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文言主謂倒裝句形式

文言主謂倒裝句形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6:30:57

文言主謂倒裝句形式(文言倒裝句謂語前置句)1

【本文曾載北京《語文世界·2006高考攻略》(2006年1-2期)】

文言倒裝句(又叫變式句),是相對于現代漢語說的。文言中有些句子的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現代漢語不同,其句式的實質是文言裡的句子中的成分出現了倒置現象。今譯時,要按現代漢語的要求翻譯。文言倒裝句有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或介詞結構後置幾種。

一、謂語前置句的特點及翻譯

文言文裡,謂語的位置也跟現代漢語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在一些感歎句、疑問句和祈使句中,為了突出強調謂語,加強感歎、疑問和祈使語氣,往往把謂語放在主語之前,這就叫謂語前置,也叫主謂倒裝或主語後置。翻譯時一般應還原到現代漢語語序。例如:

 (1)哉,也!(《論語·雍也》)——顔回真有賢德啊!(謂語前置,應為“回也,賢哉”)

(2)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你不聰明到了極點﹗(謂語前置,應為“汝之不惠,甚矣”)

(3)欤,哭者?(《禮記·檀弓》)——哭的人呢?(謂語前置,應為“哭者,誰欤”)

(4) 甚矣,烏沙之橫,皂隸之哉!(《 虎丘記》)——官吏的專橫,差役的粗俗太過份了!("甚"是主語"烏紗之橫,皂隸之俗"的前置謂語)

謂語前置句練習

1、選擇題

與“美哉壽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2000年上海卷)

A、微斯人,吾誰與歸 B、大王來何操

C、甚矣,汝之不惠 D、不拘于時,學于餘

2、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2)我非愛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3)善哉,祁黃羊之論也!(《祁黃羊去私》)

(4)悲哉!此秋聲也。(《秋聲賦》)

(5)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晏子治東阿》)

(6)言以文遠,誠哉斯驗。(《文心雕龍·情采》)

一、 謂語前置句練習參考答案

1、選擇題

C(“美哉壽也”是個主語後置句,C項與它相同。A、B項均為疑問句中的賓語前置,D項為被動句和狀語後置句)

2、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公子能為别人的危難而急的精神,表現在哪裡呢?(既是謂語前置句又是賓語前置句,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謂語“安在”因強調而提到主語的前面,譯時移後。“安在”即“在安”的倒裝,疑問代詞“安”作動詞“在”的前置賓語)

(2)我不是吝惜自己的錢财才用羊替換牛的,百姓認為我吝啬,(看來是)應該(的了)。(“宜乎”是主語“百姓之謂我愛也”的前置謂語。之,用于主謂之間,不譯。 “以羊”屬狀語後置,譯時把“以羊”提到動詞“易”之前)

(3)祁黃羊的話,真好啊!(“善”是主語“祁黃羊之論”的前置謂語)

(4)這是秋天的風聲呀,真令人悲傷啊!(“悲”是主語“此秋聲”的前置謂語。“此……也”,判斷句的典型格式)

(5)您治理東阿很好啊!(“甚善”是主語“子之治東阿”的前置謂語)

(6)言辭憑借文采才能流傳久遠,确實呀,這是經過驗證了的事實。(“誠”是主語“斯驗”的前置謂語)

二、賓語前置句的特點及翻譯

【本文曾載北京《語文世界·2006高考攻略》(2006年1-2期)四川《招生考試報·高考周刊》

(2006年第七期),現有改動補充】

文言文裡,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也跟現代漢語一樣,一般放在動詞或介詞後邊。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也會放在動詞或介詞前面,這種情況便稱為賓語前置。賓語前置句的情況有以下動詞賓語前置和介詞賓語前置。前者分為四小類,後者分為三小類。

(一)動詞賓語前置

1、否定句中,代詞作動詞賓語(即"否定副詞 代詞 動詞"式),賓語前置。

這種賓語前置句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必須是否定句,即用否定副詞(不、勿、無、毋、非、未、否、莫等)表示否定的句子;一是必須有代詞(餘、之、自、我等);一是代詞必須在否定詞和動詞之間,作動詞的前置賓語。翻譯時,要把代詞放到動詞後面作賓語。例如:

(1)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東陽馬生序》)——天氣十分寒冷,硯裡的墨汁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伸直,也不敢放松抄寫

(2)古之人不餘欺也。(《石鐘山記》)——古代的人沒有欺騙我啊。

(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國也》)——七十歲的人能穿上絲織品的衣服,吃上肉食,百姓沒有挨餓受凍的,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而稱王,是從來沒過的。("衣"和"王"都是名詞活用為動詞)

(4)汩(yù)餘若将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離騷》)——流年似水我好像趕不上啊,隻怕年歲不等待我

