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上午,天氣晴朗,海面上微風輕拂,這樣的初夏天氣,正是出海的好日子,但此時啟東市連興港的岸邊,卻聚集了幾十名漁民。與往日埋頭觀察漁網不一樣,這刻他們正擡頭專注地看着大屏幕。
“被告人的行為不僅造成了難以挽回的生态環境損害,同時也将自己送上了被告席,給自己清白走過的57年人生帶來了永遠的污點。”大屏幕上正在同步直播的,是由南通市崇川區檢察院起訴的一起涉嫌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的庭審現場,本案的公訴人、該院副檢察長張軍正在運用多媒體系統,展示本案的證據,演示涉案網具的工作原理及捕獲中華鲟的過程。
連興港碼頭,正是本案的案發地,碼頭上的漁民們與本案的被告人李某都很熟悉。這場以“人與長江和諧共生”為主題的“精準普法月月行”宣講活動,與幾十公裡外的庭審現場遙相呼應,意義深遠。
海上無證捕撈
珍稀動物中華鲟意外落網
今年2月上旬起,被告人李某在未取得專項(特許)漁業捕撈許可證的情況下,駕駛漁船及浮子筏在南通附近海域定置漁網,對鳗魚苗等水産品實施無證捕撈。3月6日,其定置的一張漁網捕獲中華鲟一尾,在出售未果後,李某駕駛浮子筏返回,途中用菜刀将中華鲟分解,并将魚頭、内髒抛入長江口水域,魚身分割成數塊帶回住處食用。
3月9日,公安機關破獲該案,并對李某住處進行搜查,查獲中華鲟肉塊兩段、魚肉一袋、已經烹饪的魚肉一盤,共計12.06kg。經鑒定,涉案魚組織的物種為中華鲟,年齡約5齡至6齡,系幼魚,價值在人民币19萬至37萬元之間。
5月23日,崇川區檢察院以涉嫌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對非法獵捕中華鲟的被告人李某提起公訴。
違法危害認識不足
釋法說理推進認罪認罰
中華鲟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研究生物進化、地質變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保護和拯救這一珍稀物種,對合理開發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态平衡,都有深遠意義。
但中華鲟等野生動物的保護現狀,卻不容樂觀。珍貴的中華鲟在大多數漁民眼裡,隻不過是一條“能賣個好價錢”的大魚而已。
“收網的時候魚死了,覺得就這麼扔了怪可惜的,才帶回家吃的。”審查起訴初期,被告人李某一直無法理解捕魚這種“小事”怎麼還會觸犯到法律。
漁民賺錢不易,但法律的紅線也不可觸碰。為了使被告人真心悔罪,崇川區檢察院辦案組從特許捕撈的必要性、漁業資源的承載能力、中華鲟的珍稀程度等方面進行全面釋法說理,與李某及其辯護人逐條講清法律依據、闡明量刑建議,最終,李某自願簽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
漁港邊普法宣講
漁民“上網”觀摩庭審
如何從根源上減少類似案件的再次發生?單單講些法律條文和大道理肯定是行不通的。
為了切實有效地增強漁民對生态資源環境保護的意識,幫助他們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崇川區檢察院将“精準普法月月行”的宣講搬到啟東市連興港碼頭,在世界環境日的前一天,邀請漁民們觀看庭審直播,并同步開展宣講活動,以案釋法。
“這次活動的目的不僅是普法,科普也是一個重點。”現場的檢察官介紹道,漁民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為了方便他們理解,該院設計了圖文并茂的畫冊,與《長江保護法》宣傳冊一起在現場發放。結合畫冊内容,檢察官們從資源保護、生态環境修複、綠色發展、法律責任等角度,詳細講解了附近海域、長江水域的多樣性物種,并以辦理的實際案件為例,就漁民最關注的非法捕撈水産品罪與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的入罪、處罰标準進行了重點解釋和現場答疑。
“還記得以前的黃魚、鲳魚肥得很呢,這幾年我們漁船改造得越來越先進,捕上來的魚卻不及當時喽。”台下一位有幾十年捕齡的老漁民感歎道,“檢察官講得有道理,我們都得看得長遠些,遵守法律,保護環境,才能次次有海出、年年有魚捕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