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武俠或者修仙小說中,主人公想要突破瓶頸,都需要閉關修煉,短則一個月,多則上百年。為什麼非要閉關修煉?因為當你想要真正學會一樣你之前不會的技能,你需要的是大量的專注的時間,你需要隔絕旁人的幹擾,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領悟中去。當你專注的時候,時間過的飛快,但是效果也會成倍提升。因此,小說中的主人公閉關後重出江湖,都會有質的飛躍。
本質上,學習也是一樣的,也需要閉關修煉,隻是時間不需要那麼長,短則幾十分鐘,長則幾個月即可。任何人,想要順利完成一件有難度的事,最好的方案就是閉關修煉,所以你會聽到很多類似的故事:某某某考前通宵突擊,順利考過高等數學;某某某考前泡圖書館一星期,順利通過四級考試;某某某泡在實驗室一周,終于完成了畢業論文;某某某在實驗室研究數月,終于有所突破,獲得xxx獎……
為什麼閉關修煉效果會那麼好?因為專注使人高效。閉關時,沒有閑雜事物的幹擾,你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一個任務中,而且這個任務往往是很明确的,你很清楚你要做什麼,你也知道任務的緊迫性與重要性。在沒有幹擾的情況下,你會變得自律,你不會做與任務無關的事,你會最大程度地爆發出自己的潛能,随着專注度的不斷提升,你會接近自己能力的極限,做事自然事半功倍。所以你會發現,當一個人專注地做一件事的時候,都是極其安靜的。他将自己隔離在自己的世界裡,并且非常享受。當他閉關出來後,往往都會有極大的突破。
所以,當你想要學一樣對自己而言有難度的知識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閉關修煉。自己安排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期間不會有任何幹擾,然後靜下心來學習,可以是聽課也可以是自己研究。多安排幾次,效果就會顯現。
現在的人都太浮躁了,周圍環境也很浮躁,所有的學習都吹噓零基礎速成,所有的學習都在找捷徑,然後不停地換着内容學,換着方法學,不找到最好的捷徑不罷休,最終導緻學了跟沒學一個樣。有一句話說的很好,任何你輕易就能習得的都是沒有價值的。如果學習如此輕松,那為何如此多人努力,成功卻寥寥無幾。
很多學生學習理科不喜歡自己研究,因為很多老師和家長都說:遇到不會的就去問老師,别一個人在那研究,浪費時間。不懂就問,所以你活該隻能考那麼點分數。我從沒見過一個學霸是不停問問題的,或者說我遇到的學霸都是從來不問問題的,他們隻會和老師探讨問題。我也從來沒見過一個學生,因為不停地問問題就能把理科學好的。沒有日積月累、暗無天日、無人可說的獨自鑽研,你最多隻能維持自己的現狀,想要突破是不可能的。中高考理科,都是2個小時,基本是這麼分配的:80%(高考)/90%(中考)的題一小時完成,剩下的一小時研究。如果你平時都做不到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有難度的題,那你想要在考試中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你覺得可能嗎?你真的覺得,花幾分鐘聽老師講解,與花一小時自己研究的效果是一樣的嗎?如果你真的覺得,自己研究浪費時間,那麼就不要抱幻想有所突破,維持現狀已屬不易。收獲是與付出成正比的,你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努力無效,那麼一定是你努力的方式有問題,你可能隻是單純的多花了一點時間。
如何安排閉關修煉的時間?首先确定一下閉關修煉的标準:專注度。專注度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你感覺時間過得飛快。如果你足夠專注,随時都可以,時間長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專注度,如果你随時都可以心無旁骛地學習,那麼你就可以随時閉關修煉;如果不行,那麼盡量安排長一點的時間,以保證期間有那麼一段時間是專注的,比如每天晚上花2小時學習,如果你覺得時間過的很快,那麼就可以了,貴在堅持,如果你感覺很煎熬,總是想做别的事,那麼這就不算了。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當你做自己喜歡的事時,你會感覺快樂的時光都是很短暫的。所以先培養一下這種感覺,多閉關修煉幾次,直到你努力的這件事也能帶給你這種感覺。愛上你努力的事,是你堅持下去最好的理由。
那碎片化的時間用來做什麼呢?做一些難度并不大的事。千萬别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做一件難度非常大的事,那是自尋死路,本身學習難度就大,你還斷斷續續地随便學,你這是自己想着法地勸退自己。碎片化的時間适合做一些連續性不大的事,比如背背單詞、随意的看看書、溫習已經基本掌握的知識。
如果你想要突破,那麼閉關修煉就是你最好的選擇,一定要堅持下去,你可以成為你想要成為的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