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Zophobas morio的大麥蟲曾是一種非常高端、昂貴的飼料,早在10年前曾以1元/2隻的高價作為魚飼料出售,僅次于蜈蚣。大麥蟲又稱超級面包蟲、超級麥皮蟲,屬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鞘翅目拟步甲科,其外形與面包蟲非常相似,可以說是面包蟲的放大版,一般體長可達5-6厘米左右,比面包蟲長、粗2-3倍,因此得名“超級面包蟲”,也是一種容易自給自足,且非常幹淨方便的魚飼料/爬行動物飼料,有着如下多種優點:
價格低廉:雖然大麥蟲早年間價格不菲,1元/2隻亦或是80元/500克,随着繁殖要點的推廣,其價格也越來越低。筆者印象中大麥蟲的價格一般為20元/500克,如果消耗量不大的話,500克的大麥蟲足以喂很久,非常适合作為魚和爬行動物的主食。
大麥蟲的食物一般以麥麸為主,雜以各種蔬菜葉片、果皮果核等補充水分,成本非常低廉。
幹淨衛生:大麥蟲與面包蟲同屬陸地昆蟲,其自身攜帶的細菌、寄生蟲無法傳染給魚,因此其幹淨程度完全可以媲美幹飼料,使用非常放心。
營養價值高:大麥蟲的幼蟲成分包括51%的蛋白質,29%的脂肪,含有多種糖類、氨基酸、維生素、激素、酶及礦物質磷、鐵、鉀、鈉、鈣等,營養程度遠超面包蟲,同時其蟲皮較軟,比面包蟲容易消化。(關于大麥蟲含鈣的信息來自網絡,筆者認為使用大麥蟲作為長期主食的話,最好還是給大麥蟲喂些墨魚骨等補充鈣質的食物)
但需注意的是,部分魚常吃大麥蟲容易生長的比較肥,影響觀賞(例如雷龍類,而河豚類看起來圓鼓鼓的則适合多喂),因此需注意投喂量,不要每次都喂的十成飽。
适口度廣:理論上隻要吃面包蟲的魚和爬行動物,都會樂意吃大麥蟲,而且大麥蟲的體形較大,比小小的面包蟲更适合做主食。筆者在訓食印尼虎的時候,面包蟲/大麥蟲之間根本未做過渡,直接投喂即可。
最好使用初蛻殼的白色蟲體投喂寵物
但相較面包蟲,大麥蟲的體形過大則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使用範圍,部分嘴比較小或個體比較小的魚,往往無法吃下大麥蟲。且市面上能買到的大麥蟲的個體大多較大,不适合喂小魚。
另外需特别注意的是,投喂時應盡量選擇剛蛻皮的白色蟲體投喂,其白色軟殼相較普通黃色硬殼更易消化。筆者喂魚時一般盡量挑選剛蛻皮的白色蟲體,或蛻皮一定時間,但仍未完全硬化,蟲皮看起來淺黃透亮,摸起來比較軟的蟲體,但飼喂烏龜、豹紋守宮等時則無所顧忌。
大麥蟲也非常适合作為守宮類爬行動物的長期主食,筆者雖見到很多人推薦櫻桃蟑螂、杜比亞蟑螂,但親測效果一般(櫻桃蟑螂容易逃逸且難以從容器中捉入寵物箱,杜比亞蟑螂價格昂貴且繁殖慢)。筆者之前養了6、7年的守宮一直都是以面包蟲、大麥蟲作主食,狀态非常好,直到養煩送人。
操作方便:大麥蟲的使用方便程度與面包蟲相同,遠比需要結凍的凍魚、凍蝦、凍血蟲方便,随時可以從飼養容器中抓幾隻來投喂。
死亡率低:相較面包蟲,大麥蟲的死亡率可謂是極低,如果是自家繁殖的大麥蟲,則幾乎沒有意外死蟲可能。
需特别指出的是,初購買的大麥蟲,如果商家的飼養環境有問題,那麼有極大可能大量死亡。筆者先前在内地城市購買大麥蟲時,在河邊露天的花鳥市場購買的本地商戶自行養殖的大麥蟲,幾乎無一死亡;而在封閉的花卉市場購買的大麥蟲,則死亡率非常高(封閉環境導緻濕度較大,螨蟲滋生,且容易互相殘殺)。但無論在哪購買的大麥蟲,繁殖後的新蟲的死亡率都是一樣低。
蟲皮無需打掃:大麥蟲幼蟲會在蛻皮後将蛻掉的皮自行吃掉,不像面包蟲一樣導緻幹蟲皮越積越多。但需注意的是,如果購買的大麥蟲死亡率較高,其蟲皮往往不會被吃掉,仍會堆積較多。
一個意外的優點:衆所周知,大麥蟲的糞便(大麥蟲沙),可用作有機肥料,但這并不是筆者想說明的。經筆者親測,大麥蟲、面包蟲的糞便對臭味有着非常強大的吸附能力,非常适合作為小白鼠墊材,甚至遠超過刨花等傳統物。筆者飼養小白鼠飼喂寵物蛇時,使用刨花作為墊材,則2天就必須更換,否則臭味簡直可以熏倒人;而某次無聊時用大麥蟲沙作為小白鼠的墊材,驚訝的非常竟然撐了4天,而氣味反不及2天的刨花明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看。