(5)故所就不彼若也。(《論毅力》)——因此所成就的事業不如他。(所就:動詞所字結構)

2、代詞"自"作動詞賓語,賓語前置。例如:

(1)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谏》)——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2)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觸龍說趙太後》)——不能進見(太後)好久了,我私下原諒自己

(3)其自視也亦若此矣。(《逍遙遊》)――他們看待自己也是像斥鴳那樣。

(4)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宮賦》)——秦朝統治者來不及哀歎自己

例(1)(4)也屬于否定句賓語前置句。

3、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動詞賓語(即"疑問代詞 動詞"式),賓語前置。

這種賓語前置句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必須是疑問句;一是必須有疑問代詞(何、安、奚等);一是這個疑問代詞必須置于動詞謂語之前作賓語。翻譯時,要把疑問代詞移到動詞後邊作賓語。例如:

(1)白雪紛紛何所似?(《世說新語。詠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呢?(“何所似”,應 為"所似何")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詩》)——問女兒想什麼,問女兒思念什麼。(“何所思,何所憶“,應為"所思何、所憶何")

(3)萬鈡于我何加焉!(《孟子二章·魚我所欲也》)——優厚的俸祿對我來說能增加什麼好處呢!(“何加焉”,應為"加何焉")

(4)沛公安在?(《鴻門宴》)——沛公在哪裡

(5)彼且奚适也?(《逍遙遊》)——它将飛到哪裡去?

(6)世與我而相違,複駕言兮焉求?(《歸去來兮辭》)――世俗之人已與我心意不合,我再駕車出去幹什麼?(焉求,即"焉求")

4、通過"之"或"是"(即"賓語 之或是 動詞"式)的幫助,賓語前置。

這種賓語前置句的特點:一是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之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或是"隻是标志賓語前置的結構助詞,沒有實在意義。二是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唯(惟)",構成"唯(惟)……之(是)……"的賓語前置的固定格式。其中"唯(惟)"是限定範圍的副詞,可譯為"隻、隻有、隻是、隻要"等。翻譯時,要把賓語放到動詞後面。例如:

(1)何陋之有?(《陋室銘》——有什麼簡陋呢?(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何……之有,又是表反問的固定句式)(2)句讀(dòu)之不,惑之不……(《師說》)——不文章的字句,不能解決疑難問題。

(3)其一人專心緻志,惟奕秋之為。(《孟子·告子上》)――其中一個專心緻志,隻奕秋的話。(惟奕秋之為聽,即"惟奕秋是聽"。"之""是"古音相同,均有提賓的功能。為,助詞,和"之"結合在一起,作賓語前置的标志)

(4)豈不榖是?先君之好是。(《左傳·僖公四年》)——這次出兵難道是為我嗎?為的是繼承先君建立的友好關系。(不榖,即不谷,古代諸侯自稱的謙詞,可譯為"我")

(5)吾少(shào)孤,及長,不省(xǐng)所怙(hù),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我幼年喪父,等到長大,還不知道父親的模樣,隻有依靠哥哥和嫂嫂。

(7)唯才是,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賢令》)——隻要推舉出有才能的人,我得到就重用他們。

(二)介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常見的介詞有"與、以、為、從、自、向、于"等。它們往往與後面的名詞或名詞短語結合,組成介詞結構。這些在介詞後的名詞或名詞短語,叫介詞賓語。文言中介詞的賓語一般放在介詞之後,但在下面三種情況下,要放在介詞之前。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介詞的賓語(即"疑問代詞 介詞"式),賓語前置。例如:

(1)微斯人,吾與歸?(《嶽陽樓記》)——沒有這樣的人,我同一道呢?

(2)不然,籍以至此?(《鴻門宴》)——不是這樣的話,我憑什麼誤會到這種地步呢?

(3)何以戰?(《曹刿論戰》)——(您)憑借什麼作戰?

(4)為而來哉?(《秋聲賦》)——它為什麼而來呢?

(5)人若不學,則以成?(《任末勤學》)——人如果不好好學習,那麼靠什麼成就事。

例(1)—(5)中的疑問代詞"誰""何""何""為""何",翻譯時要放在介詞"與、以、以、為、以"的後面。

2、非疑問句中,"以"有賓語(即"名詞數量詞 介詞"式),賓語前置。例如:

(1)全石以為底(《小石潭記》)——(潭)以整塊的石頭為底。(以為:把······當作······)

(2)将(qiāng)子無怒,以為期。(《詩經·氓》)——請你不要生怒氣,就把秋天作為婚期吧。

(3)《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詩經》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思想純正,沒有邪念。"

例(1)的"全石"、 例(2)中的名詞"秋"、例(3)中的數量詞"一言",翻譯時要放在介詞的後面。

3、方位詞作介詞的賓語(即"方位詞 介詞"式),賓語前置。例如:

