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星球——圍觀古人讀書》:彭蘭玉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22-3-1 /
文丨雲海
成語是中華文化的大寶藏,凝聚着中國古人的智慧。學習成語,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中國古典語言的藝術,還能從中華曆史、人物、傳說的典故中感悟出為人處事的道理。一般人學習成語,都是零零散散地進行,很少會抱着成語大全(數量多達3萬多條)從頭學到尾的。而如果将成語按照相關的專題進行專項閱讀,無疑會提高我們學習成語的效率,同時也會讓學習成語本身變成一種樂趣。
四川人民出版社的《成語星球》就是這樣一本成語專輯。作者彭蘭玉教授是全國教材委員會專家庫專家,“百家講壇”主講人。在《圍觀古人讀書》一冊中,作者選取了2000多年間與學習相關的67條經典成語,向我們展示了古人的學習智慧。該書的内容曾在“百家講壇”欄目播出,語言通俗易懂又生動有趣,既有成語解釋,又有故事介紹,還有幽默的漫畫,十分适合小孩子學習。
該書将學習活動分為16個話題,貫穿了學習的各個層面,包括學習的目的、師生關系、學習的苦樂、學習習慣、學習環境、學習态度、學習方法,等等。每個話題都列舉了若幹成語,說明古人對于學習各個不同環節的認識。在講解每一組成語的同時,作者還将古人相關的觀點進行綜合評述,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這些成語,以求達到融會貫通。
在“平生讀書為誰事”一篇中,作者論述了人們讀書的目的,指出古人讀書是為了科舉,參加科舉考試就留下了“小題大做”這樣一個重要的成語。而現代人讀書的目的則比較多層活潑。作者認為,現代人讀書目的可以概括成一個三個層次的金字塔。第一層是創造發明以經世緻用,這樣的人有宏大的視野和理想,他們的目标一旦實現,就會成為大家。中間層是系統求知以做人,即追求系統地掌握一門學問或一技之長,以立足于社會,目标實現的話,可以成為專家。第三層是臨時記問以解惑,追求的是一種現學現用的體驗,今天的碎片化網絡閱讀已經把人變成了雜家。
介紹完現代人的讀書目的金字塔,作者進一步指出,前兩種學習方式比較穩定,其學習的目的可以概括為“成器”,通過讀書成為有用的人,也就是成語“玉不琢不成器”。這個成語出自《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楚國的時候,有個叫卞和的人,将在山裡找到的一塊沒有琢磨過的玉石獻給了楚王。結果兩次都被認定為普通的石頭而受到了斷足的懲罰。後來經過玉匠的琢磨、打造,果然得到了上等的美玉,被命名為和氏璧,成為了國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需要良好的教育,需要名師的點撥,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一個人如果要成器,除了需要有良好的教育,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能中斷學習。孟子的母親“斷織勸學”的故事,就是要告訴孟子不能荒廢學業,要一心撲在學習上,不能輕慢或中斷,如此才能成器。同時,讀書學習還要抱有“青出于藍”的态度,通過發奮學習,站在前人的積累上,不斷追求進步,成器的目的才會有質量的保障。
在明确了學習的目的之後,還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這就是作者所說的,“世人讀書要知道”。那麼,古人的讀書之道有哪些呢?作者用了幾個成語來列舉古人比較認可的學習方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說的是熟讀就是王道的道理;“窮原竟委”,比喻治學要弄清源流,把握本質、弄清因果規律才是學習的關鍵;善于學習的人都善于“舉一反三”,從懂得的一點,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類推就是學習的靈魂;最後,學習還要“師心而不蹈迹”,也就是學習前人的理論,隻能學習它的基本精神,而不能死守它的具體做法。
介紹完關于學習方法的幾個成語之後,作者精妙地将其概括成一個方法論系統:學習的基礎,是要下死功夫,這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階段。其次,還要有“窮原竟委”的精神,要搞清楚來龍去脈,把握事物的本質,不要一葉障目。第三,還要學會舉一反三,不要零碎地學,而要有系統的觀念。最後,學習了基本的原理之後,還要取其精華,追求創新,不要一成不變,也就是所謂的“師心而不蹈迹”。
在書中,作者還通過其它數十個經典成語的介紹,告訴我們因材施教、三省吾身、融會貫通、磨穿鐵硯等等典故和道理。如果想讓孩子了解古人學習的智慧,從中汲取有益的養分,那麼,不妨翻開這本《成語星球——圍觀古人讀書》吧。
#讀書##閱讀的溫度##成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