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綠色低碳節能先行宣傳語

綠色低碳節能先行宣傳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5:50:01

綠色低碳節能先行宣傳語?現在大家都在提倡低碳生活那麼怎樣才算是低碳生活方式呢一起來看看日常低碳環保小常識吧,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綠色低碳節能先行宣傳語?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綠色低碳節能先行宣傳語(全國節能宣傳周)1

綠色低碳節能先行宣傳語

現在大家都在提倡低碳生活那麼怎樣才算是低碳生活方式呢一起來看看日常低碳環保小常識吧

1、每節約1度電就相應減少997克二氧化碳的污染排放或30克二氧化硫的污染排放。

2、我們現在的許多時裝習慣于幹洗,而幹洗時衣服接觸了四氟乙烯,它會引起動物癌症,對人體同樣也有危害,所以幹洗衣服取回後不要立即穿,應在室外晾一晾。

3、節能燈可比普通燈泡節約75%的電能,比普通燈泡耐用5-10倍。

4、節能燈每開關一次,燈的使用壽命大約降低3小時左右。

5、節能燈的光效一般比白熾燈高5倍。

6、13瓦自鎮流器熒光燈的光通量相當于60瓦普通白熾燈的光通量。

7、在同樣的亮度下,節能燈比白熾燈可節約用電80%。

8、夏季使用空調時,将溫度設置在26-28度最好。

9、空調的設置溫度不宜過低,過低則空調的耗電量将增加。最好設定在室内與室外溫差為4.5°。

10、空調溫度設定值每提高1度,就可省下6%的電。

11、空調機制冷時,配合電風扇一起使用,可以增加室内空氣流通,加快降溫速度,減少耗電量。

12、将髒衣物先浸泡20分鐘左右,再放入機内洗滌。機器有強、中、弱三檔,其耗電量逐檔減少。一般使用中、弱兩檔,隻有洗絨毯、沙發布、帆布時才用強檔。采用集中洗滌方法。即一桶洗滌劑連續洗幾批衣物,先洗淺色,後洗深色,洗衣粉可适當增添,全部洗完後再逐一漂清。

13、用同樣多的水,節能洗衣機比普通洗衣機洗的衣服多一倍。

14、電視機插入電源,就會預熱顯像管,不看電視時,要把電源插頭拔下,既省電又安全。電視色彩、音量及亮度調至人感覺最佳狀态,能延長電視機的使用壽命,且一般能節電50%。

15、電熨鬥應選購調溫型,這種熨鬥既升溫快,達到使用要求後又會自動斷電。熨燙衣物時,在通電初始階段先熨耐溫較低的,待溫度升高後,再熨耐溫較高的,斷電後,再熨一部分耐溫較低的。

16、待機能耗是指産品在關機或不行使其主要功能時的能源消耗。我國首先對打印機和打印/傳真機産品開展了待機能耗的節能産品的認證。電腦在睡眠狀态下有7.5W的能耗,即便關了機,隻要插頭還沒拔,電腦依舊在消耗。

17、異步電動機最好不要空載或輕載運行,因為功率因數較低,增加電能損耗。

18、對于電熱水器來說,保溫就意味着節能、省錢。真正節能的電熱水器是不需要頻繁地把電源切斷的,因為它有有效的保溫技術,比如中溫保溫、多段定時加熱等,都需要在電源通電的情況下完成,頻繁地拔掉插頭還會縮短插頭的壽命,帶來安全隐患。如果每天使用熱水器,那麼不要切斷電源;如果是3至5天才使用一次,則用後斷電是更為節能的做法。

19、功率在50kW及以上的電動機,應單獨配置電壓表、電流表、有功電能表等計量儀表以便監測與計量電動機運行中的有關參數。

20、冰箱周圍的溫度每提高5攝氏度,就要增加25%的耗電量。

21、家庭耗電最厲害的是冰箱空調,兩者的耗電量占家庭總耗電量的85%。電冰箱應放置在陰涼通風處,決不能靠近熱源,以保證散熱片很好地散熱。

22、變頻空調的變頻器使空調始終處于最經濟的轉速狀态,從而提高能效比, 環保主題活比常規的空調節能20%,30%,其啟動電流小,轉速是逐步加快,啟動電流是常規空調的1/7。

23、當溫度在25度,相對濕度50%,人體處于最正常的熱平衡狀态,人感覺很舒适。其次,使用的窗簾布宜厚些。再次,保持過濾網清潔,以及室外機加蓋遮陽罩,都利于節電。空調應選購高能效空調。

24、突然電池電力不足,而手頭又無新電池更換時,可把電池取出,用力捏捏,把電池外皮捏癟之後再裝回去,就可繼續使用。

25、家用空調的能耗結果,最節能的空調前三名分别為科龍、美的、新飛獲得。

26、生活中,使用可充電電池更環保。

27、在公共洗手間洗完手後,最好用自帶手帕擦手。

28、化妝品主要原料來自天然,但輔料中色素、防腐劑、香料等可能含有有害物質。尤其是要謹慎使用具有特殊功效的化妝品,如增白、祛斑的化妝品中可能含有重金屬汞,該物質對人體有害。

29、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染發和燙發的人越來越多,但患有皮膚過敏的人應盡量少燙發和染發。

30、駕駛汽車時,80公裡/小時的速度要比110公裡/小時的速度節省燃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