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關于未來的電影,電影裡人物的未來就是現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當下這個時代在《乘風破浪》裡貌似不是一個好事物。所以,導演才用一種過去式電影手法,把我們請回了三個青年加青春荷爾蒙,組成的一個有底線的江湖之上。抛棄微博、朋友圈、微信的圍困之後的青年一下子就擁有了青春,小鎮青春故事注定引來集體回憶。當然,父子和解、愛人相守,兄弟風雨與共,感情牌一個都不能少。正如我們自己,大部分人青年回憶裡更共鳴的是憂傷的部分。
每個人的笑點不同,喜劇的部分不談。我想說的是電影中隐含着一種對現代的認知。在某個階段,人們因為對未來的惶然而迷失方向,就像我看完這部電影,第一個感覺是相對大部分這個檔期的賀歲片,導演的确很努力地想拍一部好電影。
關于好電影,本片的制片人這麼形容:“好的電影就是雜亂無序人生的一個整理和歸納,給看起來沒有章法的時光賦予獨特的意義。”這概括了這部電影的核心:時光。至于表現形式“雜亂無序,沒有章法”,我覺得他說的不對,這部電影掐頭去尾,純線性叙事,導演的整理和歸納很完整。
《乘風破浪》的作者态度是好的。如果說,取悅誰的話,我覺得至少在創作過程中更多的還是導演自己,奧遜·威爾斯說過:“我相信隻要一部作品能表達創造出它的那個人,它就是好的。”我覺得在感情有限的前提下,導演拍出了自己感興趣的生活,善用了自己感受(賽車、兄弟、小鎮、打架,女人),這絕對是一件好事。
很多人看電影是看明星,看他們演一個事,但李安說過一句話,其實他們是來看自己的。可能是個人生活環境的關系,我看這部電影時不斷被自己腦補出的年輕歲月感動。
我對這個片子的好感來自它印證了我的曾經,有我當年兄弟的影子,他們看似很傻很熱血,但彼時彼刻,這群人的存在影響着我們的一生。
現實世界裡的父子兩代人的觀念沖突,隻是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責任被限定在尴尬的境地。兒子向父親證明自己的選擇。父親無言面對兒子的責問。父子同行,車禍将這個故事引入正題。我覺得,這個進入方式可以找到很多參考片,人物前史交代完畢之後,我們走入“普天之下,再無新事”的窘境。偉大的電影都是陳詞濫調。我們談論故事時在談論的肯定不是故事本身。“陳詞濫調”不是壞話,電影到如今,其實關鍵在于如何講述一個誰都知道的故事了。
個人覺得,觀衆認識那個時代的任務全被消極的主人公限制了。主人公阿浪回到當年小鎮時的心理變化是我最想看到的,他的參與感就是插科打诨,沒有一個可以被合理解釋的動機。生活裡的偶然性?那代人的随波逐流?小家庭映射大社會?對于一個劇本來說,這個問題不是“元素”問題。如果把它理解成個人情懷,電影風格都沒問題。但對于好電影的講述方式來說,他打亂了标準。這就像之前韓寒對詩人的看法,我相信他會承認每個領域都有一個隐藏标準。
片名成語的意思是指船隻乘着風勢破浪前進。對于一部“倒退”的電影來說,它的意義不僅是吉祥話,給大家看看“青春又見青春”而已。我相信,再見青春才是态度鮮明的,決絕的。如何融入一個有無奈更有堅持的未來,是我在《乘風破浪》裡希望看到的。
我們以為我們理解小鎮,理解父輩,理解了那個時代。
一個現代人逐漸适應昔日時代的過程,也是告訴觀衆那個時代什麼樣子的過程。片子裡不少對白一帶而過。誰能弄懂這個世界呢?現實恰恰是導演提出疑問的所在,過去種種才是對現代社會點滴遺憾的彌合。
現實裡主人公阿浪充滿着對父親的敵視,在過去場景中,父親不是他想的那樣沒有責任感且無能,他關心着兄弟的未來,兒子的未來,妻子的未來,卻不知未來在哪裡。其中有一句對白是“世界到底會不會變?”這不僅代表導演,更是現代社會的集體焦慮。
而電影的主人公代表未來,未來就在他們兄弟之間。來自未來的人的回答是“會變的”。變了是不是好?我在電影裡看到的所有人事都是善良的。你看,片子裡的小混混都是可愛的,笨拙的,他們的底線襯托着這個年頭的底線。導演足夠洞察人心,返回美好時刻是唯一方案,管他是逃避,還是别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