大麥蟲的缺點相比面包蟲就不是那麼明顯:
外形醜惡:大麥蟲的外形醜惡度相比面包蟲有過之無不及,甚至經常在歐美恐怖片中充當“屍蟲”演員。此缺點僅能靠自身克服心理障礙解決(其實大麥蟲的味道不錯,能克服心理障礙的朋友可以嘗嘗)。
會導緻一定程度的混水:一些咀嚼進食的魚在吃下大麥蟲後因咀嚼造成碎屑亂噴,增強過濾的負擔,而吞食進食的魚則無此慮,可通過加強過濾系統的方式解決。筆者飼養肺魚時,往往會給肺魚增加一些如斑馬、紅綠燈等小型魚,可以在肺魚咀嚼蟲體噴沫時上下翻飛,快速将碎屑吃掉。
容易導緻蛋白蟲爆發:大麥蟲的蛋白質含量比面包蟲更高,因此若長期以大麥蟲作為主食,缸中易滋生蛋白蟲,對魚無害,可通過換水解決。
繁殖困難:相比無需管理即可繁殖的面包蟲,大麥蟲的繁殖需要更多的人為幹涉,且由于大麥蟲怕冷喜暖,因此若無暖氣的情況下,可繁殖的時期不如面包蟲廣泛。
大麥蟲的幼蟲必須單獨隔離才會化蛹
大麥蟲一般在5厘米左右即可繁殖,但若處于食物豐富且遍布同類的飼養容器中,則始終保持幼蟲狀态,不會化蛹。因此可在氣候溫度合适的狀況下,觀察飼養容器中的大麥蟲,以體形較大、圍着容器邊緣遊走試圖逃出者為佳,将其放入例如一次性杯子等容器中單獨放置,不需給予任何食物,靜待化蛹即可。一般來說,氣溫越高時化蛹速度越快,筆者地處北方,在4月中旬挑出的大麥蟲,曆經一個月也未化蛹,而在5月末挑出的大麥蟲則在10天左右即完成化蛹。
初蛻殼的大麥蟲成蟲,蟲體為白色
發現蟲體化蛹後,則可将蛹取出集體放置,一般在10天左右即可變為成蟲。大麥蟲的成蟲初蛻殼時為白色,随後轉為褐紅色,最終變為黑色。其與面包蟲不同,有較長的壽命,因此需悉心飼養,食性與幼蟲相同,但需多添加含水份的飼料如菜葉等,麥麸或幹饅頭則可作為主食。
由于大麥蟲的成蟲會吞食卵,因此若不加管理,雖也可繁殖大麥蟲,但效率較差,最好以網狀物飼養大麥蟲成蟲,使其産卵後均落入網下,不會被吞食。
簡單易制的大麥蟲成蟲繁殖容器
筆者曾用過織網式隔離盒、紗網袋等,但效果均強差人意,在此推薦現在使用的繁殖大麥蟲的神器——不鏽鋼篩子,這種篩子周圍由光滑的不鏽鋼制成,大麥蟲成體無法爬出,篩子下方則為飼養幼蟲的容器,蟲卵可及時落下,不至于被吞食,效果極佳。但需注意的是,購買不鏽鋼篩子時需選取目數合适的篩網(如20-30目),筆者購買的篩網的目數過小(目數越小,空隙則越大),導緻大麥蟲成蟲的前腿極易陷于其中導緻折斷。
需特别注意的是,北方地區若無暖氣者,秋季停止大麥蟲化蛹,經筆者親測,大麥蟲成蟲在15度左右時,産卵數量即大幅減少,且幼蟲在冬季很難存活,徒勞浪費活蟲。若在深秋時節發現有大麥蟲适于化蛹者,可留待次年春。若冬季室内溫度長期低于5度者,入冬前可将大麥蟲全部用掉,以免凍死而浪費。
交配中的大麥蟲成蟲
飼養環境若不恰當,容易死亡發臭:大麥蟲具有怕冷、喜溫、怕缺氧、容易自相殘殺的習性,若若飼養環境不通風、潮熱、寒冷、面積過小、喂食較少的情況下極易大量死亡發臭,或互相殘殺,解決方法如下:
針對缺氧:家庭飼養大麥蟲,若消耗量不大的話,一個臉盆大小的容器則足以容納。大麥蟲的攀爬能力與面包蟲相同,僅普通塑料材質即無法攀爬,且不會飛,因此可用臉盆、鋁盆等面積較大、開口較闊的容器進行飼養,切勿使用開口較小的瓶形容器。
如需繁殖大麥蟲,則至少需要準備2個以上的盆及多個一次性杯子。
針對自相殘殺:根據筆者觀察,一般來說新購買的大麥蟲,若商家的環境較差,或經過網購,則較容易自相殘殺,而自家繁殖的大麥蟲則不會出現自相殘殺的問題。
在發現新購的大麥蟲死亡率較高時,可使用較大容器,以減少互相接觸,同時保持充足喂食,及時挑揀出死屍,并注意通風,以避免螨蟲大量爆發。
關于大麥蟲和面包蟲,可以簡單歸為2句話:大麥蟲怕冷,面包蟲怕熱。
針對大麥蟲的優點和缺點,筆者建議:大麥蟲的優點遠超過面包蟲,缺點則比面包蟲少的多,如果有條件的話盡量還是使用大麥蟲作為主食,北方則可采用大麥蟲、面包蟲搭配方式,以免寒冷季節無蟲可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