂住仁波切(四川省人大代表、壤塘縣政協副主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有感于當地山區民衆深陷貧困循環,交通不便,青少年缺少發展機會、以及傳統文化傳承後繼無人的困境,在當地縣委縣政府的支持幫助下,創辦了“壤巴拉非遺傳習所”。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2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壤塘縣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3

遠眺壤巴拉非遺傳習所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4

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

嘉陽樂住仁波切是覺囊派第47代法主,他不但潛心弘揚佛法,且緻力于覺囊傳統佛像造像、藏紙、藏香、銀雕、藏毯等傳統手工技藝的恢複、保存和傳承發展。

覺囊派是藏傳佛教的重要流派之一,擁有着非常出色的唐卡藝術。覺囊派于公元13世紀時建立,創建人衮邦·吐吉尊追是藏傳佛教偉大人物八思巴的弟子。他獨成一派,因傳教中心在覺囊,所以被稱為覺囊派。在元代,該派寺院遍布衛藏,盛極一時。清代逐漸式微,隻在相對閉塞、偏僻的四川阿壩州的壤塘、馬爾康、阿壩三縣和青海果洛州的班瑪、久治、甘德三縣保存下來,祖寺即為壤塘藏哇寺。嘉陽樂住也是唐卡畫師。他自幼接觸唐卡,在開辦傳習所後,他開始給學員們授課。他說:在傳習所,繪畫技藝的傳授不是核心,對生命的啟發、探索與求證才是最主要的功課。審美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領悟、了解的過程。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5

傳習所學員,唐卡畫師澤木衮作品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6

傳習所學員的唐卡作品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7

傳習所學員的唐卡作品

在談及技藝的傳承時,他表示,“非遺是傳統文化,也是在千年來,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中所呈現出來的成果,也是那時候的創新。所以我們需要有繼承,但也更需要推動。比如,藏醫藥的文化和内地的陰陽五行學說,以及和西域傳來的文化都有關聯。唐卡既和唐宋繪畫的線條、神韻有一定的關聯,也與孔雀王朝前,古羅馬的那些雕塑文化有關聯。”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8

在壤巴拉非遺傳習所學習的學生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9

在壤巴拉非遺傳習所學習的學生

這裡自古就是多元民族交彙流通的人文走廊,其音樂、繪畫、雕塑、醫學等都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在傳習所的唐卡技藝課程開辦後,也陸續出現了其他課程的設置。至2018年,壤塘縣結合當地的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陸續開展了繪畫、音樂、雕刻、醫藥等十五類傳習項目,成立了二十七個非遺傳習所。也讓現如今的近千位牧民青年接受到了相關培訓,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改善了他們家庭的貧困狀況。

前往全國多地區學藝

來非遺傳習所學習的學員們,大多為文化程度不高的貧困群衆。讓家境貧困、待業的本地青年掌握一門手藝以改善他們的生活,也是當地政府的初衷。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10

在壤巴拉非遺傳習所學習的學生

壤巴拉非遺傳習所的負責人僧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10多年前,我們那邊無所事事的年輕人很多。後來我們開辦傳習所,從唐卡的教學開始,剛開始有60多位孩子。因為唐卡是在我們廟宇裡千年傳承下來的工藝。我們的創辦人嘉陽樂住是非常好的唐卡老師,我們也邀請了藏地各個畫派的唐卡老師來教學,邀請其他學科的頂尖老師來教學,比如來自故宮博物院的老師教繪畫。同時,學員在這裡也要學習藏文、中文、英文,還有計算機、設計等課程。”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11

上海“金澤工藝社”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12

上海“金澤工藝社”

據了解,傳習所邀請各地的藝術家、學者和優秀匠人手把手地向學員傳授知識和技能,還帶這些青年們走出大山,到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敦煌研究院等地學習,并與大學、研究所、博物院等文化機構的合作。2012年,傳習所與文化公益機構上海“金澤工藝社”開展了探索合作方式。2016年,“壤巴拉非遺傳習所上海基地” 正式挂牌,構建起了跨地區的學習課堂。

由于地利之便,這些藏族青少年得到上海及周邊各類專家的教導指點,分門别類地學習繪畫、醫藥、缂絲、蘇繡、裁縫、印染、陶瓷、織毯、漆器等二十餘項非物質文化遺産工藝。自2012年開始,先後分期分批來到上海金澤鎮的藏族青少年有六百多位。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13

2020年11月20日的成果展上,傳習所學員的藏族織毯作品展示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14

