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衆朋友,你好。你有多久沒用正常速度看完一段視頻?《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有28.2%的網絡視頻用戶不按原速觀看視頻節目,00後群體則有近4成選擇倍速觀看方式。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倍速播放。
倍速選擇從0.5倍到2.0倍不等,最近一些平台甚至推出了3.0倍、4.0倍;倍速對象從以前的電視劇、電影等長視頻到如今的短視頻……倍速播放,已經成為包括但不限于影視領域的各個平台的标配,開倍速“一口氣炫完”也成為了不少人線上觀看的常規操作。
客觀來說,倍速成為看劇選擇,折射出技術的進步。在電視和廣播時代,往往是原速播,也隻能原速看;進入VCD、DVD時代,有了快進快退,在電腦端看視頻也可以拖拽進度條,但總體而言還是會折損視聽效果;随着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倍速播放逐步叠代到聲畫匹配、無卡頓的效果,成為了各大平台的常備功能。可以說,流媒體技術為這種個性化提供了調試和選擇的可能。
主觀而言,為什麼選擇倍速?趕時間、重效率的人可以如願以償實現高效“刷”劇,隻看幹貨,節約日益寶貴的私人時間;而不喜歡某些片段的人也可以不用棄劇,隻是快速略過某些橋段。從這個角度來看,倍速與否、具體幾倍,在一定程度上俨然成為評估影視作品水準的試金石——好的影視劇值得原速看,甚至可以反複看、來回刷;而有的劇充滿注水、拖沓的無聊情節,還有不斷中插和植入的各類廣告,隻配加倍速浏覽,用以打發時間。
倍速播放是否意味着對内容創作的不尊重?關于這個話題,國内外一直有不少讨論。支持的一方認為倍速功能改變了影視作品被呈現的方式,會給影視藝術帶來緻命傷害,反對的一派則吐槽“爛劇這麼多,4倍速都不夠”“給觀衆喂垃圾,還要人家細嚼慢咽”。抛開情緒色彩,這些争論無疑展示了這樣的現實:倍速功能改變了人們的觀看行為,甚至改變了人和影視作品的關系。
當觀看視頻的主語完成從“觀衆”到“用戶”的嬗變,其實已經暗含了一種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選擇的意味。而如今,個性化定制已經不僅限于倍速播放了。倍速隻是人為調整了視頻的播放速度,而“隻看ta”“聽劇”“觀影頻率曲線”等功能層出不窮,徹底打破了視頻線性播放的固有模式,将這種個性化、定制化的體驗推向極緻。
從建設性的角度來看,開倍速不僅是用戶用腳投票的表現,也是倒逼藝術創作提質的途徑。倍速觀劇的流行與普及,顯示出用戶對更快叙事節奏、更強矛盾沖突、更持續戲劇張力的追求,也提示創作者需要試着打破過緩節奏、砍去枝蔓情節,不斷提高制作質量。而通過對用戶倍速等觀看行為的有效分析,影視作品也可以不斷優化形式形态。眼下,已有一些平台和創作者注意到這一趨勢并付諸行動,為赢回“播放速度”做出有益嘗試。據報道,2021年一季度獲發行國産劇共39部1271集,平均集數僅為32.6集,創下多年來新低。某種意義上說,集數不斷“瘦身”,或許也是長視頻内容制作端“承壓而行”的新趨勢。
也有一種擔憂的聲音認為,倍速播放加劇了“時間焦慮”和浮躁心态,擔心這種倍速的習慣會從觀看行為中外溢到“倍速生活”。這種警醒的聲音很有必要,但不能簡單評價倍速播放的選擇是非黑即白的好或者不好,也不必過度放大其可能帶來的影響。從本質上講,在“注意力分散時代”,信息無限性是對我們認知能力有限性的極大挑戰。但選擇是否使用這些功能、選擇是否放任被信息驅動的,是我們自己。
須知,倍速播放也好,其他功能也罷,是一種“可選項”。這就意味着每個人都可以,也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選擇。當然,即使在新的觀看模式下,也有必要兼容“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的不同選擇。可以追求效率、沉浸快感,亦可以為創作保留慢空間、為審美留下慢速度。自主選擇、美美與共,幾倍速都同樣可以收獲精彩。
這正是:
欲窮千裡目,更加一倍速。
晚霁江天好,可緩緩腳步。
大家晚安!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周珊珊)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