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單位、教育單位、文化單位,新聞、廣播、出版單位,衛生單位,體育單位,勘察設計單位,農業、林業、水利和氣象單位,社會福利單位,環境保護單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列入事業編制的單位,其工作人員的工資和活動經費的開支渠道除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外,還有部分事業單位的經費,采取自收自支,差額補貼等辦法。
事業單位企業編制通常有兩種情況:
一是該單位除了有事業人員的編制外,還有的人員按企業用工對待,不占事業編制,他們屬于工勤人員(也有事業編制的工勤人員)。
二是單位除了事業編制外,另辦有企業性質的單位,隸屬于這個事業單位,該企業性質單位的人員當然身份是企業員工。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的基本條件,主要根據崗位的職責任務和任職條件确定。
從待遇上看,理論上說,兩者完全是不同的。工資标準/福利标準都執行不同的規定。這點在退休後的待遇就會更明顯。
而在實際上,很多單位因為工作需要,特别是混合使用不同編制人員的單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樣,以利于調動員工積極性,但這隻是單位的搞法,換個領導也可以更改,或者有關領導機關要求改正也可以輕易地就改變了這種狀況。
如果你想調動到另一個事業單位,你的企業編制肯定就不行了。當然,如今事業單位也搞聘用制 ,是簽合同的。但不管怎麼說,人事局管的就是事業編制的人員及他們的待遇(包括退休)。
免責聲明:文章内容來源于網絡,僅供個人研究學習,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删除,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