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種抵抗力低的病

一種抵抗力低的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1 20:16:47

一種抵抗力低的病(一位母親對免疫)1

彭茂宇

關注

尤拉·比斯新為人母時,這個全新角色使得她陷入了媽媽們常有的一種焦慮當中:對政府和醫療機構無法完全信任,擔心孩子呼吸的空氣、吃的食物、用的床墊、吃的藥以及使用的疫苗中究竟是什麼……她發覺人們實際上是無法讓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對這個世界免疫”的,于是,她開始了一場針對“免疫”的細緻調研。

身為詩人和散文家的比斯,沒有醫學博士學位,也不是生物科技教授或者藥物研發人員,甚至都不是專擅科學領域的作家,她擁有的,是懷中的一個新生兒、對子女健康事宜的拳拳之心,以及有邏輯思辨能力的頭腦。她初為人母時,心知自己對科學和僞科學并無太強的判斷力,于是化身為思考者和追問者,一再地問自己、問他人,并在慎重思考過後做出決定。這本書是她的研究内容的集結,本質上,也是與新父母以及社會大衆的誠懇交談,談信任問題,談取舍問題,談科學的可貴以及有時候的急功冒進。

其實全書之始,都是源于一個母親的單純擔憂:“是否接種這個選擇,并不是我要不要保護我兒子的問題,而是為了保護他,是不是值得去冒接種疫苗可能帶來的風險的問題。我讓兒子接種疫苗,會不會像忒提斯在冥河浸洗阿喀琉斯一樣,雖然出于好心,結果卻福禍難辨、風險不明呢?”于是她去調查: 要不要接種,要怎樣接種,誰可以信任,誰不值得信任,有沒有糾錯機制,糾錯機制有沒有起效……她在充分衡量後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并且将她用于衡量的材料攤開給你看,幫助你做判斷。

她的探讨極有深度,不止于接種這一個對象,她常常從一個詞語含義、一句稚子言語這樣細小的一點一滴發散開去,最終落腳于社會、經濟、宗教、政治等方面。她回溯了曆史上疫苗的誕生,但并未對疫苗本身過多着墨,而是一直将鏡頭對着人——疫苗的發明者、接受者、受益者、受害者,以及良心反對者。她從良心反對者談到良心,繼而談到倫理。她不抵制利己主義,隻希望利己時也能對集體有利。

比斯一再強調的,是我們的身體界限并不止于皮膚,我們的身體不僅屬于自己,還屬于彼此;而比斯寫作此書的行為,仿佛也暗示着,我們的思維也如身體一般,是共同管理的花園,我們的頭腦也需要達到阈值,來産生一種思想上的群體免疫力,來保護那些需要免疫卻不具備足夠免疫力的個體。

《免疫》一書值得贊賞的是,真正涉及到科學、不可含糊的地方,比斯會一再地确認信源,跟專家核實,不自創理論,不誇大理論,這一點已經赢過那些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引人偏聽偏信的人。不過,雖然數據引文都準确而有出處,但我卻覺得那或許不是比斯最想傳遞的信息。我以為,比斯在書中一直試圖建立的,是一種信任感,對科學的信任,以及對機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世界衛生組織,等等)的信任。

信任從何而來?對科學的信任,來自可被重複驗證的正确性,以及自我糾錯的性質。比斯的父親是位醫生,他曾跟比斯說過: “如果你要接受醫療,你必須願意去相信一些人。”而對這可以相信的“一些人”的選擇,比斯非常慎重——世間欺世盜名之徒何其多也。所以在汗牛充棟的免疫學論文中,她相信由多名醫學專家組成的委員會給美國國家醫學院做的回顧報告,這個委員會中的成員都經過篩選,和研究沒有利益沖突,不拿報酬,工作成果也會再由外部專家校驗,而他們效力的國家醫學院,也是獨立且非盈利性的研究組織——這樣一層層的精選和糾錯機制,保證了結論的可信度。

另一方面,她不含糊地指出,《疫苗導緻自閉症》那篇贻害無窮的論文在研究方法上有缺陷,文中的結論并不确定,而作者安德魯·韋克菲爾德也是利益相關人;寫《疫苗之書》的“鮑勃醫生”提出的另類接種時間表缺乏科學證據和實際操作性,對疫苗風險那種“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也令人齒冷;還有傳播對疫苗的恐懼的約瑟夫·默可拉,其網站和默可拉天然健康中心如何從不實的信息中獲利。

比斯坦承現今醫學遠非盡善盡美,“醫療中罕有完美療法”,但也毫不含糊地指出另類療法的荒謬之處,對“純天然”的追求是種白費力氣,“把純天然當作‘好’的同義詞,毋庸置疑是我們在極端遠離大自然的生活狀态下才會産生的偏見”。

如果能跟随比斯的思路讀完此書,讀者也會對科學多一分了解,而對僞科學多一分防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