(1)項王、項伯向坐;亞父向坐,……沛公向坐;張良西向侍。(《鴻門宴》)——項王、項伯面向坐;亞父面向坐……沛公面向坐;張良面向西陪坐。

例(1)中的方位詞"東、南、北、西",翻譯時要放在介詞"向"的後面。

倒裝句( 賓語前置句) 基礎練習

(一)給下邊的賓語前置句分類,把序号寫在橫線上。

①不吾知也 ②之二蟲何知 ③ 無乃爾是過與

④以為莫己若者 ⑤閣中帝子今何在 ⑥籍何以至此

⑦且焉置土石 ⑧何由知吾可也 ⑨寂寥而莫我知也

⑩君何以知燕王 (11)故不我若也 (12)是何可否之謂乎

(13)臣未之聞也 (14)姜氏何厭之有 (15) 唯命是聽

⒃君何患焉 ⒄故所就不彼若也 ⒅即謀單于,何以複加

A、否定句賓語前置句: B、疑問句賓語前置句:

C、"之"或"是"作标志的賓語前置句: D、介詞賓語前置句:

(二)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2、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後》)

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賦》)

4、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愚溪詩序》)

5、我實為之,其又何?(《祭十二郎文》)

6、保民而王(wàng),莫之能禦也。(《齊桓晉文之事》)

7、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屈原列傳》)

8、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張衡傳》)

9、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蘇武傳》)

倒裝句( 賓語前置句) 真題訓練

(一)選擇題。

1、與"未之識"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1997年上海卷)

A、古人之不餘欺也 B、石之铿然有聲者

C、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語

2、與"不毆殺何待"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1999年上海卷)

A、吾屬今為之虜矣 B、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C、沛公安在 D、餘宗老塗山,左公甥也

3、下列各句與"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2003年上海春季卷)

A、阙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B、一日自遠歸,家以窭(jù)告

C、言于大府誅之 D、夫晉,何厭之有

4、下列各句,與"何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緻的一句是( )(2006年廣東卷)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晉,何厭之有 D、何故而至此

5、下列各句中的"之",屬于代詞作前置賓語的一項是()(2008年廣東卷)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歸于帝,帝不之罪

C.率軍追之,獲鞍馬铠杖不可勝數 D.将士用命,訪何功之有

(二)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金玉之賤,人民是寶。(《韓詩外傳·卷十》)(2000年上海卷)

2、人或問之:"何為泣乎﹗"(王充《論衡》)(2001年上海春季卷)

3、蓋将終焉,雖知其賢,尚何以發之?(蘇轍《巢各傳》)(2002年上海卷)

4、不識吾子奚以知之。(《孔子家語·顔回》)(2004年廣東卷)

5、趙國何求而不得也!(《莊子·說劍》)(2005年天津卷)

6、自縣為近畿(近畿jí:京城附近地區)大郡,近代末之有也。(《南史·何遠傳》)(2006年全國卷Ⅰ)

7、近日之事,釁難将成,賴陛下英明速斷,故罪人斯戮。(《宋書·王昙首傳》)(2008年全國卷Ⅱ)

8、人有小善,鮮不自稱。卿功勳如此,而無一言,何也?(《晉書·周訪傳》)(2008年廣東B卷)

9、此何難之有焉,特上不以為政而士不以為行故也。(《墨子·兼愛中》)(2008年天津卷)

10、吾愛之,不吾叛也。(《左傳·襄公二十四年》)(2008年江西卷)

11、陳人欲戰,蠻奴(人名)撝之曰:"老夫尚降,諸君何事!"衆皆散走。(《隋書·韓擒虎傳》)(2008年遼甯卷)【注】撝(huī):揮手呵斥。

二、賓語前置句的特點和翻譯參考答案

倒裝句( 賓語前置句) 基礎練習參考答案

(一)A、①④⑨(11)(13)⒄。分别應為"不知吾""莫若己""莫知我""不若我""未聞之""不若彼",可分别譯為"沒有了解我""沒有人比得上自己" "沒有誰了解我" "不如我""沒有聽說過這事""不如他"。

B、②⑤⑦⒃。分别應為"知何""在安""置焉""患何",可分别譯為"知道什麼""在哪裡""到哪裡""憂慮(擔憂)什麼"。

C、③(12)(14)(15)。③ 爾是過與(應為"")"爾"是動詞"過(責備)"的前置賓語,可譯為"恐怕該責備你吧?" 12"何可否"是動詞"謂"的前置賓語,可譯為"這還說什麼可以不可以呢?"14"何厭"是"有"的前置賓語,可譯為"姜氏有什麼滿足的呢?" 15"命"是動詞"聽"的前置賓語,可譯為"隻聽您的命令"。

