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來襲,氣溫驟降,家家戶戶的暖氣都開始熱乎起來。但對于家住朝陽區金盞西村381号院的14戶村民來說,在打開電暖器前總免不了一番精打細算。因為無法享受煤改電峰谷電價的優惠,每個采暖季他們都隻得繳納高額電費,讓這些已經退休的居民不堪重負。
現場
八旬老人屋内穿5件衣
下午3點,為了禦寒楊女士在家中穿着5件上衣。
楊女士和老伴兒家住金盞西村381号院6門。下午三點,屋外正是一片暖陽,但記者一進入楊女士家,卻感到了一絲寒意,屋内竟然沒開暖氣。“我們老兩口今年都80多了,為了保暖隻能是在外面穿多少,在家就穿多少。”楊女士坐在椅子上,掀起了自己的袖口,最裡層的是兩件秋衣,外面套着一件棉襖和一件外套,最外面還披着一件棉坎肩兒。
楊女士告訴記者,雖然進入供暖季,可她家隻有在每天晚上5點到9點以及次日淩晨5點到9點這兩個時段才會打開電采暖設備。每天夜裡,她家都會關掉設備借着暖氣的餘溫入睡。待到第二天一早老伴兒會再把暖氣打開,方便早上一家人的活動。“因為電費太高,現在隻要屋外還有太陽,家裡的暖氣就不會打開。實在感覺太冷,就隻能拿小電暖器對付着,但這并非長久之計。”
舍不得開電暖器就是為了節省電費。楊女士和老伴兒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我們家用的電采暖設備功率是20千瓦,開啟後每個小時少說也要用掉幾十度電。”現在北京市實行階梯電價,第一檔每月有240度電的額度;第二檔則為160度電。這400度電對于供暖季來說也隻是杯水車薪。“而一旦用電量超過了這兩個檔位,後續的電價将按照每度0.78元計算。如果是在這種情況下運行電采暖設備,保守估算每天也會産生幾十元的電費。”
講述
改造已6年補貼難享受
僅2020年一年,劉先生就繳納了10000元電費。
為了進一步了解相關情況,記者又來到了村民劉先生家中。退休前,劉先生曾在北京農商銀行工作。他告訴記者,金盞西村381号院此前是銀行的員工宿舍,如今在此居住的也都是上了年歲的退休職工。
劉先生介紹,2016年之前宿舍南側一牆之隔就是銀行的所在地,辦公、宿舍兩處共用同一鍋爐房采暖。2016年銀行搬離此處,鍋爐房也就随之拆除,也就是從那時起産權單位出資為14戶村民分别安裝了電采暖設備。
劉先生說,“當年改造時還沒有所謂的取暖用電補貼。一年後,村裡統一進行了煤改電工程,并換上了新的峰谷電價表,每天晚8點到次日早8點可以享受到每度0.1元的谷段電價。”然而在村内統一改造時,381号院内村民的電表卻沒能更換。一個供暖季下來,院内村民往往要比該村其他村民多花上數千元電費。
在劉先生展示的三張購電收據中可以看到,他分别于2020年2月、12月以及2021年2月,分3次進行購電,每次購電金額為5000元。然而在第三次購電後,實際入表金額顯示為3538.4元。也就是說一個供暖季下來,不但卡内原有的5000餘元餘額全部花光,同時還産生了1400餘元的欠費。根據劉先生估算,僅去年一個供暖季自己就用掉了超過6000元的電費。為此,村民們盼望有關部門能夠出面協調,讓14戶村民享受到煤改電補貼政策。
進展
各方上門答疑解惑想辦法
11月15日,記者就該問題緻函朝陽區農業農村局。在電話回複中工作人員表示将會對相關問題進行摸底。第二天,記者和金盞鄉政府及381号院産權單位北京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前往現場。
村民表示,由于每年供暖季花費的電費都在大幾千元,因此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想想辦法,幫他們減輕電費壓力。
金盞鄉政府的工作人員現場向老人們解答了為何他們未被納入改造和補貼的原因。根據當時的相關規定,煤改電工程是以各村為單位進行的。從申請進行施工改造到峰谷電表的安裝,整個過程隻面向本村村民,且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提供戶主的戶口簿複印件等相關材料。然而381号院内的村民雖然都屬于金盞鄉,但多數人的戶口卻并不在金盞西村,因此便未被納入2017年金盞西村煤改電的改造工程之中。
在實地探訪并了解到院内老人們近些年來面臨的困難後,朝陽區農業農村局的工作人員表示,考慮381号院的情況較為特殊,下一步将協調相關單位指導屬地,在現行政策規定下,研究解決路徑。與此同時,産權單位負責人也表示此,将把增加退休職工相關補貼及更換更加節能電采暖設備兩項内容,做為備選方案進行上報,在能力範圍内盡可能減輕退休職工面臨的壓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