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賈島寫過一首《三月晦日送春》,如下:
三月正當三十日,風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鐘猶是春。
這首詩,表達的是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留戀。春天是萬物複蘇、百花齊放的季節,也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光,無怪乎詩人會對春天的逝去怅惘萬分。春去花不再,詩人情懷要向何處寄托?但是,就算是在炎炎夏日之中,也有一些植物在似火的驕陽下勤花不辍,這其中就包括今天的主角木槿。
圖一
木槿,學名Hibiscus syriacus L.,是錦葵科木槿屬的落葉灌木,高不過3、4米,乍看相貌平平,沒有什麼綽約風姿能讓人眼前一亮。但木槿的優勢也不少,它的花大而美麗,開花量非常豐厚,盛放時滿樹繁花,燦若群星,在夏日的綠樹濃蔭中非常惹眼。而且,木槿花期十分漫長,雖然開花較晚,但卻可以從七月盛夏一直開到十月金秋,堪稱花中的“勞動模範”。
木槿的花不會成串紮堆,而是單生于葉腋。圖一即是一朵單瓣的木槿花,具有典型的錦葵科特征,花瓣共5枚,呈螺旋狀排列,花瓣基部有深色的斑點,頗為項目,中間則是突出的花蕊,整朵花給人一種樸實的美感。最初的木槿花都是這樣的淡紫色,淡紫色又稱“堇色”,木槿的“槿”大概就來源于此。如木槿品種繁多,不但有傳統的白色、粉色和紫色,園藝學家還培育出了令人驚豔的藍色品種;花的形态也有單瓣和重瓣之别,單瓣落落大方,重瓣高貴雅緻,可以說是環肥燕瘦,各具風韻。
圖二
因為美麗,所以被人喜愛。木槿在世界溫帶園林中被廣泛應用,還被韓國推選為“國花”,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但它卻是一種土生土長的原生植物,原産我國中部,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栽培曆史,早在先秦詩歌集《詩經》中就有提及。如《國風·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顔如舜華。将翺将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這首詩用“舜華”來比喻女子的美貌,“舜華”就是指木槿的花,而“舜”則是木槿最早的名字。能和三皇五帝之一的“舜”重名,想必在華夏先民心目中的地位不低。
後世文人對“有女同車”的理解不盡相同。有一種觀點認為,用“舜華”來比喻女子,除了形容其美之外,還蘊含着一種哀傷的感覺。因為木槿的花期雖然漫長,但單獨一朵花卻一般隻能維持一天,所以木槿又有一個詩意很濃的名字:朝開暮落花。對此,白居易有“槿枝無宿花”的說法,李商隐也有“風露凄凄秋景繁,可憐榮落在朝昏”的歎息,文人心中的木槿,大概就是朝開暮謝的瞬息之美。
圖三
那麼,說木槿花“朝開暮落”,是不是符合實際情況呢?首先應該承認,古人的觀察基本正确,木槿花瓣大而柔弱,在風吹日曬之下确實很容易凋零。早晨開放,到了傍晚可能就會整朵掉落在地上。不過,據我個人的觀察,可能由于各地氣候條件不同,有些木槿花單朵可以持續幾天,由淺色變成深紫色後才會最終掉落。特别是重瓣的木槿,更不那麼容易落花,一般堅持三、四天沒問題。對于這一點,身邊有木槿花的朋友,不妨特别留意一下,看看古人究竟有沒有說錯。
圖四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木槿除了可以美化環境、供人觀賞之外,還可以化作餐桌上的美食。木槿的可食用部位包括花朵和嫩芽,但主要是花朵,很多南方地區都有以木槿花入馔的習慣。一般是取其含苞待放的蓓蕾或初開的花朵,摘去花萼和花蕊,隻留花瓣,用以做湯、煮粥,或煎蛋炖肉,據說滑嫩爽口,不失為一道色香味俱佳的佳肴。另外,木槿的花、葉中都含有皂苷,可以用來泡水洗頭沐浴,這應該是木槿最冷門的用途了,在化工産品豐富的今天非常罕見。
不過,我們并不建議采摘用來綠化的木槿,因為它們不但承擔了美化環境的重任,而且還吸附了大量城市中的有害氣體或粉塵,實際上并不适宜食用或用來洗滌物品。所以,就讓它們靜靜地開放吧,我們隻要欣賞就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