D、⑥⑧⑩⒅。分别應為"以何""由何""以何""以何"可譯為"憑什麼""從哪裡""憑什麼""用什麼"。

(二)1、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啊。(否定句賓語前置句,省略句。"不己知"即"不知己",人稱代詞"己"作動詞"知"的前置賓語。"患"後省略了"己",譯時補上)

2、一旦您百年之後,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立身?(疑問句賓語前置句,狀語後置句。"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即"長安君以何于趙托自"。"何以",介詞賓語前置;"自托",動詞賓語前置。"于趙"屬狀語後置。自托于趙,使自己在趙國立身。托,寄托)

3、本來是一代蓋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裡呢?(疑問句賓語前置句,疑問代詞"安"作動詞"在"的前置賓語。文言疑問句中,常把疑問代詞放在動詞之前作賓語)

4、所以凡是愚蠢的人,沒有誰像我這樣愚蠢的了。(否定句賓語前置句。 "莫我若"即"莫若我",人稱代詞"我"作動詞"若"的前置賓語。文言否定句中,常把人稱代詞置于動詞之前作賓語)

5、(這種現象)實在是我造成的,又能怨恨誰呢?(疑問句賓語前置句。"何尤"即"尤何",疑問代詞"何"作動詞"尤"的前置賓語)

6、使百姓生活安定而行王道統一天下,就沒有人能阻止(阻擋)他。(否定句賓語前置句。"莫之能禦"即"莫能禦之")

7、沒有誰不想尋求忠臣來侍奉自己,選拔賢才來輔佐自己。("自為""自佐"即"為自""佐自"的倒裝。代詞""作動詞的賓語,一般前置)

8、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種儀器。(否定句中,代詞"之"作動詞"有"的前置賓語)

9、(我)本來就沒有參予謀劃,又不是他的親屬,說什麼連坐治罪呢?"(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動詞"謂"的前置賓語)

倒裝句( 賓語前置句)真題訓練參考答案

(一)1、A("未之識"是個賓語前置句,A項和它相同。B項為定語後置句,C項為緊縮複句,D項為介詞結構後置句)

2、C(C項和題幹中的句子句式相同,均為疑問句中的賓語前置。A項為被動句,B項為省略句,D項為判斷句)

3、D(D項和題幹中的句子句式相同,均為賓語前置句。A、B兩項為省略句,C項為狀語後置句)

4、A(A項和題幹中的句子句式完全一緻,均為介詞賓語前置句;C項是"之"作标志的賓語前置句;B、D項是正常語序)

5、B(B句是否定句賓語前置句,句中的"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帝不之罪",即"帝不罪之"。A句的"之"是動詞,到;C句的"之"是人稱代詞,是正常語序下的賓語;D句是賓語前置句,但"之"隻是标志賓語前置的結構助詞,不是前置的賓語)

(二)1、把金玉看得低賤,把人民當作寶貝。(這兩句均為賓語前置句,分别用"之"和"是"把賓語"金玉""人民"提前)

2、有人問他:"你為什麼哭呀?"("何為"即"為",介詞賓語前置)

3、大概将要死于此地,雖然知道他的賢德,(但)我還能用什麼方法來傳揚他的事迹呢?(固定結構"何以"即"以",介詞賓語前置)

4、不知您根據什麼(憑什麼)知道這件事?("奚以"即"以",介詞賓語前置。吾子,敬稱,您)

5、趙國想要什麼而不能得到呢?("何求"即"求",動詞賓語前置句)

6、從縣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長官,近代從未有過這樣的事。("末之有也"即"未有也", 否定句賓語前置句)

7、近日的事,禍端将要釀成,幸虧陛下英明果斷,因而嚴懲了罪人。("罪人斯戮"即"戮罪人斯",動詞賓語前置句)

8、人們往往有一些優點,很少不稱贊自己(的)。您的功績這樣(大)了,卻沒說一句話(誇耀自己),(這是)為什麼呢?("鮮不自稱"即"鮮不稱",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也可以說,代詞"自"作賓語,往往前置)

9、這有什麼困難呢,隻不過是君王不用這樣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這樣的方法行事的緣故。(前一句是賓語前置句,"何難之有"即"有何難",之,賓語前置的标志;後一句用"也"表判斷)

10、我喜愛他,(他)不會背叛。(否定句賓語前置句,"不吾叛"即"不叛",承前省略主語"之")

11、陳國人想要應戰,任蠻奴揮手呵斥說:"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麼!"衆人都四散逃跑。("諸君何事"即"諸君事",動詞賓語前置句。譯出大意給3分;"何事""走"兩處,每對一處給1分)

文言主謂倒裝句形式(文言倒裝句謂語前置句)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