2020年11月20日的成果展上,傳習所學員的藏族織毯作品展示

對于多地區的學習,僧智表示,“如我們的藏族織毯有悠久的曆史。但我們也是很開放的,不光是學習傳統的,當地的手工織毯的傳承,學員在有一定基礎後,也會到上海的基地,學習内地的風格和工藝,将其融合。還有,缂絲也并非江南獨有,在藏地也有此工藝,如吐蕃時期、唐時期就非常發達。現在,布達拉宮裡面收藏的藏族的缂絲也非常精美。所以,我們當地有此工藝,也會在江南工藝中借鑒、融合。”

如今,不少藏族青年在學得技藝後陸續返回四川阿壩壤塘,成為當地藝術與文創産業的中堅力量。

當然,也有留在上海開拓的學員。唐卡畫師英州彭措和妻子丹真初于9年前一起進入傳習所學習,并在2、3年前畢業後來到上海,目前供職于上海青浦金澤工藝社。英州彭措告訴記者:“18歲那年,由舅舅将其送入傳習所學習。當時家庭條件不好,現在畢業了,也可以往家裡寄點錢,比以前的條件好了。”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15

唐卡畫師英州彭措的作品《财寶天王與八駿财神》

談及唐卡創作,他表示,“關于藏傳佛教的知識,小時候父母、老師都會教。進學校後學習技法、同時也會有老師從别的方面講解佛教知識。現在,我們都是一個人完成小幅尺寸(1米内)的作品,大幅尺寸更多的是多人合作的模式。”同時,英州彭措也表示,在學習期間,也會看中國畫,尤其是宋畫,“宋畫對我很有啟發,它與唐卡有許多共通點。”

成果展示與多元發展

現如今,這批成長起來的青少年,成為脫貧攻堅戰的生力軍,也成為了承載當地藝術技藝、弘揚傳統文化的新鮮血液。他們的作品也先後在劉海粟美術館、上海朵雲軒藝術中心、博鳌論壇峰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舉辦展覽和交流,獲得各界的贊譽。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16

2018年,上海朵雲沙龍現場

2020年11月20日,在長江之尾的上海北外灘白玉蘭廣場36樓,舉辦了“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十周年成果展。在展廳現場,十餘位來自“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的年輕人,帶來他們最新的藝術作品和文創産品,包括唐卡、佛雕、缂絲、織毯等。在展品中,觀衆可以從中看到藏地本土特色,也有融合了江南文化特色的産物。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17

01:00

成果展示現場(01:00)

據悉,在白玉蘭廣場的展示中,他們将會把帶來的成果所得收入捐給慈善機構,去幫助需要的人。從在高原草甸上放牛或采藥,生活在貧困之中的青年,到如今憑借着技藝成為優秀的藝術家和匠人,曆經了10年。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18

2020年,上海白玉蘭廣場的成果展示現場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19

十餘位來自“壤巴拉覺囊非遺傳習所”的年輕人

僧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第一期近60位學成畢業的唐卡傳習學員,已成為獨立的畫師。作為稀缺的文創人員,他們與故宮博物院故宮藏品唐卡複制研發項目簽訂了合同,并開始接受社會訂單,有着不錯的收入。“他們都是自己的老闆。他們能各自獨立發展,也會選擇留在傳習所,那裡是十年一起成長、學習的地方,他們是一個團體。”

當然,他們的作用不隻是藝術品和文創,還會有更多的可能。記者了解到,傳習所的故事将拍攝為紀錄片《傳習之路》,一部講述了中國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故事。這是由國家廣電總局重點支持的中外合作影視項目,于2019年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發布啟動。在11月20日的成果展上舉辦了開機儀式。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20

傳習所學員作品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21

傳習所學員作品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22

傳習所學員作品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23

傳習所學員作品

此外,曾拍攝電影《冬至》的導演謝東燊如今正在拍攝動畫《格薩爾王》。格薩爾王在藏族的傳說裡是蓮花生大師的化身,一生戎馬,揚善懲惡,弘揚佛法,傳播文化,成為藏族人民引以為自豪的曠世英雄。在電影制作中,傳習所的一些學員将擔任電影的人物造型設計、美術概念設計等,在影視作品的創作中承擔重要責任。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24

新的傳習所教學樓

屏南縣非遺進校園(阿壩壤塘非遺傳習所的十年之路)25

嘉陽樂住老師在非遺傳習所講解唐卡

嘉陽樂住表示,“我們所傳承的是人類共同的,隻有交流,我們才可以相互分享,互相讀懂彼此,欣賞彼此。”

責任編輯:陸斯嘉

校對:張亮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